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要回归“二王”,绘画要直溯宋元。在艺术领域,人们探究“古法”,追寻“古意”,一种崇古乃至“复古”的风气出现已久。与此同时,不同的声音,对“古”的质疑和抨击也变得更加尖锐起来。在这样一个众流交汇、视角多元、话语权争夺激烈的当口,围绕“古”的讨论,成了一个前沿的话题,如何理解、对待“古”,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
那么,“古”究竟是什么?
“古”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古”不是“昔”,不是“旧”。凡是“旧”的东西都一律曾经“新”过,但它是速朽的,被淘汰的。现代风格的家私可能很快过时,然而,我们看看明式家具,那些充满灵性的剪影,那种简约静穆之美,至今仍不断地给全世界的设计师们带来创作的灵感。“古”也不是某些具体的形式。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篇》中有句话说得挺好:“文艺复兴绘画的种种造型散韵似乎早已预告了现代意大利皮鞋与男装,俊秀雅逸……”皮鞋跟绘画看上去毫不相干,但“你会发现,由文艺复兴大美学滋养陶冶的民族,于造型之美何其干练而精明”。
实际上,对于“古”的种种误解,都是将“古”作了实体化的理解。犹如刻舟求剑,企图到前人遗迹和故纸堆中搜罗印证,把“古”当成既定、僵化、封闭的东西,进而要么一味摹古,泥古不化;要么竭力谤古,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古”。
有人考证出,东晋人写字的姿势是席地而坐、执卷而书,为了书写流利,必须用手指有规律地来回转动毛笔,所谓的“古法”就是转笔的技巧和方法。问题是,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桌子椅子,怎么办?还要不要这个“古法”?后人应该怎样学习王羲之?是仅仅模仿他的用笔结体,还是学习他的境界识度、传承态度和创新精神?
“古不乖时”“与古为新”。“古”和“新”并非对立,真正的“古”总是常变常新的,真正的“新”总是暗合于古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革新运动,都以“复古”为号召。“复古”之“复”,不是“重复”,走回头路,而应理解为“回复”,从偏途回到正道上来。韩愈发起唐代古文运动,他的名言是“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但他的“复古”并没有袭取前人语调,而是“唯陈言之务去”,恢复古代散文清新简练之传统,一扫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之时弊。值得注意的,还有苏轼评价韩愈的两句话——“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有衰靡,有偏溺,而后有复古。提倡复古,开一代风气的赵孟頫,主张“画贵有古意”,其实主要是纠正南宋以来柔媚纤巧和刚猛率易两种不良倾向,进而强调“中和之美”。在其启发引领下,元代山水画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峰。
入古出新,借古开今,乃是一种因果关系。按照“现代化”学的新观点,“现代”与“传统”不能截然分立,“现代”只能从“传统”中逐渐生出。德国文化哲学家蓝德曼说:“个体首先必须爬上他出于其中的文化高度。”充分进入传统,重新认识传统,把握传统的内在精神,当下的“复古”潮流若能以此为取向,则前景或许未可限量。
(摘编自何光锐《“古”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古”尖锐的质疑和抨击与人们在书法、绘画上探寻“古法”“古意”同时产生。
B.明式家具的那种灵性、简约静穆的美感,至今仍然能给设计师们带来创作的灵感。
C.理解“古”时,不能把它看作是既定、僵化、封闭的,更不能一味摹古或竭力谤古。
D.“现代化”学的新观点对“现代”“传统”的解说体现了“古”“今”的因果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破后立,对肤浅的、片面的观点进行批驳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B.第三段采用举例、假设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古”不是时间概念的“昔”或“旧”。
C.第五段举了东晋人写字姿势的例子,意在指出“复古”应结合实际,抛弃“古法”。
D.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述应如何理解、对待“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将“古”理解为一个时间概念,或者将其理解为某些具体的形式,这都源于对“古”作了实体化的理解。
B.韩愈、赵孟頫等文艺革新运动的倡导者都以“复古”为号召,人古出新,纠正了当时创作上的不良倾向并开创新风尚。
C.从文中所举实例可以看出,因为有衰靡或偏溺,才有倡导“复古”的主张。当下出现的“复古”风气也源于这一规律。
D.面对当下的“复古”潮流,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作者们应正确理解“古”,只有真正把握“古”,才能有真正的“新”。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技术。太空育种与地面常规诱变育种相比,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种子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的优点。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在这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通过已进行的太空育种的一系列农业试验,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许多特性、奥秘被揭示。
(摘编自杨超《为什么上太空要带种子?》) 材料二:
太空育种的提出和推进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相伴相随。1987年8月5日,我国第9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将一批农作物种子送向遥远太空,由此揭开了太空育种序幕。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由于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植物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变异。实际上,太空育种就是让选好的种子在太空中发生基因变异。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空间辐射和微重力因素诱发植物种子基因变异,前者通过激活DNA外围的电子造成DNA分子链突变,引起染色体的移位、缺失、重叠等变化;后者可以抑制DNA的修复机制,增强遗传基因变异率。不过,种子上天走一遭,只是完成“育种”的第一步,随后还要经过农业专家几年的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等繁复的科学研究活动。搭载回来的种子要晋级为名副其实的“太空种子”,至少也要经过4-6年的周期。种子“荣归故里”后会经历第一次试种,其中具有良好变异的单株会被挑选出来进行第二次种植,如此筛选到三四代时才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基因突变品系。总之,“太空种子”是那些经受住连续几年大量的地面筛选、稳定和鉴定试验并得到权威部门审定的“佼佼者”。
(摘编自史晓露《太空种子的奇幻之旅》) 材料三:
“华航一号”水稻穗大,颗粒多,结实率高,生长周期短;“航天一号”小麦生命力顽强,耐盐碱、抗干旱能力强;太空玉米每株能结出6-7个果穗,长出5种颜色;太空青椒不仅个头大,就连维生素C含量都能增加20%……太空育种还延伸到树木、中药材等领域,而且已经在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已培育出700余个航天育种新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200个,增产粮食约13亿公斤,据推算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虽然太空育种前景十分可期,但太空育种产业化推广工作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创新优良品种推广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太空育种产业化发展,建立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让人们充分认识和接受航天育种。示范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大规模生产,为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满足我国两千亿斤粮食市场需求。
(摘编自易福红、杨存海《上天入地,“太空种子”如何变身?》)(1)下列关于“太空育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地面无法模拟的太空环境中,使其变异为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技术。
B.太空育种比地面常规诱变育种有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的优势,培育出的作物种子有高产、优质等特点。
C.太空育种可揭示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许多特性和奥秘,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
D.太空育种是利用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选育良种的新手段,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育种与航天事业紧密相关,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日益发展,太空育种试验得以借助航天技术持续开展,并且取得诸多的成果。
B.空间辐射和微重力是植物种子基因变异的主要诱变因素,两者都作用于DNA,通过引起染色体的一些变化,增强遗传基因变异率。
C.从选种、上太空,再到地面培育、筛选、鉴定试验等,太空育种要经历繁复的研究过程,因而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好几年。
D.三十多年来,我国太空育种成果丰硕,既培育了粮食、蔬菜种子,还培育了树木、中药材等种子,太空育种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
(3)为什么要送种子到“太空旅行”?请根据材料加以分析。组卷:0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地道
朱赞军“嘿,您瞧瞧,朱爷,您这手艺,地道,忒地道。”
朱爷醒了。近几天做梦,梦到这句,必醒。
前不久,朱爷被诊断为帕金森初期,朱爷嘀咕:“完了,完了,到我这辈儿算完了,没个给祖上争气的。”
朱爷祖上和一裁缝学手艺,后来,朱爷的爷爷专门给大宅门的女眷做旗袍,誉满京城。到朱爷这儿传承着朱家的手艺,开了个“老朱制衣”。以前生意还凑合,现在没人做衣服了,没收入了,这不重要,关键是手艺,手艺不能失传啊!儿子小朱学的是金融,每天不是融这个就是融那个,把朱爷融得头大。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可儿子呢?您说您的,我就是不学。
别看朱爷急,精气神儿还在,傲气和优雅共存。朱爷是雅爷,喝红酒但也吃卤煮,背头梳得一丝不苟,一身休闲装干净利索。这是他爷爷教的,甭管什么时候,制衣做人,有里有面,这是朱家的职业操守。
朱爷站在院子里看石榴树。石榴寓意多子多孙,多子多孙哪!手艺断了,我们朱家手艺断了,在我这儿断了。不应该呀,愧对爷爷啊!酸甜苦辣咸,在朱爷这儿,不叫事儿,都能咽。病,他自己扛着呢,哪天不行了再说。朱爷敢叫爷,不是在外面人五人六,是在家在外都大度,能扛事儿。
朱爷回到厢房,沏上茉莉花茶,拿起裁衣服的大剪子。咔嚓,咔嚓,声音清脆,利落。阳光照在剪子上,光芒四射。透过茶杯的热气再看朱爷,剪子如兵器在手,朱爷像个侠客。朱爷闻了闻茶香,许下愿望:从今往后,每月第一个来做衣服的不收钱。
“朱爷在吗?我想做件衣服。”一个手臂上打着石膏的老者站在院门口。
“我就是,您想——?”
“我想做件寿衣。”老者声音洪亮,语气坚定。
朱爷傻眼儿了——自己没做过寿衣啊,本月第一位顾客,又要做寿衣,还得免费。
“看您这把剪子,就配得上叫‘朱爷’。”
“让您见笑,祖传的剪子。”
“能做吗?”
“能。”
老者从挎包里拿出布料,说:“寿衣七件套的布料都在这儿,几天能做完?”
“量体裁衣,给谁做?”
“我。”
朱爷没做过寿衣,更没见过亲自上门给自己定制寿衣的。
“多少钱?”老者坚定,非做不可。
“不要钱。”朱爷更坚定。
“有意思,能说说理由吗?”
“没理由,您来巧了。我刚许诺,每月的第一个顾客不收钱。这月,您是第一位。”
“这都月底了。”
“那……那……那您也是第一位。”
老者递上纸条,身长、领围、手臂长、后肩宽、后背宽……漂亮的小楷,各部位的尺寸清晰准确。
“您……这是……让我同行给量的?”
“我自己量的。”
朱爷蒙了,这是来做衣服的还是砸场子的?
朱爷觉得蹊跷,老者说:“朱爷,做吧,我在您这儿待会儿,看着您做。布料我洗过了,不掉色不缩水。”老者坐下,拭目以待。
朱爷不含糊,拿出直尺下料画线。直尺在布料上上下左右移动,不同颜色的画粉画在布料上,尺到画粉到。朱爷动作娴熟,自信和专注是朱爷的本色。
突然,朱爷握剪刀的手有些抖动。帕金森害了朱爷,朱爷可不能丢手艺。朱爷尽力控制,精神能战胜肉体吗?肉体能战胜精神吗?
朱爷假装喝茶,端杯的手还在抖。
老者一只手拿起烙铁,说:“烙铁功,讲究推、归、拨、烫,拿稳,放平,走出速度……”
“裁准缝密,形神兼备。”朱爷回了一句,“您的手艺是家传,还是——?”
“我年轻的时候,想拜您爷爷为师,您爷爷不收啊!”老者没抬头,一只手爱抚地摸了摸剪刀,剪刀的反光在老者的脸上瞬间闪过。
朱爷给老者茶杯添水,想多问几句,老者已起身向屋外走:“受累了,朱爷,我明天再来。”老者来到院中,看着石榴树,长出了口气,低声自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朱爷,活儿地道哇!”
三天后,老者的保姆来拿寿衣。保姆说老者一辈子没成家,这会儿就剩一口气儿。
“谁给他穿寿衣?”
“我是不敢,估计是大夫吧。”
朱爷拿起寿衣七件套,紧紧地抱在胸前,朱爷常说他做的衣服都带着他的体温。他的手又抖起来,他用力按住抖动的手:“走吧,我和你一起去。”
如今,朱爷已经不在了。小院还在,朱爷的传说还在。
(作品有删改) 文本二:
笔下有术,心中有道(节选)
朱赞军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谈小小说创作,我想说四个词。第一个词:人物。文学即人学。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您要找出个性和共性统一的形和色。第二个词:视听语言。看得见,听得到,少形容,多展示……悬念的设置,作品是否能留白也得在叙事上用力。以上这些是术。术,是方法和技巧。要不停地修炼方法和技巧,最终再回归平实的创作。“术”说完,再说“道”。道,是品格和规律,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创作观。术和道,似阴阳,一体两面,相伴相随。笔下有术,心中有道。字数少,信息量大;小切口,大生活;小人物,大情愫。这是我对小小说的理解,能做到很难,但我在努力实现它。
(作品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道”作为小说的标题,简洁精炼且有一语双关之效,“地道”既指朱爷的制衣手艺,又关乎其做人的原则。
B.在石榴树旁都有感慨,但情感不同,朱爷是对手艺将在自己这断了的痛心和愧怍,老者则是对朱爷手艺的叹服。
C.朱爷“每月第一个来做衣服的不收钱”的许愿,正是文本二中作者所谈到的“悬念的设置”在文本一中的体现。
D.小说意蕴丰富,由朱爷给老者制寿衣的故事,引发读者对传统手艺无可挽回走向衰落的思考和慨叹,令人回味。
(2)小说结尾说“朱爷的传说还在”,“朱爷的传说”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文本二中作者说“笔下有术,心中有道”,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作者的这一认识是如何体现的。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刻钢板都是教师必备的技能。每个学科的试卷都要靠一笔一画刻出来,刻钢板就成了老师们的“家常便饭”。刻钢板是一门艺术。首先,刻字须有一定的硬笔书法功底,要规范、正确地组合字的一笔一画,大小匀称,字形端正。其次,①______:用力均匀,则笔笔落实;用力小,刻轻了,油墨印不透,则字迹不清;用力大,刻透了,印时痕迹太黑或漏墨,就会印成大花脸。刻好的版须妥善保管,或展平用夹子夹住,或卷成筒放在废弃的蜡纸筒里,就是不能折出白色痕迹。因为折出的痕迹,在油印时会跟刻的字相混淆,使字迹模糊不清。版刻得好只是第一步,除此之外,②______。油印也是一项极细致的活,先把纸贴到油印机的网布上面,固定好纸张,再调匀油墨,然后把网布放在纸张上,用辊子粘好油墨开始印刷……很多老教师回忆起多年前③______的情景,仿佛又闻到了那个时代淡淡的墨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大花脸”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C.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组卷:5引用:3难度:0.5
四、作文
-
9.阅读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