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0/10 5:0:1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题2分,共30分)

  • 1.化学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生活中充满着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46引用:3难度:0.8
  • 2.学校洗手间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8
  • 3.含“氟”牙膏中加入氟化钠(NaF)可以有效预防龋齿。“氟”指的是(  )

    组卷:37引用:3难度:0.9
  •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组卷:16引用:12难度:0.6
  •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1难度:0.6
  • 6.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道尔顿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8.如图四种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组卷:81引用:3难度:0.7
  • 9.锡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0引用:3难度:0.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 27.乙醇(C2H6O)俗称酒精,他在点燃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但在其他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醋酸具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无水硫酸铜遇水可以变蓝。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烧热的螺旋状铜丝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1)将铜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2)科学证明是铜该反应的催化剂,铜在该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3)探究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
    猜想二:CO2
    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
    甲同学认为猜想一错误,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猜想二错误,理由是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可能正确。
    【探究活动二】
    取少量该溶液,滴入适量的
     
    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红,则猜想三错误。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来源于反应产生的乙醛(C2H4O)。
    【拓展活动】同学们再取少量该溶液,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后变蓝色,说明反应还有
     
    生成。请写出乙醇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定量研究】乙醇的水溶液可用于消毒。请计算出92克乙醇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组卷:25引用:1难度:0.5
  • 28.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填字母)。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气温上升
    c.雾霾天气
    (2)天然植物可以吸收CO2
    ①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C6H12O6)的过程如图1所示,请写出该过程的符号表达式
     


    ②为研究某公园中植物与大气间的碳交换,对该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2和图3,通过测量其一年内每天空气中CO2含量等数据,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4。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CO2,负值为净释放CO2

    由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
     
     

    (3)氧化钙等物质可用于捕集CO2
    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
     
    性。
    (4)中科院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如图5所示流程,可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①在步骤Ⅰ和步骤Ⅱ的转化中,均生成了同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②制得的汽油中存在甲、乙两种物质,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6所示。能证明甲、乙是不同物质的依据有
     
    (填字母)。
    a.甲、乙的分子结构
    b.甲、乙的组成元素
    c.甲、乙分子中原子个数比
    (5)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关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意义,除了为“碳中和”提供一种思路外,还
     
    (填字母)。
    a.有利于解决粮食问题
    b.可以节约耕地
    c.可以降低生产淀粉的成本

    组卷:47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