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7 12:0:2
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2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女性形象的走红,女性创作的迭代,成为电视与网络视听创作领域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根据已开机及待播的影视作品公开信息,接下来还将有一大批“她题材”作品纷至沓来。种种迹象表明,“她题材”影视作品盛行的时代已来临。
“她题材”的兴起,源自社会文化变迁。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成为观众席里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对性别平等的呼吁、对女性成长的呐喊、对女性情感的表达,催生了层出不穷的“她题材”作品。其中,“她题材”电视剧是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作品类别。
回溯历史,从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始,女性一直是我国电视剧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但近年来的“她题材”跟传统电视剧对女性的关注有明显区别,剧中女性不再是被凝视的被动姿态,而是逐渐主体化,更勇于进行自我表达。这种转变使女性的诉求受到更多社会关注。
当下最能代表“她题材”的电视剧多是现实题材,这些作品聚焦时代、立足当下,关注女性的现实处境、人生命运,在对女性的塑造上取得了颇多突破,使女性形象得到了极大丰富。家庭身份往往是传统电视剧中女性最重要的社会身份,而“她题材”拓展了故事类型,大量剧集从家庭选题中跳脱出去,使女性形象跳出了家庭叙事逻辑,并为女性的事业发展摇旗呐喊。“她题材”中的女性可以从事任何行业,拥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并以故事的形式去呈现和探索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但“她题材”电视剧在对女性故事的表达中仍存在不少缺憾。许多“她题材”剧集过分强调女性的性别身份,且在剧中常常安排或显性或隐性的男性声音作为对女性的评价、判断标准,甚至以男性角色作为故事动力或转机。还有的将男女二元结构作为一种元叙事,依然以爱情和婚姻为主线完成故事。为了体现出女性意识,创作者选择对准性别问题开炮,用一种强戏剧方式构建两性对立和性别焦虑。
虽然电视剧塑造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形象,但很多角色又呈现出新的套路模式,演变成了对女性处境、女性问题新的简化和刻板化处理。事实上,不同人生阶段的女性千人千面,可成为“她题材”绝佳的故事取材。
可以想见,“她题材”电视剧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构成中国电视剧的重要创作类别。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文化创新、类型创新的视听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是其对女性故事和女性形象的突破,也承载了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的文化意义。
“她题材”今后的发展,有多种可参考的方向,比如进一步立足于现实。从以往的“她题材”电视剧可见,对女性的职场焦虑、婚姻焦虑、生育焦虑等现实痛点的展示,往往会令剧集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甚至形成超越电视剧本身的文化效应。同时,“她题材”创作可适当融合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在“实然”的基础上叠加一些“应然”的元素,引导观众在思考现实问题之余,让他们的现实焦虑与压力得到宣泄。在观众对电视剧的文化需求中,轻松消遣、获得温暖慰藉也是一大组成,有不少电视剧就正视和回应了部分观众的这种心理需求。
还需要注意的是,追求性别平等并不需要通过矮化男性或者制造性别对立的方式来体现。良性的“她题材”电视剧,应该塑造更良性的性别关系。
(摘编自杨慧《“她题材”电视剧:彰显新时代女性力量》)材料二:
“她题材”电视剧不断崛起的背后是“她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初,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曾预言:21世纪将会是“她”世纪。当下,“她力量”在经济消费层面最为凸显。新华社在《大数据下的“她经济”》一文中提到女性消费正引领新消费风口。近年来,在文学、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她文化”元素,反映了女性独立的时代性特征。以部分网络文学为例,新华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女频作品数量就已经有560万;在网络文学读者中,女性读者占据半壁江山,并且表现出强烈的付费阅读意愿。同时在电视剧方面,女性观众的比例也同样大于男性观众。自然,女性也在深刻改变着电视剧生产的趋势和走向,这种文化潮流被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教授定义为“女性向”文化。崛起的“女性向”文化由此也引发了“她题材”电视剧的热播。这类电视剧所展现的是女性的联盟与担当,男性角色不再是中心,剧中更多体现的是女性之间的友爱、互助,在此可以看到女性价值的回归。
这些电视剧以一种平视与真实的角度展现当代女性的人生际遇,面临的来自家庭、工作等多方面的困惑,通过对剧中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大众产生积极引导作用,展现社会对于崛起的女性群体的注视与关怀。
(摘编自徐松霞《“她题材”电视剧女性形象重构及现实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时代迎来了“她题材”作品的高潮时期,这其中既有社会文化变迁的因素,也有经济的因素。
B.从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开始,女性形象虽然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大都呈现为被凝视的被动姿态。
C.因为创作者用强戏剧方式构建两性对立和性别焦虑,“她题材”电视剧演变成了对女性处境、女性问题新的简化和刻板化处理。
D.当下,女频作品数量、女性网络读者,电视剧女性观众大大增加,对电视剧生产的趋势和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有了突破,由家庭叙事逻辑转向为女性事业呐喊。
B.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她题材”电视剧的现状,成就和问题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C.材料二引用约翰•奈斯比特的预言和新华网相关数据,证明了“她经济”正在崛起。
D.“女性向”文化潮流的崛起源于“她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并影响着电视剧的发展方向。
(3)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下‘她题材’电视剧”取得的成果的一项是
A.在剧中常常安排或显性或隐性的男性声音作为对女性的评价、判断标准。
B.相比传统电视剧,“她题材”剧中的女性呈现主体化趋势,更勇于自我表达。
C.拓展了故事类型,以故事的形式去呈现和探索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D.针对现实痛点,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甚至形成超越电视剧本身的文化效应。
(4)试结合材料分析当下“她题材”电视剧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5)如果要拍摄一部“她题材”电视剧,请结合材料从题材处理角度谈谈应如何选材。组卷:4引用:1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杭家沟
高晓声
村后有一片坟场,过了坟场是一片平地,杭家沟就在这块低地上,周围很静,水很深,几丛很大的杨树遮住一部分河岸和水面,阴森森的。村人曾经从那儿捞出淹死的孩子,因此人们便上溯几十年历史,说出若干个在那儿淹死的人来,证明那儿随时有鬼讨命。其实分明是岸陡水深、地方偏僻,人不慎滑下去就没救,可是谁相信这些呢。
有些父母甚至迷信到只要孩子生病了,就要追问“你有没有到杭家沟去过?”然后晚上就带了纸钱到杭家沟烧,夫妻俩一前一后,前面的喊着孩子的名字:“XX,回家罢!”后面的接应着说:“回来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村子扩大了一倍,坟场也平整成了菜地,杭家沟早就变成了生产队的鱼塘。杭家沟在目前孩子的心里,决无任何神秘的印象了。
春节前,为了供应社员吃鱼,杭家沟架了一部抽水机,负责抽水的是我堂兄陈顺生。他五十多岁,气力减弱了,耐心增强了,做看守工作极称职——只要看着抽水机,坏了就叫人修(他当然不会)就行。
当时,我在杭家沟西南角菜地里除草。抽水机坏了,陈顺生喊来了侄子兴兴来修。完全不用我担心,论技术水平,兴兴是熟手,没有人能同他比。快刀切豆腐,手到擒拿。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隐约听到陈顺生同兴兴在低声叽咕争论什么,我才发觉抽水机还没有修好,便站直身子伸了伸腰,提高喉咙自作聪明地提醒说:“是不是又断电了?再看看保险丝。”这就是我的水平,不懂机器,只好叫人在机器外面去找毛病。
陈顺生回头看了我一眼,伸手一摇,从眼睛到嘴巴以至于全身的姿势,都表示出了否定的回答。
稍停,就听陈顺生说:“跟你说毛病不在机器上,再修也没有用。”
“别急、别急,慢慢来。”兴兴很有耐心地说。
“好,不相信你就修,看你修到几时。”叔叔有点生气了。
“阿叔,你急什么呢,你尽管坐下来不好吗?横竖是我在动手,这机器坏了总是要修好它的,就多花点工夫而已,急又没有用!”兴兴说。
陈顺生不耐烦地一甩手说:“你修,你修,横竖你最有耐心。”说着,便往旁边稻草捆上坐下来擦火吸烟。
我很奇怪。明明是做叔叔的请侄儿来修机器,现在倒象叔叔不要侄儿修了,他自己更能干,反而是侄儿修不好在硬修似的。我不便插嘴,只好带半只耳朵,半只眼睛稍稍关心着。
做的人不觉得时间长,坐的人大概顶心急。陈顺生吸完了一支香烟便开口了:“怎么样,可相信我的话?”
“咦——呀!”兴兴轻而慢地表示抗议说:“叫你莫性急,总要寻着了毛病才能治哪!”
陈顺生又吸完一支烟,看着侄儿埋头苦干,笑笑说:“毛病可曾找到啦?”
兴兴头也没有抬。
陈顺生把香烟头丢了,站起来就往村上走。走过我身边时,我就问:“怎么啦?”
陈顺生没头没脑对我说:“同他说不明白,他不相信。”我听了当然不懂,可是他以为我懂了,只顾自己走路。约莫过了一刻钟,陈顺生匆匆跑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叠纸,从我身边一闪而过,我正想开口问他,他倒象知道我的用意,抢先回答我说:“小店里买的。”
真遗憾,兴兴的劳动还没有出成果,管子里仍旧抽不出水来。
陈顺生蹲下身子,把一叠纸用手扭着扭着,一张张边角散成个扇形,然后用几根稻草垫着,擦亮一根火柴,把它点着烧起来。
我心里大笑,原来我这位堂哥,居然以为抽不出水来是鬼在作祟,所以竟靠烧纸来修抽水机了。那叠纸还没有烧完,管子里忽然“唬”的一声,接着便“豁啦啦”往外喷水。
我呆了。陈顺生坐在草捆上嘿嘿笑,那样子表示出连他自己也不相信效果会这样快这样好。兴兴却不笑也不响,还在摸东摸西到处摸。
陈顺生太兴奋了,他要跑到人多的地方去讲一通才行。他站起来先朝我笑笑,指指兴兴说:“他不相信。我早说了,这地方忒阴。你晓得的。”
我当然不信顺生老兄那一套,但又奇得无法理解,便问兴兴:“怎么回事?”
兴兴笑笑说:“有什么呢。一路查过来,刚巧查出了毛病。”他指着一处地方说,“就是那个蟹壳螺丝松动了。他烧纸,我正用扳头在扭紧它,马达一开,水就上来了。”
原来一点不奇怪,我就埋怨兴兴说:“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他,说明并不是鬼作祟!”
兴兴说:“他会相信吗?他会反驳说,全亏烧了纸鬼才让你摸到那只螺丝的!”
我一时又呆住了,想了想又觉得容易解决,便说:“你可以做给他看,把螺丝再旋松,让他再烧纸,看鬼还灵不灵!”
“也没有用。我这么做,顺生叔就会笑我说:‘这都是鬼的安排’。”
我长叹一声说:“真见鬼!鬼是什么样子?谁都没见过。”
兴兴马上插嘴说:“还说没人见过呢,你不见了吗!”
“在哪?”
“在哪?”兴兴反问说:“刚才你不是说‘真见鬼’!”
我大笑,觉得“鬼”竟同我们的生活那么密切,随随便便都会提到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家沟在目前的孩子心里没有神秘感,因为时代变迁,随着村庄扩建杭家沟已经不再是以往阴森恐怖的样子了。
B.我和陈顺生都认为“毛病不在机器上”,但两人得出结论的原因不同,我是猜测,陈顺生是有自己明确的想法。
C.抽水机突然出水,陈顺生笑了,说明他在烧纸时也不敢确信抽水机的故障是鬼在作祟,出水给了他意外惊喜。
D.兴兴没有告诉陈顺生抽水机恢复出水的真正原因,表明作为侄子他非常了解叔叔,也体现了他对叔叔的尊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迷信的父母到杭家沟烧纸给孩子治病,运用典型的语言描写,有力地体现了杭家沟在老一辈村民心中的印象。
B.小说介绍兴兴技术水平,用“快刀切豆腐”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他的水平之高,与后文他修理机器进程之慢形成对比。
C.小说两次写到陈顺生吸烟,语言简洁,暗示了故事进程,调控了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较好地体现了小说的节奏。
D.小说对陈顺生和兴兴的塑造很有特点,兴兴做事认真有耐心,陈顺生脾气暴躁同时又有一些虚荣,两人性格特征丰满鲜活。
(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写“‘鬼’竟同我们的生活那么密切,随随便便都会提到它”,你认为这里的“鬼”是指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组卷:49引用:7难度:0.1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100%,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0%以上。也就是说① ,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有些受种者自身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可能会导致接种疫苗后免疫失败,仍有可能会发病。然而大量研究表明,② ,他们患病后的症状也比不接种的人轻很多。因此,从构筑免疫屏障角度看,③ ,既是个人权利,也是公民义务。
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类。我国大多数人接种的两针剂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前两针的接种属于基础免疫。接种第3针疫苗就属于加强免疫。为什么要进行加强免疫?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人接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体内抗体会逐渐减少,当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加强免疫后不仅可以明显提升体内的抗体水平,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加持久的免疫能力和更加牢固的免疫记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组卷:10引用:8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闻一多《色彩》中说:“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赐我以悲哀。”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同样也点缀着我们这个斑斓的世界,装扮着我们的人生,刚刚迈入高中的你一定有很多感怀吧。
请以“有一种色彩属于我”为主题,题目自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联系生活,联系自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感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3)书写规范、美观。(4)不少于800字。(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1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