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考语文质检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_____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设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_____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______,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抛弃 铸造 息息相关
    B.遗弃 铸造 休戚与共
    C.抛弃 铸就 休戚与共
    D.遗弃 铸就 息息相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
    B.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C.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厚、更广泛的自信,是更持久、更深沉、更基本的力量
    D.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厚、更广泛的力量,是更持久、更深沉、更基本的自信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
    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从流派上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分别是苏轼和李清照等。
    C.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杂剧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
    D.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四大名著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组卷:34引用:2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部《都挺好》将父母的养老问题无形地穿插在我们的脑海里。养老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几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多,预计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至3亿人。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递增,养老模式也由传统单一的家庭养老衍生出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模式。机构养老是由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事务执行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标准化养老服务的模式,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受并尝试这种养老模式。关于社区居家养老,《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是这样描述的:它由政府牵头,依托社区,依靠专业化服务,以家庭为核心,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相关养老服务,借助的是家庭和社区街道政府的通力合作。
          伴随着养老产业的完善发展,养老服务要求的提升,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种类丰富。据《智能养老蓝皮书: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8)》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智能养老产业体系,并呈现“创新、整合、应用、共享”的新趋势。相信在政府领导和市场协调的共同努力下,“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望终将实现。
    (摘编自澎湃新闻《中国养老现状分析》)材料二: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以智能产品和信息平台为载体,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形态。近年来,我国积极制订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应用试点示范和产业指导,促进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7月,全国共开展了五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此前,有关部门还公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明确了20类共118种养老产品和6类共120项养老服务。相关研究报告估计,2022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
          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机构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具有较强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易学性的智能产品,如呼救定位设备、智能居家照护设备等智慧健康服务;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多措并举,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摘编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孔伟艳《期待智慧养老快增长》)材料三:
          机器人、大数据、AI人脸识别技术……这些前沿科技,如今也被运用到了本市养老事业中。日前,和平区南营门街开设了首家智慧老人家食堂,来这里用餐的老人,一进门通过显示屏刷脸或刷卡,系统就会绑定这位老人手里的“智慧餐盘”,老人选取自己需要的菜品,放着菜品的餐盘,在AI人脸识别结算系统的指定区域一放,系统就会感知盘中饭菜的重量并自动计费、扣费,不再需要手动付钱。而且每选取一份菜品,大屏幕上不光显示重量,还会提示菜品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含量等数据,帮助老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搭配菜品。作为国内近期出现的新事物,这样的智慧老人家食堂目前在本市已有3家,预计今年将开设5到10家,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体验到便捷的用餐服务。
          和平区的智慧养老服务,去年入选了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区内探索建设8910“帮助银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一公里”为老服务生活圈,为高龄、独居、孤寡等各类有需求的特殊老年群体安装“居家卫士”五件套设备,提供一键求助、可燃气体感知、烟雾感知、人体红外感知以及通话等五大服务功能,一旦发生危险,老人可通过一键报警按钮及时报警,平台立即对接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救援。在和平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为老服务科科长田超群看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小切口”实现养老“大牵引”,能为智慧养老打开巨大想象空间,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自主、方便、健康。
    (摘编自天津和平《科技赋能!和平区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或将增至3亿,处于快速老化期。
    B.到202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40年,我国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C.随着老年人口的递增,养老模式由传统单一的家庭养老衍生出依托于社区街道政府的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D.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新兴产业形态,以智能产品和信息平台为载体,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
    (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智慧养老”的一项是
     

    A.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受并尝试机构养老模式。
    B.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
    C.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
    D.为特殊老年群体安装“居家卫士”五件套设备,提供一键求助、可燃气体感知、烟雾感知、人体红外感知以及通话等五大服务功能。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在政府领导和市场协调的共同努力下,多措并举,就一定可以尽快实现“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望。
    B.从2018年起,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持续走高;增长率2021年到达顶峰后持续走低。
    C.国家卫建委等多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发展五类养老产品,使智慧养老成为养老产业增长点。
    D.智慧老人家食堂借助AI人脸识别技术,绑定智慧餐盘,为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用餐服务。

    组卷:22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
    [宋]苏辙
          熙宁初,予从张公安道,以弦诵教陈之士大夫。方是时,朝廷以徭役、沟洫事责成郡邑,陈虽号少事,而官吏奔走,以不及为忧。予独以诗书讽议窃禄其间,虽幸得脱于简书,而出无所与游,盖亦无以为乐也。
          时太常少卿李君简夫归老于家,出入于乡党者十有五年矣。间往从之。其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余。听其言,未尝及世俗;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往脱略绳墨,有我忘物之思。问其所与游,多庆历名卿,而元献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则曰:“乐天,吾师也。吾慕其为人,而学其诗,患莫能及耳。”予退而其里人,曰:“君少好学,详于吏道,盖尝使诸部矣。未老而得疾,不至于废而弃其官。其家萧然,饘粥之不给,而君居之泰然。其子君武,始弃官以谋养,浮沉里闾,不避劳辱,未几而家以足闻。”陈人喜种花,比于洛阳,每岁春夏,游者相属弥月。君携壶命侣,无一日不在其间,口未尝问家事。晚岁,其诗尤高。信乎,其似乐天也!予时方以游宦为累,以谓救士虽不遇,如乐天,入为从官,以谏争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无憾矣!君仕虽不乐天,而始终类焉,夫又将求?
          盖予未去陈而君亡,其后十有七年,元祐辛未,予以幸遇,与闻国政。禄浮于昔人,而令名不闻;老将至矣,而国恩未报,未敢言去,盖尝恐兹心之不从也。君之孙宣德郎公辅以君诗集来告,愿得予文,以冠其首。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故具道畴昔之意以授之。凡君诗古律若干篇,分为二十卷。
    书李简夫诗集后
    [宋]苏轼
          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李公简夫以文学政事有闻于天圣以来,而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宁之初。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熙宁三年,轼始过陈,欲求见公,而公病矣。后二十年,得其手录诗七十篇于其孙公辅。读之,太息曰:“君子哉人,今亡矣夫!”元祐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注释】①孔子不取微生高:众人认为微生高直爽、坦率,孔子认为他不符合这种修养。②于陵仲子:陈仲子自称于陵仲子。他穷不苟求,不食不义之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我忘物之思 遗:馈赠
    B.予退而其里人 质:问询
    C.君仕虽不乐天 逮:及,达到
    D.而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宁之初 谢:辞去(官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间往从之 吾尝终日思矣
    B.饘粥不给 凌万顷茫然
    C.夫又将 不抚壮而弃秽兮,不改此度
    D.君子哉人,今亡矣夫 王曰:“是其甚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B.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C.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D.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能表现苏氏兄弟对李简夫持褒扬态度的一组是
     

    ①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余
    ②问其所与游,多庆历名卿
    ③浮沉里闾,不避劳辱
    ④信乎,其似乐天也
    ⑤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
    ⑥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熙宁初年,苏辙跟从张安道教授陈地的士大夫,陈地的官吏忙于公务,苏辙虽然有幸脱身于公务,而无所与游。
    B.李简夫仰慕乐天为人,虽精通吏道,但在尚能理事时就弃官,简夫诗作放达闲适。
    C.苏辙认为,白居易晚年归隐,忧患不能加之于其身,诗文足以扬名后世,死而无憾。
    D.苏轼将孔孟与陶渊明作对比,认为陶渊明率真自然,而李简夫有陶渊明的君子之风。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
    ②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7)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苏氏兄弟对李简夫的评价有何异同?

    组卷:26引用:3难度:0.5

  • 8.2023年1月14日,在北京颐堤港的“中国探月太空兔”展陈活动现场,中国探月航天IP形象太空兔正式对外公布了名称,中文名“兔星星”,英文名“To star”。它既是中国探月航天工程的吉祥物,更是中国探月精神和文化的吉祥物。
    ㅤㅤ中国探月航天太空兔,是中国航天IP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了新一代的航天精神,集国家工程、硬核科技、潮流文化于一体。

    同学们,请说说中国探月太空兔中英文名称有何关联?它们各自的寓意?

    组卷:23引用:4难度:0.7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是波澜壮阔的历史……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经历六十多年的建设,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脱贫攻坚全部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入新时期……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擘画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目标任务;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勇往无前行稳致远……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8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