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6 -
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2引用:2难度:0.8 -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1难度:0.7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8引用:1难度:0.5
二、填空题
-
15.某小组探究酸化条件对 0.1 mol/L KI 溶液氧化反应的影响。
序号 操作及现象 实验 1 取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无色的0.1mol/L KI 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 mol/L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 2 取新制的0.1 mol/L 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ol/L的稀硫酸,溶液10s后微弱变蓝
(2)同学甲对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蓝速率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0.1 mol/L KI溶液成分与新制0.1 mol/L KI溶液可能存在差异,并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 3:取新制0.1 mol/L KI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测得 pH 如表:时间 5 分钟 1 天 3 天 10 天 pH 7.2 7.4 7.8 8.7
ⅰ.pH<11.7 时,I-能被O2氧化为 I2。
ⅱ.一定碱性条件下,I2 容易发生歧化,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0.1 mol/L KI 溶液放置初期 pH 升高的原因:
②对比实验1 和实验2,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1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立即变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3)同学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的合理性。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 4 重复实验 2 操作后,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 5:用 20mL 4种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与2mL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测量混合液的pH后,向其中加入2滴饱和碘水,观察现象。记录如表:实验组 A B C D pH 11.4 10.6 9.5 8.4 现象 无颜色变化 产生蓝色后瞬间消失 产生蓝色,30s 后蓝色消失
②解释 pH=8.4 时,“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的原因:组卷:53引用:3难度:0.5 -
16.工业上利用CO2和H2反应生成甲醇,也是减少CO2的一种方法。在容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1)达到平衡的时刻是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
c.υ(CH3OH)=υ(H2O)
d.c(CH3OH)=c(H2O)
(3)达平衡后,H2的转化率是
(4)工业上也可用CO和H2合成甲醇
已知:①CO(g)+O2(g)═CO2(g)△H1=-283.0kJ/mol12
②H2(g)+O2(g)═H2O(g)△H2=-241.8kJ/mol12
③CH3OH(g)+O2(g)═CO2(g)+2H2O(g)△H3=-192.2kJ/mol32
则反应CO(g)+2H2(g)═CH3OH(g)△H=
(5)如图2是甲醇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组卷:5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