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检)
发布:2024/11/12 23:0:2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各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乙醇或汽油的运输车上,应标有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
组卷:47引用:3难度:0.8 -
2.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383引用:40难度:0.7 -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组卷:61引用:8难度:0.7 -
4.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对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Ca(OH)2与CO2反应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生石灰制作发热包 CaO与水反应吸收热量 D 用装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金刚石硬度大 组卷:37引用:2难度:0.6 -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组卷:77引用:6难度:0.5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7题,共70分)
-
16.学习小组合作完成“CO2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1)选择实验方案。现提供三种制取CO2的方案:
A.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B.蜡烛燃烧
C.木炭还原氧化铜
小组经过讨论后选择用方案A制取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进行实验活动。学习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如下任务:①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小组同学选择了带导管的双孔橡胶塞、带玻璃片的集气瓶,他还应从如图仪器中选择
②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玻璃导管与橡胶管连接前,应先用
③取用药品。添加药品的顺序是
④收集CO2气体。验满的操作是⑤完成相关性质实验。如图所示,把收集到的CO2气体缓缓倾倒到烧杯中。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写出“CO2性质”的结论:a.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b.
⑥结束实验。将残余物倒入水池中,用
(3)评价与反思。小组同学都体验到了实验成功的乐趣,但因实验操作过程存在一处不当,同意本次活动表现评价为“有待改进”。针对存在的这处不当,你提出一条实验改进意见:组卷:64引用:2难度:0.9 -
17.宇航员所需氧气的主要来源有:电解水制氧气、CO2再生氧气、固体燃料制氧气。化学兴趣小组对以上制氧原理开展探究。
主题一:电解水制取氧气
通过电解水可以方便获得氧气。用石墨电极电解水(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发现氧气体积比理论值偏小。为研究这一问题,在原装置中使用CO2传感器(装置如图1)记录电解前后(0~200s)CO2浓度的变化(如图2)。在10s接通直流电源130s电解结束。
(1)实验证明电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推测可能是装置中
(2)分析图2中130s电解结束后CO2浓度继续变化的原因:
主题二:CO2与Na2O2(过氧化钠)反应制取氧气
Na2O2是常用的供氧剂,其供氧原理是Na2O2与人体呼出的CO2反应生成氧气。兴趣小组用图3装置探究CO2与Na2O2反应原理。已知:Na2O2是淡黄色固体,氯化钙干燥剂用于吸收水蒸气。从吹气口缓缓向三支试管里持续通入潮湿的CO2气体,观察到试管A内固体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且带火星的木条在试管A内复燃;试管B内脱脂棉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试管C内固体仍为淡黄色,且带火星的木条在试管C内不复燃。
(3)试管A内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是
(4)结合以上实验,分析Na2O2与CO2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是
(5)从安全角度说明Na2O2作供氧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主题三:用NaClO3制取氧气
利用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可快速获得氧气。空间站用含NaClO3的固体燃料制取氧气,其原理2NaClO32NaCl+3O2↑。神舟十四号宇航员每人每天需要氧气550L(该条件下氧气密度为1.40g/L)。若要通过以上制气方法提供一位宇航员一天所需的氧气,计算至少需要NaCl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催化剂△组卷:100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