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题,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其中出土的文物是我国古代巴蜀文化的宝贵遗产,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材料。下列古代巴蜀地区所使用的各种物品中,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关于晶体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2难度:0.7
  • 3.下列所发生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8
  • 4.将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

    组卷:30引用:2难度:0.8
  • 5.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17引用:3难度:0.8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1引用:7难度:0.8
  • 7.下列事实可以用共价键键能解释的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共52分。

  • 21.硼及其化合物在新材料、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用途广泛。
    (1)氮化硼存在不同的变体,如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等,其结构如图。

    ①六方氮化硼的晶体结构类似石墨,则六方氮化硼的晶体类型属于
     

    ②高温高压下,六方氮化硼可转化为立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每个立方氮化硼晶胞中硼原子和氮原子的个数比为
     

    (2)氨硼烷(NH3BH3)是极具潜力的高性能储氢材料,其晶体结构之一如图。(已知电负性:H2.1,B2.0,N3.0)

    ①氨硼烷分子为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氨硼烷分子中,N-B键为配位键,由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特点分析该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③氨硼烷常温下为固态,它的熔点比乙烷的熔点高近300℃,是由于其分子间除了分子间作用力,还存在正电性H和负电性H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双氢键”。仿照氢键的表示方法:“”,上述双氢键可表示为
     
    (式中用“δ+”及“δ-”表示氢的带电情况)。
    ④氨硼烷常温下稳定,加热到90℃左右分解产生H2,若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每产生1molH2,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⑤由氨硼:烷的组成或性质分析,氨硼烷作为储氢材料的优势有
     

    组卷:18引用:1难度:0.4
  • 22.ECH(环氧氯丙烷,结构为)是生产环氧树脂的中间体,工业上可由如图1路线合成。

    已知:R1-Cl+HO-R2
    N
    a
    OH
    R1-O-R2+HCl
    (1)A为丙烯,其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2)已知B→C为加成反应,A→B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3)B→C的反应中,B与次氯酸加成得到的C,有两种结构。
    ①C结构简式是ⅰ:ClCH2-CHCl-CH2OH和ⅱ:
     

    ②由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分析:ⅰ为B→C的主要产物。该分析过程是
     

    (4)对C→环氧氯丙烷的反应研究表明,当保持其他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不变时,随起始反应物中NaOH和物质C的比例增大,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如图2所示:
    根据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性质,分析随n(NaOH):n(C)的值增大,环氧氯丙烷产率下降的原因(结合化学方程式表示):
     

    (5)原料中的丙烯可由石油裂解得到。在裂解分离得到的C3馏分中,除丙烯外,杂质气体中含有2种分子式均为C3H4的链烃。
    ①杂质的其中一种分子内含有sp3杂化的碳原子,则该分子名称是
     

    ②杂质的另一种分子内,无sp3杂化的碳原子,则该分子内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已知该分子中,4个氢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由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解释其原因:
     

    组卷:10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