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部分学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2 17:30:2
一、积累运用(28分)
-
1.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的花,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夏天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风中既有“断肠人”的秋思,也有“歌以咏志”的豪迈;冬天的水藻将终年(zhù)蓄的绿色奉献给温晴的济南。同时,我们在美丽的自然中感悟到世间的美好。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jué)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莫怀戚在解决散步的分歧时,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泰戈尔和冰心借大自然诗意地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1)给语段中加点词语注音。
粗犷
分歧
(2)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jué)
(zhù)
(3)下列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A.第①句“是”是动词。
B.第②句“矮松”“白花”“看护妇”都是名词。
C.第②句“看”“上”“顶”都是动词。
D.第②和③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1难度:0.6 -
3.下列文学作品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8 -
4.默写。
①夜发清溪向三峡,
②
③遥怜故园菊,
④《<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⑤《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面对落日愁绪百转吟出了“
⑥《次北固山下》中人借“雁”抒情表达自己乡思之情的句子是:“组卷:2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59分)
-
11.文学作品阅读。
父子情
舒乙 ①我童年时代的记忆中第一次真正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
②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
③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是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④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⑤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⑥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
⑦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同样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他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
⑧这是继矿石标本之后他送给我的第二份礼物,以后,一直挂在我的床前。可惜,后来红卫兵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下乱踩,等他们走后,我从地上将它们拣起藏好,保存至今,虽然残破不堪,却是我的最珍贵的宝贝。
⑨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⑩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⑪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我的父亲老舍》,有删改)(1)请你结合内容,完成下面对话。
小文:文中老舍对自己孩子的称呼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小乙”到“①
他为“舒乙”。
小语:是的,称呼的变化中也显示了情感上的亲近,由最初的②
(2)本文语言简约朴素,但句句含情,自选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3)仿照示例,从下列物件中选择一项,体会父子亲情。
A.皮带
B.亲笔写的大条幅
【示例】手杖一文中出现了两次,它是父亲生病和平常行走时的支撑物,见证了“我”与父亲由陌生到默契的关系变化,父亲如同“手杖”一样是我生活和精神的指引者。
我选择
(4)有人认为第⑪段中把“悲伤”和“幸运”组合在一起是矛盾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组卷:13引用:3难度:0.4
三、作文(60+3分)
-
12.写作,根据要求写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绍兴到南京,从东京到仙台……不仅是地点的变换,也是生命不断丰盈的过程。
请以“从______到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录你的成长故事。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字数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组卷:14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