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陕西省部分名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5/1/1 23:0:2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各项化合物均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组卷:11引用:5难度:0.8
  • 2.接种新冠病毒加强针疫苗时需要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先进入的内环境是(  )

    组卷:13引用:3难度:0.8
  • 3.下列不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的是(  )

    组卷:7引用:3难度:0.7
  • 4.反射弧是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6引用:4难度:0.8
  • 5.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6引用:3难度:0.8
  • 6.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由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回收。毒品可卡因会使多巴胺转运体失去功能,导致多巴胺不能被及时回收而在突触间隙中积累,含量增多,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愉悦感。如图表示可卡因的作用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7.人在面对复杂环境的刺激及时做出各种反应,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协调。下列有关两种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5难度:0.6
  • 8.维持体温稳定有利于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组卷:7引用:6难度:0.7
  • 9.人体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下列有关这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5难度:0.5
  • 10.将未成熟的、味道酸涩的苹果和成熟香蕉放于同一封闭容器内,苹果在短期内可以变得味道香甜,这主要与香蕉产生的哪种激素有关(  )

    组卷:22引用:4难度:0.8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 29.历史上塞罕坝林场(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风沙肆虐。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回答下列问题:
    (1)该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
     
    演替,其理由是
     
    。当林场荒原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减少,其原因是
     

    (2)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初期物种较为单一,为降低害虫的发生率,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雌虫,这种防治方法的原理是
     

    (3)为了解决荒漠治理种子匮乏的难题,有人提议引入外来抗旱品种的植物支援荒漠的改造。从群落的形成和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对引入的外来抗旱品种的要求是
     

    组卷:7引用:5难度:0.6
  • 30.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以及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回答下列有关土壤的问题:
    (1)土壤与土壤生物一起可被当作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
     

    (2)土壤的形成属于
     
    演替的一个阶段。土壤中的小动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循环利用,原因是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的原因是
     

    组卷:2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