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0 1:0:2

一、基础题(30分)

  •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当你登上高山,极目远眺,人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此情此景,①杜甫在《望岳》中感悟到了“
     
     
    ”的人生哲理;②王安石在《登飞来峰》却说“
     
     
    ”,表现了与杜甫不同的抱负与情怀。同样写农家生活,③陆游《游山西村》中“
     
     
    ”写出了一派欢乐的气氛;④而赵师秀《约客》中以声衬静“
     
     
    ”,写出了田间的恬静。⑤如果说杜牧“
     
     
    ”(《泊秦淮》)借描写亡国之恨来抨击一些人醉生梦死的无耻,⑥那么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则是抒发英才见弃、报国无门的悲愤了。⑦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
     
    ”(《贾生》)慨叹统治者不能人尽其才;⑧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组卷:18引用:3难度:0.5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i
     
    的科学家一邓稼先。
    (2)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 rán rù mèng了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zhèn sǒng
     
    起来;赶紧去接过来……
    (4)我们决定把小屋xiū qì
     
    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组卷:6引用:3难度:0.8
  • 3.下面是主题辩论会主持人的结束语,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我们围绕“初中生该不该带手机回学校”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观点鲜明。连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同学今天也大声攀谈。班干部更是以身作则,积极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思考,给大家带来很好的启发

    组卷:104引用:6难度:0.8

二、阅读(40分)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的军毯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冷,好冷啊。”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孙瑞斌觉得父亲一定还有话说。他把耳朵贴在父亲的嘴边,只能听到几句含混不清的话。
          ②在一旁的妹妹扳着孙瑞斌的肩膀,一连串地问:“说什么了,爸说什么了?”孙瑞斌说:“听不大清楚,好像是‘黄河,冷啊,黄河,冷啊’。”妹妹说:“什么‘黄河’,你一定听错了。”孙瑞斌无奈地望着父亲的面孔,沮丧地说:“咱爸平时对你最好了,你自己听吧。你就算听不清,也比我懂他心思。”
          ③说他妹妹贴心,还真没错。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往外拿的时候,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孙瑞斌说:“他是感觉身上冷,要盖上这个老毯子。”说着就要把毯子往父亲身上扯。忽然,父亲僵硬了一年的胳膊猛地抬了起来,挡住了孙瑞斌手中的毯子。
          ④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孙瑞斌大为惊讶。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
          ⑤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接着,毯子盖住了他。刺骨的冷渐渐被温暖代替,他就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
          ⑥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他把毯子捧在怀里,埋怨妻子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辞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妻子摇摇头:“我问人家,人家也不说。”
          ⑦后来,父亲安详地走了。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
          ⑧转眼,几年过去了,孙瑞斌始终无法找到那名解放军。
          ⑨那天,孙瑞斌听说了一件事:当地有个农民,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服、红军刀、红军水壶、望远镜、军号、药箱、马鞍等老物件,把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红色博物馆。孙瑞斌循着地址找了过去,参观之后,感动不已。从这些林林总总的物件中,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父亲渡河的情景。这些物件的背后,也都有雷出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并不比父亲和他的军毯逊色。
          ⑩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军毯送进了这家红色博物馆,还像一个亲历者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⑪军毯被放在个显眼的位置。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刊载于2022年8月1日,有删改)(1)请站在孙瑞斌的视角上梳理与“军毯”相关的事件。
    孙瑞斌照顾生病的老父亲——
     
    ——孙瑞斌回忆父亲的军毯往事——
     
    ——
     

    (2)“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的军毯,让孙士田一辈子念念不忘;一部刻印粗拙的《山海经》,在鲁迅笔下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请探究其共同原因,再以本文和《《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展开分析。
    (3)从孙士田与军毯的故事中可以得出哪些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4)假如你是文中“红色博物馆”的文物解说员,你会如何将孙士田和军毯的故事讲述给人们听?请以“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为开头进行续写。(200字以内)

    组卷:8引用:3难度:0.5

三、作文(50分)

  • 10.按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请体会习总书记的深意,以“不负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是如何奋斗的。
          要求:①选用合适的文体;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班级等信息,姓名一律用李成,学校用真理中学,班级用七(1)班代替;④不抄袭,不套作。

    组卷:4引用: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