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我国先秦时期独特的、最早的艺术批评方法论 孟子在同他的弟子咸丘蒙谈到如何正确解读诗歌的话题时,他曾提出过一个独特而前所未有的观点,那就是“以意逆志”。
他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万章上》)这就是说,孟子已经看到了诗的语言,有其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特征。之所以他认为“说诗者(包括诵诗、评诗的人)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不要拘泥于词句而误解(作者的)本意。”其原因也在于此。因为诗歌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常常要使用各种艺术手段。它的语言是艺术的,具有非概念所能穷尽的特点;而一般的语言则是非艺术的,一切都清楚地表现在确定的概念上。所以孟子讲:“说诗者”最好的途径是“以意逆志”,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找到作诗者的原意。所谓的“志”在其时是指诗人的作诗之志,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是读者的主观感受、体会。它包含着他的意愿、想象、情感、理解等等因素。因此所谓的“以意逆志”就是要读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想象、体会、理解的活动,去回溯、推求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孟子还提出过“颂其诗”“读其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他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万章下)第八章)本来孟子是就士的修养(交友问题)而言的。意思是说:一个乡的善士(品德高尚的人),就应该与一个乡的善士交朋友,互相可以砌磋、碱砺。但是当他接下来谈到,认为和天下的善士文朋友还不够,便又要追论古代的人物时,他所讲的:吟诵他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和思想生平,行吗?所以要探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便是追溯历史和古人交朋友的办法。这就涉及到了“颂其诗”“读其书”的艺术批评方法来了。而且其中强调应当把具体的人(作者)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观察、理解的见解,也突出了对艺术中审美意识作社会学考察的意义。这在孟子的时代能提出这样的看法,的确是非常可贵的,也是比较科学的。
虽然,“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孟子是分别在两处谈的。但二者又确实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正如清代顾镇所说的那样:“不知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得也。”由此可见,“逆志”离不开“知人”,而“知人”又离不开“论世”。
总之,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之说,相互关联,言简意赅。它不仅是先桑时期独特的、最早的艺术批评方法论,而且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艺术欣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深远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意逆志”是孟子在同咸丘蒙谈到如何正确解读诗歌的话题时,提出的一个独特而前所未有的观点。
B.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而一般的语言则是非艺术的,所以说诗者不要拘泥于词句而误解作者的本意。
C.“志”是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包含着意愿、想象、情感、理解等等,“意”是读者的主观感受、体会。
D.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我国先秦时期独特的、最早的艺术批评方法论,两者相互关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分--总”的结构层次阐述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逻辑清晰。
B.文章两处引用了孟子《万章》中的话,分别论证了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见解。
C.文章引用了清代顾镇的话,表明“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彼此不可分,但孟子是分别在两处谈的。
D.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深远意义不言而喻,对后世文学批评和艺术欣赏有着巨大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读者不能根据主观感受,通过想象、体会、理解,就完全不能去回溯、推求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B.先秦时代,孟子能在《万章》中提出比较科学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看法是非常可贵的。
C.“逆志”离不开“知人”,“知人”离不开“论世”,只要“论世“就能“知人”,“知人”就能“逆志”。
D.只有把作者放到当时的具体社会环境去观察、理解,才能突出对艺术中审美意识,作社会学考察的意义。组卷:0引用:1难度:0.7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18分)
-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这个“毅”字很重要
宋璞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天阴沉沉的,可是雪白得发亮,一切都似乎笼罩在淡淡的光里。这在昆明是很少见的。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雪光随着他们聚在这里。各样的宣传抗战的标语壁报,或只是几句话,有的刚贴上去,有的已经掉了一半,带着厚厚糊的纸张被冷风吹得飒飒地响,好像在喊叫。
孟嵋坐在教室里。教室房顶的洋铁皮换成了茅草,屋角有一条裂缝,原来很窄,现在变宽了。七年了,还没有走出战争,那裂缝仿佛也长大了,变老了,是在等着我们去打胜仗么?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选修课。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选读,还有从别的学校特地赶来的。他们说,听江先生的课,如同饮一杯特制的美酒,装的是中华文化的浪漫精神。讲义又是江昉自编的,他正在校勘《楚辞》,把研究心得和他诗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这些日子因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孟嵋在椅子的搁板上摆好讲义和笔记本,正襟危坐。旁边的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同学上前把黑板仔细地擦了一遍,一西哼着“打胜仗,打胜仗。中华民族要自强——”
打胜仗,打胜仗!孟嵋心里想着,再不打胜仗,连这教室都老了。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把手中的书摊在桌上,把口中叼着的烟斗放在讲台上,他从不含着烟斗上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
江昉坐在椅上,两眼望着屋顶,慢慢地吟诵。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抑扬顿挫,学生们随着声音认真地读着诗句。读完全诗,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这是他的习惯,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
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无因在后面接着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不觉“哧”地一笑,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
“也许战场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会有大作为。我相信你就会为这世界增添很多,增添什么我不知道。”“莫非是数学定理?”嵋抬起眼睛又一笑,微向上翘的睫毛挂着几颗晶莹的水珠。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看着年轻的教员,只觉得他很像一个士兵。
晚饭后父亲弗之才回来,他是学校的历史系教授,也是教务长,下午刚去送过一批参军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母亲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他们说我年纪太小了。”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妻子的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火盆里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谁都有责任去打胜这场战争,难得有这些好青年。可是嵋究竟是女孩子,年纪又小,叫人怎么放心。碧初坐起来,走到灯下缝东西。弗之说:“又缝什么?灯这么暗,不要缝了。”碧初叹息道:“你没看见嵋的手冻成什么样了?想缝一双棉手套,反正家里有旧布,总比买的便宜。”弗之默然半晌。碧初又缝了一会见他还在那里,便说:“总有办法的,只要大家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现在,嵋又要走了。”弗之叹道:“这也是她的志气。”碧初不再说话,小小的银针在手里飞舞。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同学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西征记》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1)下列对划线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 叫座:上座率很高,受欢迎 B.随即是肃静 肃静:严肃,安静 C.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 委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里难过 D.碧初也已泪光莹然 莹然:晶莹,明亮
A.小说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江昉先生授课时的个人风采。
B.小说通过描写“急雪”烘托了孟嵋在与庄无因对话时内心的愤愤不平。
C.缝手套的细节表现了碧初复杂的心情,其中有对女儿的理解,亦有不舍。
D.小说中《国殇》《木兰辞》的诗句,起到了塑造人物、凸显主题的作用。
(3)有人说“教育是国之命脉,先生是教育之魂魄”,小说中的江昉就是这样的先生,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4)小说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孟嵋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孟媚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组卷:5引用:1难度:0.4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
6.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和图片,根据要求答题。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有关科研人员沿既定技术路线稳步推进疫苗攻关工作。第一步,从患者身体中提取病毒样本。第二步,分离病毒,制成疫苗。这一步,核酸和病毒载体类疫苗要通过对病毒基因测序,找到关键靶点,将蛋白或它的某一部分制成候选疫苗。第三步,动物实验。分两步,首先为试验动物注射疫苗并进行相关实验;过关后,还要做动物保护试验等。第四步,在确保工艺可控、质量稳定及安全有效后,可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开展临床试验。完成上述四个阶段,疫苗才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经过国家审批、批量生产、抽样检查等程序,才能正式生产上市。
(1)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判断图片为哪个阶段的配画。组卷:8引用:6难度:0.7
五、写作(60分)
-
7.阅读如图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体会深刻的寓意,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组卷:83引用:89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