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发布:2024/5/4 8:0:8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花开富贵,锦绣中华。今夜,我们都是看花的人,无论您身处南国还是北疆,相信总有àng然绽放的鲜花,迎来神州大地第一春光。天地迎春,万象更新。今夜,我们都是种花的人,在这喜庆吉祥的除夕夜,在这花枝招展的春光里,让我们播种下最美好的心愿和希望。辞旧迎新,冬去春来。今夜,我们还是告别的人,让我们和过去一年所有的艰难、烦恼说句再见。我们相信,坚韧不拔的中国人定能抖擞精神,奋楫再出发。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àng
     

     

    (2)下列词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绽放
    B.花枝招展
    C.坚韧不拔
    D.奋楫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0引用:1难度:0.7
  • 3.将冰心《繁星•春水》中散乱的诗句重新组合成一首小诗,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百花里吸出不同的香汁来
    ②是能溶化的作家
    ③酿成它独创的甜蜜
    ④蜜蜂

    组卷:11引用:2难度:0.8
  • 4.诗文默写。
    (1)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2)冬去春来,新年的花一定会开,这是春天的承诺。待到三月时,“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我们永远值得相信崭新的明天。
    (3)家园何在?中国人在文学与哲学里,执念于斯,长久叩问。你听,“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家园在空间的尽头;你听,“
     
    ,家书抵万金(《春望》)”,家园在时间的源起;你听,“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家园在中国人心里是根的起源;你再听,“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回延安》)”……无论是具体的故乡或是抽象的精神寄托,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家园。

    组卷:4引用:1难度:0.8

三、阅读与鉴赏(47分)

  • 11.议论文阅读。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①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在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古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并作出阐释:“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②这句古语出自苏轼的名篇《思治论》,原文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苏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代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向最难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靠的是什么呢?对此,他给出答案:“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也就是说,在理想已经确定、目标已经明晰的情况下,就应当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矢志不移、攻坚克难。只有这样,事业才能够获得成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苏轼举了一些历史中的典型例子,指出他们成事的原因,都在于具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远见与勇气、决心与气魄。
          ③古往今来,凡成功的事业,无不与困难和险阻相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长城、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正是因为它们体现了我们民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迎难而上、坚不可摧的意志。古代文学作品中,既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信念,也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亦有“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执着。司马迁忍辱负重,数十年殚精竭虑铸就史家之绝唱;玄奘西行取经,前后历时近二十年、五万里行程;李时珍尝百草,遍阅数百种书籍、记录上千万字笔记,二十余年成就《本草纲目》……回看历史上那些仁人志士,永葆高远的志向不堕、永守前进的定力不渝,哪怕万水千山、千难万险,始终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④“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体现了立志高远的胸怀、遇难不惧的定力。迎难而上,并非逆潮而动,恰恰是在迷雾重重中看到了历史前进的规律与方向,于是克服一切困难,也要不断向前走去。这种蕴含于内的顽强力量、外化于形的坚韧气质,千百年来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书写出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⑤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从那一刻起,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爬雪山、过草地的坚定无畏,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冲天干劲,从“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豪情,到“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攻坚魄力……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忘记为何出发,为谁奋斗,“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
          ⑥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总是在接续奋斗中前进。今天的中国,已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百年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
          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这种浩然之气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奔涌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让我们无论前路多难,始终不忘初心,不渝其志。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选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3年01月2日)(1)通读全文,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A.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B.“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体现了立志高远的胸怀、遇难不惧的定力。
    C.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D.我们要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2)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3)选文第③段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请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请说说第⑦段中加点关联词“只要”“就”的使用,起到什么作用。

    组卷:72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华儿女从不缺少燃烧的斗志,也从不缺少温暖人心、燃烧自己为家国的广阔胸怀,“燃”精神成为刻入中华文化的鲜明印记。“燃”是生命的高峰,是理想的高光,高燃的人生丰富多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青春的奔扬;“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理想的奔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意志的奔放。只要我们心怀梦想,眼里有光,就能点燃当下,照亮未来。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任选一个任务,写一篇文章。
          任务一:请以“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请以《高燃的人生更可贵》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谈谈由这段话引起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①若选题一,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组卷: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