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中学高二(下)第五次周测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2.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相似的是( )
组卷:7引用:6难度:0.9 -
3.某兴趣小组用质壁分离实验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实验过程如下:分别将植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通过质壁分离与否来判断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致范围。若配制蔗糖溶液时蔗糖未充分溶解即进行实验,测得细胞液浓度( )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5.下列感受器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 )
组卷:21引用:3难度:0.7 -
6.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3难度:0.7 -
7.某细胞中染色体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
组卷:39引用:22难度:0.9 -
8.某学习小组以“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分别为( )
组卷:6引用:7难度:0.7
二、综合题
-
24.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如图是葡萄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
(2)对图中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觉醒后血糖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ATP导致细胞内ATP/ADP比率的上升
C.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由负变正
D.膜内电位变化导致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吞方式释放
(3)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
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②胰岛素分泌障碍
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④胰岛B细胞损伤
⑤存在胰岛素抗体
⑥胰岛素无法进入受体细胞
(4)正常人昼夜节律紊乱也可能会出现“黎明现象”,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昼夜节律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REV-ERB基因表达来维持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抑制“黎明现象”。请选择以下字母补齐表格:
a.48h光照
b.12h光照+12h黑暗
c.正常
d.异常升高实验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实验指标 结果 ① 正常小鼠 48h 光照 血糖 异常升高 ② 正常小鼠 12h 光照+12h 黑暗 血糖 正常 ③ 敲除 REV-ERB 基因小鼠 血糖 异常升高 ④ 敲除 REV-ERB 基因小鼠 12h 光照+12h 黑暗,
注射胰岛素血糖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25.小麦和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情况下,在相对较弱光照条件下,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比玉米高;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时,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仍会继续提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玉米叶肉细胞的暗反应途径能够利用细胞间隙较低浓度的CO2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小麦和玉米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实验,验证了不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或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分别测定了两种作物不同年龄叶片中,部分无机盐离子及其他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其中能反映Mg2+在小麦和玉米叶片中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2)该小组将刚切下的小麦和玉米叶片,分别放入温度和光照强度均较高的密闭环境中,定时测定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并绘成如图乙所示曲线。其中能够代表玉米的是曲线
(3)该小组测定了小麦和玉米叶片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丙所示。
①当光照强度为Y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玉米的
②假定一昼夜中白天光照时间为12h,当光照强度为Y时,
A.叶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大于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B.叶片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白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C.叶片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持平
D.叶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大于晚上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
③该小组某同学,在分别测定小麦和玉米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时,设置了如丁图所示的装置,其中的CO2缓冲液能够维持密闭小室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该同学组卷:5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