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11/20 6:30:2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结论或应用错误的是(  )
    选项 文献记载 结论或应用
    A 《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中药材铁华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亚铁
    B 《天工开物》记载:造瓦“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 造瓦时浇水转釉后,铁元素主要以氧化铁形式存在
    C 《抱朴子内篇》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描述了湿法冶铜的原理
    D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 汞、金、银形成的合金可用于器物上镀金、银

    组卷:20引用:2难度:0.7
  •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为12NA
    ②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③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④在标准状况下,22.4L SO3的物质的量为1mol;
    ⑤电解精炼铜时,阳极质量减小64g,转移电子数为2NA
    ⑥28g硅晶体中含有2NA个Si-Si键;
    ⑦100mL 10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充分反应,生成Cl-的数目为0.25NA
    ⑧在常温常压下,0.1mol铁与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⑨标准状况下,22.4L 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NA
    ⑩S2和S8的混合物共6.4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

    组卷:38引用:3难度:0.6
  • 3.根据下列实验目的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1:制备能较长时间存在的氢氧化亚铁 实验2:验证铜和稀硝酸生成NO

    组卷:53引用:2难度:0.5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 10.二氧化氯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氯酸钠还原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ClO2制备方法,其原理是用NaClO3与CH3OH在催化剂、60℃时,发生反应得到ClO2,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氧化性进行研究。
    已知:ClO2易溶于水但不与水反应,气体浓度较大时易分解(爆炸),实验室用稳定剂吸收ClO2,生成NaClO2,使用刚加酸只释放出ClO2一种气体
    物质 CH3OH HCOOH ClO2
    沸点
    64.7℃

    100.8℃

    11℃
    (1)仪器1的名称为
     
    ;实验中使用仪器Ⅱ的目的是
     

    (2)根据实验原理和目的,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ea
     
    。(填接口顺序)
    (3)工业上常用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的水溶液作为ClO2的稳定剂,吸收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
     
    ,为便于大量运输和储存,工业上也选择硅酸钙、二氧化硅分子烯等作为稳定剂,其原理是
     

    (4)装置乙中的主要现象为
     

    (5)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得到纯净的ClO2的原因是
     

    (6)ClO2和Cl2都为强氧化剂,在柜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时ClO2的氧化能力是Cl2
     
    倍。

    组卷:62引用:2难度:0.5
  • 11.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OH-、K+、NO3-,加入铝粉后,只产生H2.试回答:
    (1)加入铝粉产生H2,说明铝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甲同学分析:若H+大量存在,则NO3-就不能大量存在.设计实验证实如表:
    装   置现   象
    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液面上方呈浅棕色
    Ⅲ.试管变热,溶液沸腾
    ①盐酸溶解Al2O3薄膜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根据现象Ⅱ,推测溶液中产生了NO,为进一步确认,进行如下实验:
    实  验内  容现  象
    实验1 将湿润KI-淀粉试纸置于空气中未变蓝
    实验2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浅棕色气体试纸变蓝
    a.浅棕色气体是
     

    b.实验1的目的是
     

    c.实验1、2说明反应生成了NO,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再假设:若OH-大量存在,NO3-也可能不能大量存在.重新设计实验证实如表:
     装置现象

    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有刺激性气味
    为确认“刺激性气味”气体,进行如下实验: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未变蓝;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则:
    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②产生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4)在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结果只检验出有H2生成.实验结果证实:NO3‑在酸、碱性环境中都有一定的氧化性,能氧化铝单质,产生含氮化合物.因此无色溶液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
     

    组卷:51引用:3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