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4 12:0:1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
1.根据要求默写。
(1)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
(5)牧人驱犊返,
(6)翻开诗文,一个个不朽的灵魂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曹操《龟虽寿》中的“组卷:5引用:2难度:0.8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ㅤㅤ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始终存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不改初zhōnɡ_____,殚精竭虑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范蠡经商,童叟无欺,从最初( )到后来的富甲一方是诚信理财的榜样。
ㅤㅤ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青少年就应以诚信来zhāng_____显中国好少年的力量。
(1)给划线字注音。
殚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初zhōnɡ
zhāng
(3)语段中括号处应填的成语是
A.为富不仁
B.鹤立鸡群
C.白手起家
D.和颜悦色组卷:5引用:2难度:0.8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 , , ,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组卷:75引用:7难度:0.5
二、阅读与欣赏(47分)
-
10.阅读《我的老师齐白石》,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粽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粽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1)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①“凭空”作画、②
(2)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
(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4)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组卷:408引用:18难度:0.5
三、表达与交流(5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ㅤㅤ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
ㅤㅤ“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的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
ㅤㅤ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
ㅤㅤ请以《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
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组卷:52引用:1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