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5/1/2 2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中,强调坚持守正创新。“正”字的五笔,恰可以概括我们今天要遵循、传承、弘扬京剧的五个维度——“根、脉、事、形、命”。
    “根”是指京剧对价值观的表达。价值观的最高境界是国家观,家国情怀是京剧永恒的主题,今年北京京剧院举办纪念“马派”系列演出大获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传承经典。而这些经典剧目、经典人物,如《赵氏孤儿》中程婴的忧国舍子,《十老安刘》中蒯彻的匡汉舌辩,《春秋笔》中张恩的舍身赴死,无不带有深切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着观众。
    “脉”是指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高等级的艺术审美的观念、特点、规律,是京剧对美的延绵继续,和对美的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京剧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所有流派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性,那就是对美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所有京剧流派的创始人,无不做到了这些,因之才能够开宗立派。
          所谓正确理解,就是演员对“事”即京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正确分析、理解;所谓准确表达,就是演员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对“形”即京剧艺术美的特点、美的规律的遵循、体现,如果还能继续做到升华、创造,形成新的特点、风格,那就可以称之为一代宗师巨匠了,演员艺术造诣的高低,就是在对“事”的正确理解和对“形”的准确表达的前提下,对美的把握以及对美的创造的水平能力。
          通俗地说,京剧观众看戏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过瘾”。而所谓“过瘾”,实质就是观众对演员表演(如唱腔、念白、身段、舞蹈、武打等)中所体现的美、创造的美的强烈需求。观众评价演员演得好与不好,其实就是对美的理解,美的表达的高下之判。其中,既有演员自身表演水平的因素,也有观众自身认识水平的原因。高水平的演员自然可以去引导观众,而高水平的观众甚至可以去启发演员。作为高明的演员,自己心中一定要植根美、明白美,才能在台上阐释美、表达美。
          京剧薪火相传、生命不息的重要原因,就是演员、观众始终在寻美。演员、观众这种寻美的交互关系,形成了京剧强大的生命力,也造成京剧除承载着“教化人生”使命外,还具备美育功能。
          美育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有“六艺”之说,其中之一就是“乐”。孔子指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并且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与“艺”,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今天的美育。早在孔子时期,已把“乐”“艺”提升到与“道德”“诗礼”相同的地位,强调美育对于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
          弘扬京剧,绝不仅仅是让“京剧姓京”保护好京剧这个文化瑰宝,更要守护好、发挥好京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用京剧之美浸润大众心田,让越来越多的心灵随美起舞,在京剧用歌舞演故事的精彩演绎中,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摘自2021年11月07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巩固和加强社会主流审美,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艺术审美经验,形成了气韵美、意象美、意境美的文化遗产。历史上许多哲学先贤、文学巨擘同时也是美学大家,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美学思想。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审美文化资源。因此,修正畸形的市美观,加强和巩固社会主流审美,提升全社会的审美水平,应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给养,不仅追求形式美、外在美,更要追求内涵美、内在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审美表现形式。传统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门类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动体现。以古诗词为例,清晨可以是“日出雾露徐,青松如骨沐”,傍晚可以是“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夜晚可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词的韵律美、哲理美、凝练美、画面美千百年来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默默地进行着美的传递。由审美的视角打开传统文化之门,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审美价值引领。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古谚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蕴涵着对真善人格的向往,追求美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的过程。今天我们仍然不能脱离“真善”来谈美,那是因为脱离“真善”谈美会使美变成空洞的形式。一味追求表面美、形式美、外表美,会造成名不副实、徒有虚表,会陷入浅薄、肤浅,掉入庸俗甚至低俗、恶俗。
    (摘自2021年11月10日《光明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脉、事、形、命”就是我们今天要遵循,传承、弘扬京剧的五个维度,这可以用“正”字的五笔来概括。
    B.演员、观众寻美的交互关系,形成了京剧强大的生命力,也造成京剧除承载着“教化人生”使命外,还具备美育功能。
    C.清晨可以是“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傍晚可以是“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夜晚可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说明了中华古诗词可以传递美。
    D.让“京剧姓京”,意思是要守护好、发挥好京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京剧院举办纪念“马派”系列演出大获成功,传承经典是根本原因。
    B.京剧薪火相传、生命不息的重要原因,就是演员始终在寻美。
    C.传统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门类中的优秀作品,都生动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
    D.如果京剧演员对美有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那就可以成为一代宗师。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供丰富的审美给养”观点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赋》中的一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B.京剧经典剧目《赵氏孤儿》中程婴忧国舍子,《十老安刘》中蒯彻匡汉舌辩,这些经典情节无不带有深切的家国情怀。
    C.李白,人称“谪仙人”。他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D.孔子指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并且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以京剧为例,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审美给养的原因。

    组卷:16引用:3难度:0.2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害怕
    曾宪涛
          每到一地有事外出,我很少用当地部门的配车,我喜欢打的,与出租车司机交谈,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可以知晓整个城市的秘密。
          此刻,坐我旁边的这位司机就很健谈,他说自己是一副倒霉相,在我看过他的倒霉相以后,便开始给我讲述他的倒霉故事。
          那天,都半夜十二点了,我还开车在街上转悠,想再拉一个客人。
          有辆出租车停在路边,一个人正跟司机说什么,我以为是在讨价还价,现在生意难做,有的乘客不愿按表付费,先谈好价钱。
          看来生意没谈成,那辆车开走了,那个人转身朝我招手,我开车过去,见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面目模糊,没什么特征,他弯腰问我,火葬场去不去?
          我一怔,这半夜三更的,去那儿?他见我愣着,说,车费可以加倍。
          加倍我也不愿去,半夜去那地方实在瘆人!我倒不是怕鬼,毕竟上学时还学过唯物主义,我害怕眼前这个面目模糊的人,夜半三更去那儿干吗?
          车费我还可以加。他见我还愣着。
          上车吧。我终于动心了,毕竟钱的诱惑力太大。等他坐好后,我便朝城外开去。
          这时候去那儿干吗?我问,他不回答,我说,这会儿恐怕没人办公吧?他还不回答。
          车出了城,灯光越来越少,越来越稀,路这边是田,那边是山,全是黑黢黢,最后一点灯光也没有了,只有车灯照着前面的路。
          他坐我旁边一直不说话,要知道我是话唠,我说话他也不说话,这叫我心里发毛,他不但不能给我壮胆,反倒叫我更害怕。火葬场白天倒是去过多回,夜里还真没来过,不知会是啥样,有没有保安和值班人员?
          终于到了,火葬场建在山坡上,门洞开着,其实也根本没有门,只有两个门柱,没有保安和值班的人,估计根本不会有贼来这里。
          我问他咋办,他叫我把车开进去,我把车开到里面停车场上,周围黑乎乎一片,白天那么闹,现在静的可怕。他叫我在这儿等他,便下了车,朝那些沿坡而上的建筑物走去,那边有吊唁大厅和焚尸房。
          我真想弄清楚他要干啥,但又想还是不如少一事好,这个地方实在是怕人,这个人也实在是奇怪。
          他离开后,我一个人呆在车里,慢慢就有些害怕起来,那个人在的时候也怕,不是这种怕,那个时代怕人,现在是怕鬼。
          我拼命拿唯物主义来给自己壮胆,但没用,那害怕就像深夜里的凉气,钻进了我的衣服里,我关了车灯,周围好像都是鬼影,开了车灯,又怕鬼魂有了目标,我真有点后悔,不该为了钱担这么大惊怕。
          突然,我听到焚尸房方向传来一声尖叫——
          你想周围那么静,那叫声那么尖厉,就像拿碎玻璃划什么一样,我汗毛都竖了起来。吓得我不知所措,发动了车就往回开。
          开了一段路,我才清醒了,不知那人出了啥事,无论如何不该把他一个人丢在那里。我不敢自己再开车回去,只好打手机报了警。
          警车到了,我简单说了发生的事,又随警车开回去,就在快到火葬场的时候,车灯照见一个人跑在路当中,扎杀着两手,正是刚才那个客人。
          警察下车拦住他,我也下了车,只见他嘴唇哆嗦着,不停地喊害怕,一个警察仔细打量了他,咦了一声,这不是郭……吗?郭啥,不知是我没听清,还是警察没说出来。可那人还是只喊害怕,似乎精神有点不清了。
          警察把他交给我,持枪进了火葬场,把里面能打开的灯都打开了,里里外外搜了个遍,鬼影子也没找着。
          警察把那人送进了医院,把我带到公安局。
          讲到这里,他转脸问我,我忙活了一晚上,人吓个半死,钱没挣着,还进了公安局,你说我倒霉不倒霉?
          我没笑,反问,你说的都是真的?他说,当然,我后来还去过那家医院,看他好了没有,想要车费,可他住的是单间,家里人说病没好不叫进,我也就算了。听说他是市里的一个头头,得了怪病,去火葬场是为了吓唬自己,看能把病吓好吧,真是不明白,啥病要这样治?
          听他说完,我即刻做出一个决定,叫他直接送我去公安局,他吃惊地看着我,调转了车在公安局,我拿出证件,见到了公安领导,果然一切都确有其事,公安人员也询问过他家属,家属解释说,半月前他得了一种怪病,老是害怕,找心理医生询问,心理医生叫以毒攻毒试试,看能否治好他的怪病。
          我想了想,半个月前,正是我们接通知要来这个城市的日子,我说,我明白了,公安领导困惑地望着我,不明白我的意思。我又自语说,就从这里开始吧。公安领导更糊涂了。
          我起身告辞,准备去医院见见这位宁愿以毒攻毒的病人,我预感到这是一个难以对付的角色。当然,我的身份,大家或许能猜到。
    (原载《小说月刊》2018年第2期)(1)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乘客半夜到火葬场去的要求和他面目模糊的形象特点,所以出租车司机开始并不想去,这是小说标题“害怕”的内涵之一。
    B.我喜欢打的,与出租车司机交谈,探听城市的秘密,这反映了我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隐私窥探欲望。
    C.这个半夜出现的乘客,不愿按表付费,要先谈好价钱,充分反映了其吝啬贪财的形象特点。
    D.警察因为那人是市里的一个头头便把那人送进医院,却把出租车司机带到公安局,这充分暴露了警察的趋炎附势,这也是司机从一开始便觉得“倒霉”的重要原因。
    (2)下面对文本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出租车司机虽然对乘客的要求感到害怕,但还是因为钱的诱惑太大而动心了,这里用以小见大的笔法,阐明了贪财必受害的道理,暗示了文章主旨。
    B.文中多处使用“我”这一人称,但所指并不一致,这导致了文本叙述的混乱,是这篇小说的一大败笔。
    C.作者善于表现心理感受,比如将害怕比喻为“深夜里的凉气”,写其“钻进了我的衣服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内心的恐惧。
    D.这篇小说成功营造了神秘魔幻的氛围,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是一致的。
    (3)小说最后说“我的身份,大家或许能猜到”,你猜到了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与依据。
    (4)设置悬念是小说的常见技法。请找出文中的三处悬念并分析其各自的作用。

    组卷:18引用:4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因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而无法使用,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却用毛笔写下“理想”二字。为什么传统的钢笔、圆珠笔不能用而毛笔却能在太空探险中发挥作用?①______。毛细现象是指将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上升,高于管外;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下降,低于管外的现象。(  )。写毛笔字的墨水就是一种常见的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会上升,从而产生粘附的效果。而毛笔的笔尖和用来写字的纸张中都有许多细小的孔道,②______。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失重状态下,也始终存在;毛细现象在太空中,自然也可以发生;同样,③______,也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到纸上了。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产生毛细现象的本质原因
    B.产生毛细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分子间的作用力
    C.分子间的作用力产生了毛细现象
    D.毛细现象是由分子间的作用力造成的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6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启超在家书中谈及学问与兴味,他表示,“思成所学太专向了。”“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和兴味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