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强国。这期间,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展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①_____.我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_____;推进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获得改善;发展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仅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而且成功发射“两弹一星”。中国的国际_____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_____,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毛泽东同志还提出“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问题,在探索过程中,②_____,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_____理论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独特的理论准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主义建设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B.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C.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D.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强国的宏伟目标。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提升 地位 新台阶 独创性 B.提升 影响 新纪元 建设性 C.增强 影响 新台阶 独创性 D.增强 地位 新纪元 建设性 组卷:8引用:7难度:0.6
二、课内阅读挖掘练
-
3.阅读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3~6段,完成各题。
(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能顺利召开,是因为我们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进攻,并转入反攻和进攻,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获得解放,全国人民取得了基本胜利。
B.会议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前国民党开过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C.与国民党开过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证明,和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起不能解决有利于人民的任务。那次会议教育我们:要么推翻敌人,要么被敌人屠杀和压迫,无其他路可走。
D.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彪炳史册,它表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2)这篇演讲词总体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运用了不少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请就此对“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一句进行赏析。
(3)文章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是什么?请结合课文第6段加以分析。组卷:5引用:3难度:0.7
三、类文阅读拓展练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在红色文化问题上,有两种不自信:一种是误以为文化自信只能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际上排除了红色文化,也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红色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另一种是一谈起红色文化就有些不自信,以为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诞生的文化,现在我们成为执政党了,要告别革命了。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按照这两种观点,文化自信根本建立不起来。
既然中华历史文化发展,经过中国近代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两大历史时期,始终没有中断,而且还获得了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生,既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弘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了当代的新生,那么我们当今所说的文化自信,自然是贯通古今,而绝非专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就是说,要做到文化自信,既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历史形态的自信,也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当代形态的自信,更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未来发展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贡献的自信。唯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才能健康地、持久地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摘编自李捷《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材料二:
遵义师范学院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一隅,凤凰山麓,湘江河畔。百年的建校历史成就了学校丰厚的人文积淀,而其中影响学校至今的,便是红军长征过黔北时留下的深深的红色革命烙印。“红色文化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该校党委书记王大忠坚定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份自豪,这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发挥无数高校所没有的人文资源--红色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记者了解到,遵义师范学院一直本着“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育人准则,同时强调“坚持传承红色文化”。而这样的育人标准,似乎也正是继承了长征精神里舍小为大的精神。遵义本地保留至今的红色文化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甚至还对引领学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打好教育这一胜仗,正需要学生个体和学校组织的共同努力。“红色”之于教育的影响可见一斑。
(摘编自徐逍君《红色文化能给传统教育带来什么?》)材料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分别指向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创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无数革命先驱上下求索、披肝沥胆,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这一伟大宏远的人生理想始终是“红色经典”传唱不衰的价值主调。革命志士之所以怀着执着的信念前赴后继地顽强奋斗,就是为了铲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结束人压迫人的历史,追求社会的正义公平,这一美好的社会愿景是“红色经典”全程展开的价值脉络。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革命英雄克制了一己之私情别绪,投身于民族独立解放的大业,以国为家,以苦为乐,躬行不辍,严于律己,目的就是消除差别,与民同乐。这一朴素的人格与操守是“红色经典”浓墨重彩的价值主体。因此,“红色经典”并非一般的历史叙事文本,而是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的价值元素也不单纯具有文学的审美意义,更具有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义。
(摘编自惠雁冰、胡俊生《“红色经典”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材料四: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根本点在于红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又称赤帝,是中国的太阳神、火神;而黄帝的“黄”与“皇”字通假,在甲骨文中,“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阳神、火神的族群。
红色代表着勤劳、勇敢、创造,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也代表着希望和胜利,是中国人民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和运用。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备受欺凌、迷茫委顿的状态中挣脱出来,逐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红色文化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人民信仰、作风、道德、精神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是红色文化的人格化身,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要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充分利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的故事,深挖各类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红色教育内容,不断为红色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年轻一代了解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他们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精髓,使他们坚定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继承革命意志,在新征程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
一个民族在其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一定会受到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要想不被敌对势力摧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丧失自己民族的共同信仰。丧失了信仰,就没有了凝聚力,就成了一盘散沙,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斗争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政治和文化风险。因而,我们一定要将红色文化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摘编自唐宏《用红色文化培养斗争精神》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新生。
B.遵义师范学院建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C.对优秀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能否保持始终如一的自信,取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否拥有自信。
D.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也是“红色经典”一贯的价值追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红色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不仅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不自信,同样也影响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B.遵义师范学院将教书育人与坚持传承红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彰显了红色文化独特的教育价值。
C.作为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义超越了文学审美意义。
D.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红色文化的深远历史意义和当代实践价值,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3)根据材料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曾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所强调的精神同材料四的主旨是一致的。
B.红色是流动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是想抛弃也抛弃不了的,红色文化必定能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C.红色基因鲜活地体现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身上,只要宣传他们的英勇故事和革命精神,人们就能艰苦奋斗、力争上游。
D.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受到了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所以我们才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4)材料四论述“红色文化”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5)从前三则材料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红色文化?组卷:30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