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过去人们一般会说儒家的艺术思想、艺术理论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说法貌似给予较高的评价,但实际上并没有阐释清楚儒家艺术思想、艺术理论在儒家学说当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地位,其与儒家整体思想、学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我们认为,儒家的艺术思想、艺术理论恰恰是儒家学说当中最核心的一个部分。
儒家的艺术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儒家的艺术理论、艺术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产生了十分丰富的艺术理论观点。“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可以说是儒家思想中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理念。其实,这也是儒家艺术理论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这里讲的是志道、据德、依仁,最后要“游于艺”。就是说,儒家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为,不经过“游于艺”的阶段,是不完整的,甚至达不到它最高的境界。
“游于艺”的“艺”,就是“六艺”,“六艺”包括今天被称之为音乐和书法的“乐”与“书”,这都是与艺术有关的。总之,对于儒家而言,不管是“道”还是“德”,还是最核心的理念“仁”,都离不开“艺”来提升完善它的境界。
孔子对于艺术功用的论述,在其艺术论中占有很大比重。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提出了一个相当系统的诗歌艺术的功能理论:所谓兴,在这里不是指作为诗之手法的“引譬连类”之兴,而是指作为诗之功能之一的感发志意、使人兴起修身的“兴”。所谓观,讲的是诗对于认识社会、考察民风民俗、民心向背的认识作用;所谓群,就是讲诗能使个体的人与社会相沟通;所谓怨,则是指“怨刺上政”。
对于艺术的文与质、美与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做了相当深入的思考。首先,孔子的理想是上述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达到高度的统一状态。他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孔子关于内容与形式应高度统一的理想在他对《韶》《武》的评价中充分表现出来:“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孔子对于《韶》的尽善尽关与《武》的尽美未尽善的比较,他把艺术作品的美与善、形式与内容明确区分开来,看到艺术的形式之美既有与内容之善相统一的情形,也有不相统一的情形。而不相统一的情况,有时是内容之善胜于形式之美;有时则是形式之美胜于内容之善。不管怎样,孔子已经看到了形式对于内容、美对于善的相对独立性,对于艺术理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的艺术思想、艺术理论,包括上述的这些基本观念,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而今天的艺术观念、艺术理论,越来越强调艺术与人生的相互的沟通交流,也就是古代所倡导的艺术人生化、艺术生活化,同时也是人生艺术化或者是生活艺术化。这一点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甚至具有人类普遍适用的价值,也可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正如徐复观所言:“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仁)与美的彻底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对于目前的艺术风气而言,诚有‘犹河汉而无极也’之感。但就人类艺术正常发展的前途而言,它将像天体中的一颗恒星样的,永远会保持其光辉于不坠。”
(摘编自李心峰《试论儒家艺术理论的普遍意义与永恒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人们对于儒家艺术思想、艺术理论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没有弄清楚在儒家学说中的位置。
B.儒家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为必须经过“游于艺”的阶段,否则是不完整的,也达不到其最高境界。
C.孔子关于“诗”可以“兴”“观”“群”“怨”的表述,是中国古代对诗歌创作进行的系统的理论探索。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于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深入思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指出过去人们对儒家艺术思想、艺术理论认识的不足,然后引出了作者的观点。
B.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思路基本是一致的,即提出观点、引用《论语》名言,深度分析。
C.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了儒家艺术思想、艺术理论等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总结收束全文。
D.文章的总体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凸显了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儒家学说当中最核心的部分,所以“道”“德”“仁”都靠“艺”来完善提升。
B.儒家对于艺术思想、艺术理论的阐述,并不集中,而是零星的、分散的,这正符合《论语》语录体的特点。
C.孔子对《韶》和《武》的评价,既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善”与“美”的观点,也体现了他在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上的认识。
D.儒家的艺术思想、艺术理论普遍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就在于,体现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并给人们的艺术创作以指引。组卷:9引用:4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脑袋大一定智慧多吗?坊间普遍接受的观念如下: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都由同样的成分构成,但随着大脑越变越大,其功能越来越复杂,由此带来了我们在学校学到的进化阶梯图;人位于进化阶梯的最顶端,而不是单列在进化树之外。然而,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拉尔夫•霍洛韦不同意这一看法。他提出:认知能力的进化改变是大脑重新组织的结果,而不光是由大小变化带来的。各类动物大脑之间的区别,到底是数量上的还是质量上的?这一争论还将持续下去。
美国神经科学家托德•普罗伊斯解释了这一争议的原因,即有关皮层组织的诸多概念是以“数量”假设为基础的。它令科学家们相信,使用其他哺乳动物(如老鼠和猴子)大脑模型所发现的结果,可以外推到人类身上。如果说这不正确,必定会在其他很多领域引发震荡,比如人类学、心理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普罗伊斯主张,要比较研究哺乳动物的大脑,而不是以其他较低等动物(比如老鼠)的大脑为模型解释人类大脑如何运作。他和很多人都发现,在微观层面。不同哺乳动物的大脑差别可大了。
还记得尼安德特人吗?他们的颅骨容量比智人稍大,大约是1520立方厘米,而现代人一般为1340立方厘米——也就是说,他们的相对大脑容量比现代人类还大。尼安德特人从遥远的地方运输原材料,他们发明了标准化技术,制造长矛和工具。这些活动似乎暗示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而且开始了象征性思考,但是尼安德特人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结构不如同一时期的智人复杂。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对大脑体积说从来不“感冒”。人类在漫长进化中发展出来的大脑分工,左半球是聪明的那一半,它说话,思考,做出猜测。右脑则不然,用象征性的说法,它是左脑不争气的堂兄弟。然而,就我们目前所讨论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是,就算左脑跟右脑分开,只剩下670 克,它的认知能力也跟之前一样。聪明的大脑不光是靠大小。
还有一些来自遗传学领域的激动人心的新信息。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两种负责规范大脑体积的基因:小脑症基因和ASPM基因。倘若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有缺陷,都会带来先天性小头畸形,其特点一是头部明显小于正常值,二是非进行性智力迟滞。芝加哥大学遗传学教授布鲁斯•拉恩所在的实验室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表明,在智人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压力驱使这两种基因发生了重大变化:(无缺陷的)小脑症基因顺着整个灵长类世系加速进化,而(同样无缺陷的)ASPM基因则是在人类和黑猩猩分开之后进化得最为迅速,这就暗示这些基因是我们祖先大脑体积迅速增大的原因。
在这些基因的作用下,携带者产生了一种极具竞争优势的特点。拥有它们的人会繁衍出更多的后代,于是这些基因占据了优势。研究人员并未满足于上述结果,他们还想知道,这些基因能否解答这个问题:人类大脑还在继续进化吗?事实证明,人们通过这些基因找到了答案:人类大脑的确在继续进化。遗传学家的推论是,如果一种基因是在人类物种的形成过程中为了增强适应性而进化出来的——就跟增加大脑体积的这些基因一样,那么它们可能仍然在继续进化。听起来颇有答案见分晓的希望。我们有了大型的大脑,一些大脑袋的聪明人发现,至少部分基因跟大脑个头大有关系,在我们进化的关键时刻,这些基因似乎出现了变化。这难道不意味着是它们造成了这一切,是它们令我们独一无二吗?如果你觉得答案就此能揭晓,那你简直没利用好你的大脑袋。我们并不清楚,是这些基因变化引起了文化变化,还是基因变化与文化变化相互作用。就算确实是这些基因变化引起了我们的文化变化,我们也不知道大脑里具体发生了些什么,它是怎么发生的,它是否也发生在我们的亲戚黑猩猩身上,只是程度稍有不及。
(摘编自迈克尔•加扎尼加《人类的荣耀》,彭雅伦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脑袋大一定智慧多吗?一些人觉得,哺乳动物大脑越变越大,其功能越发复杂,由此带来“人位于进化阶梯的最顶端”这一进化阶梯图。
B.有科学家认为,关于“各类动物大脑之间的区别”的一些问题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有关皮层组织的诸多概念以“数量”假设为基础。
C.尼安德特人的颅骨容量比智人稍大,他们能运输原材料,还制造了长矛和工具。这些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D.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如果负责规范大脑体积的小脑症基因和 ASPM基因中任意一种基因存在缺陷,均会导致先天性小头畸形问题的发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拉尔夫•霍洛韦认为,认知能力的进化不是由大脑的大小变化带来的,而是其重组的结果。
B.“来自遗传领域的激动人心的新消息”“听起来颇有答案见分晓的希望”,这些语句可以帮助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小脑症基因和ASPM基因发生重大变化促使自然选择压力增大,相比之下,无缺陷的小脑症基因进化得最为迅速。
D.本文汇集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但直至结尾也没能告诉读者明确的答案,可见科学界的很多讨论并无意义。
(3)作者支持文中画横线句子“聪明的大脑不光是靠大小”的依据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组卷:3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魅 力
【苏】阿尔卡基•布霍夫 今天是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
打从早上起,她便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头上别了个天蓝色的大花结,神情是那样的庄重、严肃,父亲忍不住想在她那散发着香味和孩子气息的细脖颈上吻上一吻。
“我们走吧。”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开灯的时候,她说,“要不,别人都坐上了位子,我们就找不到地方坐了。”
“剧院位子都是编号的。”父亲微微笑了笑说。
“是对号入座?”
“是的。”
“那别人也快坐好了。”
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焦急,父亲不得不在开演前一个小时便带她出发了。
父女俩第一个走进了剧场大厅。枝形吊灯、镶着红丝绒的包厢座位、若明若暗地闪动着光泽的大幕,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我们有票吗?”她怯生生地问。
“有的,”父亲说,“就在这儿,第一排。”
“有座号吗?”
“有座号。”
“那我们坐下吧。要不,你又会像上次在公园里那样把我丢掉的。你准会。”
直到戏开演前的一刹那,卡佳还不相信幕布真的会启开来。她觉得,现在所看见的一切足够她记住一辈子啦。
可是灯光熄灭了,周围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把戏单弄得哗哗响,也没有人再咳嗽。幕,启开了。
“你知道今天演什么?”父亲轻声问。
“别出声。”卡佳答道,比父亲声音还要轻,“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读过这本书。讲的是买卖一个黑奴的故事。一个老黑奴。”
从舞台上飘来一股潮味和寒气。演员们开始用一种木呆的声音读着早已腻烦的道白。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
“喜欢吗?”父亲慈祥地问。
卡佳没有吱声。值得回答这样一个多余的问题吗?
第一次幕间休息时她蜷缩在那张大椅子上,不住地轻声抽泣。
“卡佳,我的小女儿,你怎么啦?”父亲关切地问,“你干吗哭,傻孩子?”
“他们马上要卖他了。”卡佳噙着眼泪说。
“要卖谁了?”
“汤姆叔叔。卖100块钱。我知道,我读过。”
“别哭,卡佳。人家都在看你。这是演戏,演员们演的。好了,我给你买一个蛋糕,好吗?”
“奶油的?”
“奶油的。”
“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
她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孩子有点毛病。”邻座一个秃顶的男人一边嚼着果汁糖块,一边不满地说。“这孩子第一次上剧院。”父亲悄悄地赔不是说。
下一幕开始了。汤姆叔叔被拍卖。
“现在开始拍卖黑人汤姆。100块钱!谁愿意给个高价?”
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冒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
“200!”
拍卖人放下了小木槌,困惑地望了望提台词的人。站在左面最前头的一个不说话的配角笑得打了个嗝儿,躲到侧幕后去了。“汤姆叔叔”本人用双手蒙住了脸。“卡佳,卡佳,”父亲吃惊地抓住她的手,“你怎么搞的,卡佳!”“200,200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他卖掉!好爸爸。”
秃顶邻座把戏单往地下一扔,低声斥道:
“我看这孩子是有毛病!”
后几排的观众开始探究地伸长了脖子。爸爸急忙抱起卡佳往出口走。她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一张泪汪汪的脸贴在父亲的耳朵边。
“喏,这场戏看得好。”走进休息室时爸爸生气地说,他两颊通红,十分狼狈,“你这是怎么啦!”
“汤姆叔叔真可怜。”卡佳轻声答道,“我不再这样做了。”
父亲瞥了一眼歪到一边的大花结和挂在眼角上的一行泪,叹了一口气。
“喝点水吧。你要愿意,我马上带你去看看他。想看汤姆叔叔吗?他正坐在自己的化妆室里,好好的,并没有被卖掉。想看吗?”
“带我去吧。我想看。”
观众已经吵吵嚷嚷地从演出厅涌向走廊和休息室。大家都笑着在谈件什么事情,父亲慌忙把卡佳带到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
扎波里扬斯基已经用厚厚一层凡士林抹去了脸上的黑颜料。他的脸变得又胖又红,再加上扑粉,看起来活像一个小丑。
刚才扮演拍卖人的那位叔叔正忙乎着系领带。
“您好,扎波里扬斯基。”父亲说,“喏,瞧吧,卡佳,这不就是你的汤姆叔叔吗?好好瞧瞧吧!”
卡佳睁大眼睛朝演员的那张满是扑粉的脸望了望。
“不对。”她说。
“哦,”扎波里扬斯基呵呵大笑起来,“真的,我真的是……要不要我给你表演黄鼠打哨?”
不待她回答,他便打了一个长长的呼哨,可一点也不像黄鼠。
“喏,怎么样,”刚才的那位“拍卖人”问,“现在可以把他卖掉了吧?”
卡佳两眼的火光熄灭了,她既忧伤,又失望地说:“卖掉吧。”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方法塑造了卡佳这一人物形象,其中正面描写包括了神态、语言、动作等多个方面。
B.作者巧妙使用过渡语言,使小说结构紧凑严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超强的情节建构水平。
C.小说的线索有两条:明线是成人自以为是粗暴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暗线是卡佳在戏前、戏中、戏后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D.小说结尾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卡佳同意卖掉“汤姆叔叔”的反转情节,因前文的层层铺垫,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
(2)“秃顶男人”作为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根据小说内容,分别概括戏开演前、戏演出中、戏结束后的主要情节。组卷:11引用:3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片段一和片段二,完成下列各题。
片段一
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地球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种趋势,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二是碳抵消。与之相关的概念“碳中和”的提出为人类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
片段二
(1)由片段一可以推出的结论为
A.如果人类要保护环境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行动。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必定是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
D.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防止气候变暖。
(2)结合片段一和片段二,简要解释“碳中和”这一概念。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组卷:26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阅读APP发表《国风当道:历史穿越类小说盘点》报告,历史穿越类小说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作品中新的爆款。读者越来越青睐具有大量国风历史元素的网文作品,愿意通过阅读探究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
在该APP穿越类作品人气榜中,历史题材占据了半壁江山。穿越到真实历史背景中的网络小说,既有依托真实历史的宏大框架,又有耳目一新的国风知识,满足了不少读者的文化需求。
榜单还统计了历史穿越类网文小说主角的职业。其中,保家卫国的皇亲贵族最为常见,这也是中华文化中家国天下、安邦兴国的远大抱负在现代依然鲜活的体现。
喜爱这类历史穿越题材作品的读者多为中青年男性,平均年龄37.8岁。此外,这类作品的女性受众也比传统的男频网络小说更多,足见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