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ㅤㅤ“花儿”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传统民歌艺术,由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藏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多个民族使用汉语方言共同创作和传唱。其跨地域、跨民族和跨时空的分布展现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ㅤㅤ“花儿”历史久远,有学者甚至指出1979年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五人一组且动作整齐划一的舞蹈彩陶盆,展示的就是先民们在劳动休息之余手拉手唱着花儿跳舞的场景。据文献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地方官员高洪在其诗篇《古都行吟》中写道:“清柳垂丝夹野塘,农人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这首诗作中所提到的“花儿”一词即如今的花儿曲调;又如河湟花儿曲调中唱到“阿哥们游过十三省,人伙里挑下个你了”,其中所提到“十三省”即明代朱元璋定都后所划分的区域行政建制。因此可推断,“花儿”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
    ㅤㅤ“花儿”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由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却主要用汉语(具体说应是临夏方言)演唱的民歌。花儿类似于其他地区的赶庙会或踏青,演唱者以歌会友,或独唱,或一问一答,或互相对唱,不拘泥于形式,自由而“散漫”,所以又叫“漫花儿”。
    ㅤㅤ如果按照歌词格式、旋律特征和传唱习俗,“花儿”可以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洮岷花儿”仅流传于甘肃康乐和岷县等部分地区,流传范围相对较窄,所以影响力相对较小。相对而言,“河湟花儿”流传地域最广且涉及民族最多,加上它的曲令丰富、歌词格律独特,所以影响力最大。而如果按照歌词表现内容,“花儿”大致又可以分为情歌类花儿、生活类花儿和本子类花儿。其中,情歌类花儿是用来展现男女爱恋之情的歌曲,曲调最丰富动人,常借助于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强调抒情性和叙事性,占到全部花儿的90%,因此,情歌既是“花儿”的主体,也最具代表性;生活类花儿是反映西北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类的歌曲,为满足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歌唱的,实用性较强,在演唱中常采用起兴手法;而本子类花儿多是用来讲述神话故事、历史演绎或民间传说等大型题材的作品,此类花儿更强调表现花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地人又将其称为“大传花儿”。
    ㅤㅤ在“花儿”盛行的地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花儿会”,一般在农历四至六月份,为期一周左右。
    ㅤㅤ花儿会期间,各族的青年男女会穿着盛装出行,有的还会背着干粮,他们以歌会友,场面比国际巨星到场还“攒劲”(西北方言,表示厉害)。
    ㅤㅤ“花儿”虽然是口头艺术,但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冠以“大西北之魂”的称号。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花儿”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取材于章之乐相关文章)
    材料二
    ㅤㅤ世代生活在西北高原的各族人民,都喜欢通过“花儿”的歌唱来尽情抒发情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渴望之情和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因此,“花儿”在传唱中也具有了多种功能意义。
    ㅤㅤ情歌是“花儿”的主体,从歌唱内容到情感抒发,其抒情功能均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花儿”感情真挚浓烈、率直粗犷,既有表现男女青年对心仪之人相思爱恋的,也有表达对爱情誓死不渝的,还有感情遇阻时宣泄出的撕心裂肺的等等。例如土族花儿《土族令》,歌词中唱到“房檐上盘下鸽子窝,咕咕咕叫公鸽子偎母鸽。一晚上想你睡不着,门坎上坐,满天的星星数过。”作品以低沉委婉的旋律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在没有爱人陪伴的寂静夜晚,寂寞无聊的男青年倚坐在门槛上,一遍一遍地数着漫天的星辰,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心上人传达着他深深的爱恋之情,同时,也把平日里铁骨铮铮、耿直豪爽的西北汉子面对情人时那柔情似水、缠绵悱恻的动人一面展现出来。
    ㅤㅤ“花儿”的传唱分两种场合,一种是在平日劳作或在山野间赶路时,另外一种是在每年农历四、五、六月间举行盛大的“花儿会”中,而将“花儿”作为交友或传情的媒介这一传统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至今不衰。据统计,现如今流传于西北各地的“花儿会”多达上百处,“花儿会”规模不等,少则数千人,多达数万人。每逢这时,远近的花儿爱好者纷纷赶来,一起登山对歌。花儿会有众多地点,多选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古刹所在地,其中以每年六月初六甘肃莲花山和青海五峰山的花儿规模最大。对歌时,大家手持不同的道具,有的撑着伞、有的摇着扇,表演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或拦路对歌、或席地赛曲。
    ㅤㅤ在河州花儿中,有一类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的本子歌,也被称为“整花”或“本事花”,这类作品内容丰富、故事连贯、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按照讲述内容的不同,又分为纯本子类花儿和以本子起兴类花儿。纯本子花儿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多用古典文学名著作为编唱的剧本,代表作品如《三国演义》,这类花儿很像小说和戏剧的内容简介,只取其中某一章节的具体情节来作高度提炼,使听众一目了然。以本子起兴类花儿前半部分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起兴,引出作品主题,而后半部分则让歌手即兴随意地抒情叙事,用以表达多方面的情感。作为纯本子类花儿的变体,它不仅能反映歌者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最能考验演唱者的歌唱技艺,代表作品如《杨家将》《薛仁贵征西》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类花儿的传唱使人们得以接受道德教化、传承历史文化。
    (取材于佟鑫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花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
    B.使用汉语临夏方言进行传唱。
    C.形成的确切时间存在着争议。
    D.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藏族聚居的西藏地区是花儿的传唱区域。
    B.舞蹈彩陶盆佐证了花儿成型于明代初年。
    C.漫花儿源于其演唱形式灵活而自由散漫。
    D.花儿会是男女青年传唱情歌的交友舞台。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歌彰显“花儿”感情真挚热烈的特点。
    B.《土族令》表现了西北汉子的丰富情感。
    C.登山对歌道具不同则表演形式也不同。
    D.纯本子类花儿既内容丰富又叙事性强。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本子花儿的一项是
     

    A.《道德经》
    B.《水浒传》
    C.《西游记》
    D.《杨家将》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花儿”的价值。

    组卷:8引用:1难度:0.5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2.阅读《登泰山记》,完成问题。
    ㅤㅤ泰山之阳,汶水西流;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ㅤㅤ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ㅤㅤ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西峰,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ㅤㅤ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ㅤㅤ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ㅤㅤ桐城姚鼐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长城之 限:门槛
    B.余始以入 循:顺着
    C.磴不可登 几:几乎
    D.不当道者 僻:偏僻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阴,济水东流 南北分者
    B.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回视日观西峰
    C.世皆谓天门云 下有红光动摇承
    D.曰,此东海也 得日或否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
    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灯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D.其远古刻尽漫失
    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②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是作者在登泰山之前,富有层次感地描摹泰山的概貌。
    B.第二段重点写登山之难和登上山顶后所见,是为突出泰山的高峻。
    C.作者记述游程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即以三条山谷为中心贯穿全篇。
    D.文章第五段描绘泰山严冬景观,多用两三字短句,用语简洁凝练。

    组卷:12引用:2难度:0.6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乐乡县: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本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征”是指独自在旅途。
    B.“旧国”语意不同于“故乡”。
    C.“边城”意思是“边远之城”。
    D.“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日暮相关何处是”的基调。
    B.“荒烟”和“古木”都从侧面烘托距离之远和夜色之浓,手法独到而且画面逼真。
    C.诗人采用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收尾,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
    D.诗人善用比兴手法,这首诗中的猿与白居易“杜鹃啼血猿哀鸣”有相同的寄托。
    (3)请结合诗句,对本诗结构严谨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

    组卷:42引用:1难度:0.5
  •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曹操在《短歌行》的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希望人才都来归顺。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用瑰丽的色彩描绘神仙世界:“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3)《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时所写,其中颔联“
     
     
    ”写登高远视所见,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特征。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抒写词人的感受和人生理念:“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5)荀子在《劝学》中利用“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一句,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组卷:7引用:1难度:0.9

五、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 11.著名作家汪曾祺在《生活,是很好玩的》里写道:“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汪老爱美食,酸甜苦辣均能品出滋味;汪老爱生活,爱恨情仇皆可感受美好。
    ㅤㅤ请以“爱的感想”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ㅤㅤ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12.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蕾记忆,岁月远去,这味道,逐渐沉淀而历久弥新。回想一下,有哪些美食陪你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ㅤㅤ请以“难忘的美食时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ㅤㅤ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