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6/28 8:0:9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但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浪考验。中国式现代化犹如一艘在大海中勇毅前行的巨轮,要想使这艘巨轮到达理想的彼岸,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详细摸清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前进途中的各种优势因素、有利因素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在积极应对各种风浪考验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现实创造和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能进一步领略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性和时代性,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好“六个如何始终”问题,也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这些“独有难题”的表现形态、形成原因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同时通过调查研究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摘编自刘靖北、韩振峰、刘西忠《深入调查研究,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材料二:
          作为当代生活的直观反映,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各种文艺思潮的汇合点,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山海情》《都挺好》等电视剧为百姓津津乐道,这些作品的爆红,说明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正稳步提升。
          现实题材电视剧应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这是业界的基本共识。但对于如何把握现实主义精神,每个人的见解不尽相同。应该看到,现实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还用十九世纪的观念要求今天的作品,无异于削足适履。毕竟,社会生活日趋多元,现实主义也需要新的内涵、形态和手法。从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实践来看,艺术家们更加注重回应时代的需求,反映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话题性、辨识度和代入感为作品注入了活力,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更具传播力,也给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增添了新的维度。
          在一个多变的文化环境中,不管潮流和风尚如何变化,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应当始终是对真实性的终极追求。一些作品出现了脱离生活、背离现实主义精神的倾向,比如过度理想化。现实主义当然不排斥理想,现实主义作品如果缺乏理想的光华,就容易流于粗鄙和刻板。理想应该融入生活之中,而不应该成为阻隔生活与艺术的鸿沟。过度理想化让形象失真,让生活失重。还有一些都市情感剧热衷于展示生活的光鲜浮华,刻意追求画面的唯美、色彩的亮丽、环境的优雅、气氛的浪漫,而偏离了生活的自然状态。此类作品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越充分,往往对生活本质的偏离度越大。相反,有些表面看来打磨得不那么精细的作品,却因还原了生活本身的粗糙质感,而产生了较好的美学效果。
          标签化是现实题材创作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些作品热衷于给故事、人物设置议程,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不去深入挖掘故事产生的原因、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这些作品满足于蜻蜓点水式地反映生活的浮光掠影,用套路代替艺术,用话题代替深层次问题,看似个性鲜明,实则风格浮夸。这是一种新的公式化、概念化现象。
          当然,现实主义不是跟在现实后面亦步亦趋。现实中总会有一些喧哗和噪音,也会有一些难以把握甚至难以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艺术家们敏锐地观察生活,睿智地分析生活,写出自己独特而深切的生命体验。
          首先,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避导致虚假,而能深刻揭示人们面对问题时积极向上的力量、追求幸福的艰难曲折过程,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其次,要善于发现创作中的盲点。要不断开拓新的题材领域,寻找那些别人没有表现过的东西,还要从大家耳熟能详的老题材、旧素材中发现新意、开掘价值。再次,要敢于面对艺术创作上的难点。当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将中华美学精神、中华审美风范与国际通行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用民族化的艺术语言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的作品。
          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学理想,而且是一种人生态度。在影视作品中,这不仅体现为情境和人物的真实,而且应该体现为一种有意味的讲述方式:既能感染观众,又能触动观众;既能产生娱乐效果,又能激发深刻思考;既能展现多样化的生命状态,又能促使观众心中形成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李跃森《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应该怎样坚守现实主义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摸清前进路上的风险和有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发展过程中国际国内环境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B.调查研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基础,深刻领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C.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蜻蜓点水式地反映生活的浮光掠影,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中背离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
    D.善于发现创作中的盲点,要求影视剧创作者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从新的领域和老的题材中不断发掘新意和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行于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标准,已经与当今时代现实主义作品的要求背道而驰。
    B.现实主义电视剧既不能跟在现实后面亦步亦趋,又不能描述浮于生活表面的理想。
    C.深入挖掘故事产生的原因、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才是真正践行现实主义的要求。
    D.中华民族固有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范,也是我国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要重视的“现实”。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史记•殷本纪》)
    B.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D.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张居正《答福建巡抚》)
    (4)“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这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扬教授拟写的颁奖词中的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则颁奖词的理解。
    (5)调查研究对电视剧创作“坚守现实主义精神”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4难度:0.5

现代文阅读Ⅱ(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咱们要着起来【注】
    丁玲
          章品站在街口上,想看看有熟人没有。忽然从后面转过一个人,用力地在他肩头一拍,笑道:“你好大的眼睛,真是到了县上工作,就不认识咱了,咱在后边跟了你半天。”这正是那黑汉子张正国。
          年轻的部长也给了他一拳:“你这个家伙,做啥要吓唬人呀!”
          有几个人从对面走过来,笑着说:“看你把裤子卷得这么高,到了县城里,还这么个土样子。”
          大家看了看没有外人,有一个便低低地说道:“老章!昨天咱们村打了架,今天还没解决啦,说今晚开农会解决。你看刘满可能赢?”
          “赢不赢就看咱大家敢不敢说话嘛!老章!咱们找裕民去。”张正国忙着往头里带路。章品向那群人说:“一个人力量小,大伙儿力量就大了;一把麦秸不顶事,一堆麦垛就顶事了。刘满打了先锋,你们跟着就上去嘛!”
          人越围越多了起来,远远的墙根下有个老头坐在那里晒太阳。张正国碰了一碰章品,章品认得那老头是一贯道的侯殿魁。他问:“他病好了么?”
          “老早好了。他成天坐在这里晒太阳,观风看色咧!今天跑到农会来问还要清算他不:说只有四五十亩地了,要是村上地不够均,他还可以献点地。谁在背后也笑他:‘你不骑烈马上西天啦?……’”张正国告诉他时,旁边有听见的人也笑了。那老头子装着没看见,像个老僧入定的那样呆坐着。
          章品便又问张裕民他们住在哪里。
          有个站在旁边的,十二三岁的小孩子道:“咱知道张裕民在哪里,咱引你们去。”
          他们在门口把章品接住,忙忙往里拉,连连的说道:“啊!你来得真好!”章品看见张裕民和李昌之外还有两个不大认识的人,李昌便说道:“这是咱本家两个哥哥,都是老实人。”这两个本来就有些胆小的人,便显得很拘束。
          “还是谈你们的吧,咱先听听。”章品又把他们让到炕上面,自己也靠墙坐了。
          李之祥说:“早上是咱跟小昌兄弟说了,也是咱女人说不报告怕不成。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也不见得,他也只给咱讲这么多。”
          章品问他们道:“你们村上有几个尖?”
          李之祥答道:“咱也不知道有几个,人都说八大尖。”
          “八大尖也就是那么叫叫的,其实也只有几个是厉害的。”李昌说。
          “对呀!”章品更说道,“去年跑了个许有武,今年春上又斗争了侯殿魁。如今侯殿魁天天坐在戏台前晒太阳,谁也不理他。李子俊听说分地,就逃跑了。你看还是他们怕咱们,还是咱们怕他们?”
          “怕咱们,哈哈……他们可不怕咱们。”
          “当然他不会怕你们一个人,要是你们全村穷人齐了心,他不怕?人多成王,这道理明白不明白?”
          “明白是明白,可是老百姓就不齐心。干部还不齐心呢,不信你问张三哥,庄稼主谁都在骂治安员娶了人家闺女,吃了迷魂汤,人家不向着丈人还向着咱们?昨天不就为了这事和刘满闹架?”李之祥不觉得便都说了出来。
          张裕民赶忙分辩道:“那只是治安员一个人的事,咱们不是在今晚开农会解决么,你们要说他不对,咱们能说他好?咱们并没有护着他嘛!”
          章品又解释道:“那些坏蛋并不怕几个干部,他们只怕穷人一条心。干部是能撤换的,要是有那些软骨头,稀泥泥不上墙的角色,就别叫他当干部嘛。”
          两兄弟又笑了,李之祥道:“杨同志也是这么给咱们说。唉,咱们脑筋死,一下子变不过来,咱总是想:人穷了惹不起人。咱心里也明白。可就是个怕,没长肩膀,扛不起个事。”
          “有了带头的就好了,你说是不是?别人走在头里了,你还怕么?”
          “如今就是谁也不走在头里。”
          “只要大伙儿都上来,就谁也不怕了。”李之寿也显得活泼些了,不觉也有些眉飞色舞。
          “怎么没人,刘满就是一个。如今就差大伙儿赶上去。干部也不只是布置些工作,下命令,要自己也在群众中起带头作用。咱们老是怕闹过了火,只肯自己几个干部考虑了又考虑,就怕不能掌握住,就怕老百姓犯错误,不敢去发动他们,这是不相信老百姓。如今老百姓已经批评咱们了。”张裕民听到批评他,立刻感觉到自己是太没有勇气了,很容易办的事却使自己那么做难。
          “不用怕!”章品又拍着李之祥的背,“咱们这会要着起来,把那些坏蛋都烧光,看他们还来个里应外合不啦。咱们先下手为强,人们就不会害怕了。”
          这两兄弟都欢喜得跳下地来,呵呵地齐声笑道:“这话太对了!咱们要不翻透身,就不翻,夹生饭没吃头。”
          “翻不透,就再使把劲,夹生饭就再加上把火,咱们还能不翻身,不吃饭?咱们想问题总要往长远想,咱们如今才好比一棵小树,青枝绿叶的,它还得长大,开花,结果。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你们别看他们还有人怕他,世界已经翻了个过,世界还要往好里闹啦!”
          章品走下地来,向张裕民道:“走,时间不多,咱们还是找工作组的同志们去,有事还是大家商量。”
    (选自《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四十三章,有删改)【注】作品反映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前文写的是暖水屯群众刘满和地主钱文贵的女婿打架一事引起风波,县上干部章品来到了村里。张裕民是屯里党支部书记,李昌是村干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汉子张正国悄悄拍了章品的肩头,“你好大的眼睛”既是玩笑又有关心,可以看出二人之间亲密的关系。
    B.一贯道的侯殿魁病好之后,坐在村里晒太阳“观风看色”,可以看出,他在提出愿意献地后心情踏实多了。
    C.小说通过章品对张裕民的批评,指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存在着部分干部满足于布置、带头作用不足、脱离群众等问题。
    D.选文结尾章品提到“找工作组的同志们,有事还是大家商量”,反映出党员干部发扬民主的优良工作作风。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精心设计章节标题,“我们要着起来”,反映了章品内心的着急和焦虑,希望能尽快开展土地改革斗争。
    B.小说对话描写细腻,“看了看没有外人,有一个便低低地说道”反映出村里形势错综复杂有人可能通风报信。
    C.小说善用比喻,“一把麦秸”和“一堆麦垛”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青枝绿叶的小树”展示了土改的美好愿景。
    D.小说语言通俗、淳朴,富于浓郁的乡土风味,叙述语言流畅自然,对话语言简洁明了,不乏生动形象。
    (3)在与章品交流的过程中,李昌两个兄弟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书于1948年,是丁玲结合自己土改工作经历而创作的一部作品。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已经与当下生活关联不多,因此阅读的价值也就不大。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组卷:14引用:4难度:0.5

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与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①      。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②       ,对于他们简直就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什么KTV、娱乐城堡游戏厅,或者就找人网上聊天,一起玩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自个儿呆在家里,他们必定会刷短视频,没完没了地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节目。③       ,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结合材料,补充图中“恶性循环”的空缺部分。

    组卷:9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事实、观点”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个重要“工具”。事实指的是有明确而客观的东西,观点则是对事实的一种诠释,常常含有认识者的主观看法。对于我们而言,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事实搞清楚了,才会有对事物的正确观点。如今,很多人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却无视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