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3 3:0:9

一、现代文阅读(共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色文化来源于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真实的实践故事,但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很难对历史景观进行场景式书写,如何让历史场景在新时代活起来,智媒技术为其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路径,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叙事的场景逻辑。
          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由于传播能力有限,人们的传播活动大多发生在固定的时空场所,智媒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播框定的限制,使信息的互动更加立体。媒介联通传受双方,将他们置于同一虚拟空间之中,在这一空间中的信息传输与反馈活动构建起各种各样的叙事场景成为智媒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线上虚拟空间的运用,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建构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红色历史故事是红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真实鲜活的故事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能够让人民群众厘清戏说,拒纯庸俗,崇尚英雄。智媒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崇高的精神和价值内核,通过虚拟技术打造出鲜活的历史场景,让红色精神在影像的流动和沉浸的场景中强化红色文化的当代表达。例如,打造出没有围墙的红色纪念馆和虚拟仿真“沉浸”体验馆,实现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真实体验的有机结合,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增强其辨识度.同时,在“互动”和“服务”上下功夫,设置友好的交互界面和参与环节,如文化知识问答、一键换装、虚拟场景线上体验等,增强文化产品的趣味性和沉浸感。
          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不仅仅是优秀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更是优秀精神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人。红色文化的叙事要明确坚持大众的主体地位,增强用户第一视角的代入感,将用户放置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展开叙事的思维与实践,使用户由第三人称的局外观看者转变为第一视角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增强受众在场景中的体验感。新时代诠释红色文化,更要明确大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以场景叙事为新视角,更新传播语态,探索年轻化、草根化、轻量化的文化传播路径,以更生动的形式、更亲和的叙事表达,让红色文化深入人民群众,营造出积极向_上的传播氛围,进-步巩固、壮大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核和影响力。
          红色历史不能成为停留在过去的历史,而应当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将红色文化与当下智媒技术相结合,不断革新红色文化的保存与展示方式,创新其媒介记忆的形式,保护、传承好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
    (摘编自蒋军营《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材料二:
          网络媒介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物件、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融合,并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立体传播。但囿于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分众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可能会被分解动摇。
          一是网络传播速度和传播容量限制内容的完整性呈现,红色历史事件、红色革命人物往往头有细节繁琐、过程曲折、要素丰富等特征,网络传播中的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可能导致对完整的事件、严肃的政治人物进行片段式摘取,特别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在不同语境下对人物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或分析,造成社会大众对历史事件人物认知偏离。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要善用“微手段”,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打造生动、真实、丙质量的微媒介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是海量的网络碎片化信息容易淹没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被侵蚀,其对于其他非主流文化的整合力受限,在网络空间重大议题、话语筛选、事件讨论中未能发挥引导者角色。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内容为例,关于孔繁森的专题报道评论人次为943、转发人次为2054;而某流量明星歌曲《会好的》评论人次为2.5万、转发人次为111万,这种热搜、关注度的差距体现网络空间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弱化的突出问题。因此,在保证内容的严肃性、教育性的前提下,要追求生动性、可读性,吸引受众认真细致地了解红色文化。可将恢宏的红色文化分剖成紧密衔接且逻辑镇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等,转化为人们可以接受的语言及形象,并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客户端主动向用户推送高质量内容,提升内容层次,避免审美疲劳,增加用户钻性。同时,鼓励各大应用平台为此类内容进行“官方引流”以增加曝光率、提高影响力、扩大受众群体,并对受众及时进行跟踪推送,使其沉浸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
    (摘编自周琪、张珊《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实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社会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难以还原真实的红色文化历史场景,很难对历史场景进行场景式书写。
    B.网络的介入、智媒技术的运用,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也使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碎片化、去中心化的隐患。
    C.网络的传播速度、传播容量限制了红色文化呈现的完整性,运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等“微手段”是很好的解决之法。
    D.追求生动性、可读性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不能损害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严肃性和教育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历史故事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沉浸在历史故事的场景中,是因为没有运用好虚拟技术。
    B.相较于第三人称的局外者视角,红色文化叙事的第一人称视角更有代入感,更能增强受众的体验感。
    C.片段式摘取、结合热点曲解红色文化历史事件和人物等网络乱象,说明网络传播中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是不可取的。
    D.要使红色文化能凝聚时代共识,要保证红色文化故事的完整性,就不能将恢宏的红色文化进行分割。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重庆“红岩联线”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打造虚拟展览、影音在线等数字产品。
    B.教育部组织“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探寻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和宝贵资源。
    C.知名大V‘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上发布诋毁、嘲讽卫国戍边英雄烈士的信息。
    D.网友系列恶搞涂鸦——“杜甫很忙”引爆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东莞将举办“走进东江纵队,传承抗战精神”红色旅游景点推介会,请结合材料谈谈推介会主办方如何做可以让推介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组卷:12引用:6难度:0.1

二、文言文阅读(共35分)(一)课内文言文基础选择题(共9分)

  • 2.有关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组卷:69引用:10难度:0.8

(二)(共9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中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不想睡……晚上熬夜似乎已成为公众生活的常态。调查显示,接近半数以上人群经常熬夜,每周有4天及以上晚于23点入睡,而在熬夜的原因中,①
     
    :一方面,时间大多被手机屏幕霸占,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娱乐来消磨时间;另一方面,迫于高强度的职场压力,熬夜工作。
          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也让很多人惴惴不安。大家的担忧既有“内在”方面,如免疫力下降、三高、猝死等;②
     
    ,如脱发、皮肤变差、衰老和肥胖等。熬夜导致的健康损伤中,猝死、“三高”及心律加快等问题均与心脏问题相关,熬夜人群中45.3%的人担心会伤害心脏。
          健康的“健”,本义是强壮有力,也暗喻着律动。律,既是自然规律、生物节律,也包括③
     
    ;我们应倡导全民规律作息、不熬夜的轻松哲学,不断唤醒和提升全社会对于睡眠健康的重视。
    (1)以下四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晚上熬夜似乎已成为公众生活的常态。
    B.调查显示,接近半数以上人群经常熬夜。
    C.猝死、“三高”及心律加快等问题均与心脏问题相关。
    D.不断唤醒和提升全社会对于睡眠健康的重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23引用:14难度:0.7

六、作文(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去油腻”“吃瓜”“你说神马?”“汪!想吃狗粮。”2019年10月,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化•创新•传播”论坛上,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向与会者展示自己设计开发的甲骨文系列表情包时,会场内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甲骨文表情包中,有的依托甲骨文现有文字,将其转化成更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有的进行了再创造,比如“大家好”,“大”字像个男人,“好”字像女人和小孩,“家”里还有一猪,都跑到屋檐下,生动有趣。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某杂志“文化”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请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