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极地地区》2013年单元测试卷(3)

发布:2024/12/17 4:30: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代表南极地区和北极世界的典型动物是(  )

    组卷:8引用:4难度:0.7
  • 2.读图,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15难度:0.7
  •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9
  • 4.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包括(  )

    组卷:24引用:4难度:0.9
  • 5.南极洲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组卷:63引用:21难度:0.7
  • 6.在世界各国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南极大陆却无人永久定居,主要是因为(  )
    ①气候极其寒冷  
    ②南极地区风太大  
    ③环境污染太严重 
    ④到处冰雪覆盖,很难找到裸露的土壤.

    组卷:133引用:10难度:0.5
  • 7.如果你是一位科考队员,准备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是(  )

    组卷:125引用:29难度:0.7
  • 8.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组卷:43引用:15难度:0.9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9.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纬线上用箭头标明地球自转方向.
    (2)在180°经线两侧注明东经和西经.
    (3)图中的海洋:①
     
    ,②
     
    ,③
     

    (4)我国的科学考察站:⑦
     
    ,⑧
     
    ,⑦附近的半岛
     

    (5)B点在A点的
     
    方.
    (6)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对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
     
    目的.
     
    年,
     
     
    等12个国家签订了
     
    ,我国于
     
    年正式加入该条约.

    组卷:7引用:1难度:0.1
  • 30.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一逆温层,它远比原来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本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思考: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的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移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们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还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同时人类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洲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思考:
    (1)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
    (2)作为地球大家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组卷:9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