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 散文二篇》2023年同步练习卷(14)

发布:2024/9/1 4:0:8

一、选择题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56引用:2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1引用:2难度:0.8
  • 3.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拟订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二、基础知识

  • 4.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兴wèi
     

    bēi微
     

    组卷:20引用:2难度:0.8

四、解答题

  • 12.阅读课文《永久的生命》,回答问题。
    (1)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如何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3)文章第2段中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4)为什么说“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组卷:7引用:2难度:0.5

五、现代文阅读

  •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修炼“挫商”
    ◆佚名
          ①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常常充满着挫折与失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我们应该修炼挫商。
          ②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承受能力越强,控商也就越高。
          ③无论条件多么优越,无论才华何等了得,生活总是充斥着不可预知的意外,没有谁的人生旅程一帆风顺。
          ④未经历小路的坎坷泥泞,哪能体会到阳光大道的平坦通畅?未经历风雪交加的困苦,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温馨?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煎熬,怎能体会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挫折和磨难,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⑤当你的道路充满荆棘却不退缩,当你一次次跌倒后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当你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却没有心灰意冷,你会迎来胜利的曙光,你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幸福!
          ⑥自古以来,多少人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从而让人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⑦司马迁,身受酷刑,用十余年时间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贝多芬,两耳失聪,却“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董明珠,经历丧夫之痛却没有被击倒,让“格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品牌。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炼就的高挫商。
          ⑧那么,我们怎样修炼挫商呢?首先,面对挫折,改变消极心态。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而有的人把它当作一种胜利的前奏,始终保持永不言败、乐观向上的心态,最终取得胜利。
          ⑨其次,掌握正确的方法。一是激励法——遇到挫折时,尽量少考虑眼前得失,不断激励自己: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二是知足法——在挫折面前,降低要求,满足已经达到的目标,对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强求。三是补偿法——在某方面目标受挫时,不是灰心气馁,而是化苦痛为力量,发奋图强,以另一个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
          ⑩没有惊涛骇浪的海洋,绝不是真正的海洋;没有风沙蔽日的沙漠,绝不是真正的沙漠;没有一波三折的生活,也绝不是真正的生活。只有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迎接挑战,不断修炼挫商,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首先,提出
     
    的中心论点;接着,讲道理、摆事实,论证为什么要修炼挫商;然后,
     
    ;最后,总结全篇,首尾呼应。
    (2)作者认为为什么要修炼挫商?请简要阐述。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失败与挫折,能考验我们的挫商,挫商越低,承受能力越弱。
    B.第⑦段分别选用了文学界、音乐界、商界的名人事例,论证修炼挫商的作用,很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C.真正的生活,是会有一波三折的,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修炼挫商。
    D.张浩没有达到班级前三名的目标,他这样安慰自己:成绩排名没有那么重要,我已经收获了知识。这是运用了“激励法”。

    组卷:139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