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5课 阿Q正传(节选)》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他癞疮疤块块通红了,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
    “这毛虫!”
    “癞皮狗,你骂谁?”王胡轻蔑的抬起眼来说。
          阿Q近来虽然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
    “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
    “你的骨头痒了么?”王胡也站起来,披上衣服说。
          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
    “‘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而他现在竟动手,很意外,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了威风,因此他们也便小觑了他么?
          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
          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了。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选自《阿Q正传》)(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王胡比捉虱子,可见阿Q精神的荒芜;阿Q不与王胡比癞疮疤,鄙弃他有络腮胡子,通过“优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B.王胡骂阿Q是“癞皮狗”,将他拉到墙上碰头,可见他并没有阿Q那种见了强者畏怯、见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
    C.阿Q厌恶钱太爷的大儿子戴假辫子,称他为“假洋鬼子”,这表明阿Q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
    D.“酒店里的人”虽然没有亲自动手欺负小尼姑,但仍然觉得很满足,“九分得意的笑”表现出他们无聊、阴暗的心理。
    (2)对选文中“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来只被他奚落”的王胡“竟动手”,这出乎阿Q的意料,“无可适从的站着”表明这一次受辱使他意识到现实和他想象的并不一致。
    B.王胡打破了阿Q心中的秩序,他立刻以“皇帝已经停了考”“赵家减了威风”等来修补,剧烈的时代秩序变迁是他“无可适从”的直接原因。
    C.同样写被打,被王胡打后阿Q用言语自欺的方式消解屈辱感,被假洋鬼子打后则通过“忘却”转向了新的胜利,两处叙写“重而不犯”。
    D.鲁迅没有过多描写阿Q的心理,甚至没有写他遭受屈辱的痛苦,而是写他自我认知的世界被打破的片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3)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中阿Q的逻辑。
    ①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②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4)小尼姑“这断子绝孙的阿Q”一句哭骂影响了阿Q的命运,请根据《阿Q正传》整本书简要解说。

    组卷:16引用:3难度:0.4
  • 2.阅读下面的课文节选,完成问题。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第二章——优胜记略
    ㅤㅤ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ㅤㅤ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ㅤㅤ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ㅤㅤ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ㅤㅤ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
    ㅤㅤ“哙,亮起来了。”
    ㅤㅤ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ㅤㅤ“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ㅤㅤ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ㅤㅤ“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ㅤㅤ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ㅤㅤ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
    ㅤㅤ“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
    ㅤㅤ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ㅤㅤ“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ㅤㅤ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ㅤㅤ……
    ㅤㅤ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ㅤㅤ这是未庄赛神的晚上。这晚上照例有一台戏,戏台左近,也照例有许多的赌摊。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他只听得桩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
    ㅤㅤ“天门两块!”
    ㅤㅤ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几个人诧异的对他看。他如有所失的走进土谷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赶赛会的赌摊多不是本村人,还到那里去寻根柢呢?
    ㅤㅤ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ㅤㅤ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ㅤㅤ他睡着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农村注重姓氏宗族,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可见其地位之低下,无可依靠,写出了其悲惨的处境。
    B.未庄人的孤陋寡闻、排斥异端、冷酷无情和欺软怕硬等环境因素,是促成“阿Q精神胜利法”的原因之一。
    C.阿Q不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是一个集合体形象;阿Q精神也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而是人性普遍的弱点。
    D.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自不断对抗中的不断失败,外表看是一种对抗方式,但其实质却是一种落后而消极的东西。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看似不合常理,实则表明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钱反而是他不幸的根源,批判了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
    B.最后一句“他睡着了”语意双关,一方面写出了阿Q人睡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表明阿Q精神上彻底麻木,没有自己的思想。
    C.小说用悲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D.本文语言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反语、庄词谐用,夸饰细节特征等手法的运用,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3)请概括“阿Q精神胜利法”的特征,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鲁迅小说是‘笑中含泪’的艺术,‘笑’是第一反应,‘含泪’是深思后的结果。”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笑中含泪”的特点。

    组卷:30引用:4难度:0.6

三、语言表达

  • 6.下面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初稿和定稿中的两段文字,请说说画线处修改的妙处。
          初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定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组卷:0引用:3难度:0.6
  • 7.某网站的“文学天籁”论坛以“我最喜欢的课文”为话题向大家征集感言。请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几句感言,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组卷:2引用:3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