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槐林海如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
1.“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组卷:194引用:16难度:0.7 -
2.新增二氧化碳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碳中和领域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C6H10O5)n】的人工合成,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此合成路线过程中涉及的五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种类个数是( )
组卷:28引用:4难度:0.9 -
3.近日,科学家发现五氧化二铌(Nb2O5)作电极材料能够促进锂电池更快地充电。氧、铌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8引用:5难度:0.7 -
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组卷:13引用:5难度:0.7 -
5.MgFe2O4是一种磁信息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下列关于MgFe2O4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
16.某小组以“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小组同学做了如图1实验,用一个大烧杯罩在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有黑色物质。
结论: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任务二:高低蜡烛熄灭顺序
项目小组同学分别做了将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如甲图)和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如乙图)。
甲图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乙图上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下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面对这一异常现象,项目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碳酸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②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0.03%。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
【猜想假设】
猜想1: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烧杯上层。
猜想2: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烧杯上层的氧气被消耗。
【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a处和底部b处,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两处滤纸褪色顺序,如图3。
(1)小明根据现象得出结论: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的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红却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中,发现
【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利用手持技术试验,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烧杯内高低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烧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如图4所示,图中
【实验结论】综合实验1和实验2,得出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
(3)根据图中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组卷:129引用:3难度:0.6 -
17.如图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1)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
(2)氯酸钠(NaClO3)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若42.6g氯酸钠,计算理论上可产生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组卷:26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