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茅盾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这至为简单的三个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诗学“开山的纲领”。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在中华诗史上,唐诗是一座高峰。开唐伊始,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社会呼唤刚健有为的价值重建,加之音韵学和训诂学的发展,格律诗经过漫长的积淀终于定型。接下来,一种全新的“盛唐气象”通过唐诗喷薄而出。
          诗词文化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由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改革开放,“弄潮儿向涛头立”;抗疫征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健康的文化生态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也会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进而不断涵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就如中国人的“月亮”情结,“言志”中蕴含个人和民族鲜明的价值追求。通过品读这些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我们走进先贤伟大的心灵,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家国之思,感动于先人们探索宇宙的伟大梦想。那一刻,诗词文化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谐共振,“言志”的传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在文化艺术领域,诗词文化转化创新大有可为。通过一声声诵读,唤醒情感记忆;通过美食、服饰和建筑设计,再造诗词意境;通过一部部专题片,在影像中重温经典;通过一本本图书,传承文明薪火。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着眼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能;在影视剧中,越来越多的诗词文化元素被引入,丰富着艺术创作的文化质地。
          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
    (摘编自郦波《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了解人民。
    B.诗词“言志”蕴含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鲜明的价值追求,这个传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C.诗词文化在现今社会的有效传播,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D.《中国诗词大会》《跟着唐诗去旅行》等节目将文旅深度融合,激发了诗词文化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创作与人民的关系,但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材料一引用茅盾与托尔斯泰的话意在表明,生活是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前提。
    C.初唐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社会呼唤价值重建,这是唐诗成为中华诗史高峰的最重要原因。
    D.诗词文化内涵深刻,我们可以借先贤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诗意的表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有借鉴拉美作家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的痕迹。
    B.20世纪四十年代,大批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纷纷奔赴延安开展文艺创作大讨论。
    C.当下发掘时代新现象、新人物的《最美逆行者》《烈火英雄》等文艺作品广受欢迎。
    D.2022年央视春晚《只此青绿》以创新手段让观众沉浸式鉴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毛泽东同志曾说:“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如何全面推动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10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年关六赋
    阿成
          爷爷活着的时候,每逢旧历的春节,老三的父母一定要领着他们生育的四位雌雄,到爷爷的家去过年。爷爷死后,老三这兄妹四人也一定得到父母的家守岁。
          这是王氏家族的规矩。
    ——题记      老三爷爷的也就是后来老三父亲的家,院子很阔。凭栏望去,一任江天浩浩荡荡,爽着肺腑。其住房几经修缮,父亲住着很好,很遂心,很滋润,过得也极有板眼。
          每值茶余饭后,兄弟几个一律恭恭敬敬,坐在庭院的小凳上,听父亲讲《论语》。
          老三的父亲是读书人。爷爷活着的时候,早早地把他送到松花江对岸的私塾,读孔子。
          山东人古来就讲究智力开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再者说,“养不教,父之过”嘛。
          老三的爷爷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后来成为这里的第一户居民。为了供儿子读书,捕了一辈子的鱼,卖了上百吨的鱼虾,真累!
          每逢星期六,学堂放课,老三的爷爷就早早地摇了船到江南,歇船在柳荫之下,吸着旱烟,等父亲。
          父子俩见了面:
          儿子给爹鞠一躬,说:爹——
          爷爷嘿嘿地傻笑,说:儿子——
          老三的父亲讲《论语》,从不看书,凭着记性。另外,小方桌上总有一壶清茶,饱饱地候着。
    “子曰,”父亲说,“就是孔子说。曰,就是说。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做事,不能光靠嘴,要少说。古人说:贵人言语迟。靠什么呢?靠行动,靠作。光说不做,不是仁义人;光做不说,大用之材。记住没?”
          兄弟几个都点头,不说。
    “子曰:融四岁,能让梨。”
    “子曰:温良恭俭让。”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亲说:“凡‘子曰’,都要背下来,方能成人。”
          老三的父亲教育子女,层次比较高,很有群体意识。
          ……
          每逢旧历的春节,除夕的年夜饭,事先一律要祭祖,儿女们要给仙逝的爷爷、奶奶的灵位磕头。父亲还要在灶前烧一沓阴币,恭恭敬敬,说些话。全磕完头,父亲站在一旁,依次给压岁钱,都是新票子:二元、一元、五角不等。
          儿女们接了钱,很激动,说“谢谢爸”。
          守岁之夜,不准睡觉,都要精精神神。俗话说:一分精神,一分财;十分精神,抖起来。年夜饭,老三的父亲总要讲些旧话,比如“在家敬父母,胜似远烧香”。讲的是山东泰安一个打烧饼的和一位有钱的少爷,到泰山大成殿争当天下第一大孝子的事。父亲讲得有支有板儿、有景有物,人物实在,对话不多,听了不忘,有较高的审美层次。老三一干儿女,听得入神,觉得很亲切。
          老三兄弟几个,数老三的大哥最出息。
          老三的大哥在地方法院工作,是副院长。每值旧历年,他总要早几天把“东西”送到父母的家里。送的东西都很实惠。算一算,一二百元不止,足够老三的父母享一个正月。
          旧历三十这一天,老三的大哥领着媳妇、女儿回家,事先一定要脱掉法院的制服,换上便装、布鞋,并告诉大嫂:“到家讲话做事要注意,不能乱说,不能神气,也没什么可神气的,是事儿,听着就是了,多干活!”
          大嫂笑着说:“老王啊,老王……”
          大哥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老三的二哥一律是旧历三十的下午,骑着摩托车,驮着二嫂回父母的家过年。
          老三的二哥也出息得不错,是第一代企业家。现在已是几十万元户,常常去参加市里的一些会议。二哥回家过年,自然提的都是高档货。有山珍,有海味,有洋货,分东洋与西洋,都很名贵,看着浑身痛快。
          临行前,老三的二哥也一定很严肃地对二嫂说:“回家过年,有几条注意,一不要化妆,全擦掉,土一点没关系。二不能摆阔,首饰什么的,不戴。要有老有少,不准瞎白话。家里的饭,好不好吃,一律认真吃。尤其爸妈做的,要说,真好吃。听见没有?”二嫂笑笑,说:“行,听你的。就当上庙了,一天怎么也忍了。”二哥说:“对!就是这意思。”
          二哥二嫂回家过年,穿着都很朴素,甚至显得过了,头发也剪得很短,像五十年代的干 事。老三家境不富裕,在一家杂志社当助理编辑,也是新潮作家。回家过年,带的礼品就很一般化,是四合礼。有四种奶油蛋糕,很艺术地组装在一个礼品盒子里,并用透明的玻璃纸罩着。
          老三回家过年,从不戴他的贝雷帽,上衣兜也不插钢笔、油笔。事先也要对媳妇说:“嗯-到家,看别人,他们怎样,咱怎样,千万别出挑儿……”
          老三的媳妇看了看他,轻蔑地说:“熊架!”
          ……
          自从老三兄妹四人分别嫁娶后,凡二十余载,都回家过年这事,居在一个城市的兄妹,并不事先通通电话,也不约定一下,基本上都回去。
          今年过年,兄弟几个都事先做了安排,回家过年。
          老三的母亲对孩子很好,很平等,也很亲近,总是喜着脸:“三儿回来啦。”“老二回来啦。”“老四也回来啦。”都柔柔的,儿子、女儿瞅着,心里就充满了温馨的阳光。
    (有删改)[注]①熊架,山东方言,意思是看看你那德行,看看你那样子。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爷爷去接放学的父亲,作者使用了白描手法,简洁生动地表现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B.水说对王氏家族旧历春节“守岁”规矩的叙述,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憎。
    C.老三父亲要求子女凡是“子曰”都背下来,给人不容置疑的感觉,作者赞赏中有调侃。
    D.小说淡化情节和冲突,在平淡叙事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庭生活之美。
    (2)关于文中回家过年三兄弟叮嘱妻子的情节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大瞪了大嫂一眼,表明他严肃认真的态度;老二的叮嘱表明其夫妻关系和睦。
    B.因为老三当助理编辑,既无钱也无权,所以老三妻子对他的话很轻视和嫌弃。
    C.与上文父亲教三兄弟《论语》形成前后照应,体现出崇尚谦虚内敛的民族传统。
    D.从叮嘱情节可以窥见在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第三代人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嬗变。
    (3)小说中王氏家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
    (4)阿成小说的语言雅与俗相间,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组卷:30引用:7难度:0.5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俗话说,筋长一寸,寿长十年。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欢拉伸,希望借此能把身体拉“软”。而所谓的身体“软”“硬”,用体育术语来说就是柔韧性。柔韧性,是衡量人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我们也不必过度追求身体的“柔软”。
          事实上,人体的柔韧性①           ,具体表现在,每个人的关节结构所允许的自由度不同、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连接组织在结构限制下伸长的能力不同等方面。除此之外,柔韧性与人的年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年龄越小,②           ;而随着年龄增大,如果不注意锻炼,关节周围软组织弹性和肌肉伸展性就会明显下降。
          专家指出,拥有良好的柔韧性,③           ,比如,能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肌肉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功能,避免关节僵硬等等。而正确的拉伸锻炼,的确可以提升柔韧性,使关节韧带保持良好的活动度。但是,当某项拉伸运动使关节结构运动幅度超出关节最大活动范围,就会导致组织损伤。这样一来,也就得不偿失了。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
    B.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C.“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哲学探讨的话题。
    D.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30引用:7难度:0.5

五、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外交官华春莹曾在推特上发出以下对比资料,引发广泛关注。
    过去 现在
    1900年,北京的东便门角楼被八国联军炮轰,冒出滚滚浓烟。 2022年,北京的东便门角楼巍然矗立,车辆在繁华的城市里穿梭。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2022年,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正在建设当中。
    1980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 2022年,北京成为唯一一座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1994年,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塔正在建设。 2022年,陆家嘴高楼林立,灯火辉煌。
    2018年,云南一位母亲抱着孩子通过溜索横渡怒江。 2020年,怒江上架起大桥,昔日的溜索已成为游客体验景点。
    复兴中学将举办“观变谋新”主题论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参与者,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与你的同学和老师分享。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7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