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兴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8 5:0:8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脍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此序既阐明了《文选》的编纂意图和选录范围,也体现了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萧统说,《文选》里选载的都是特别讲究文辞运用的文章。那么,该怎么讲究呢,怎样的文辞才是萧统心目中的好文章呢?从“辞采”“文华”“翰藻”等语词可以体会到,萧统要求文辞博富而美丽。《文选序》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学语言同社会生活里种种事物一样,是从简单质朴向着精巧华丽发展的。这是萧统的文辞发展观,也是他心目中一个基本的文章审美标准。文章好不好,首先看它的辞采是否漂亮。应该说,这不仅是萧统个人的审美观,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标准。
          如果说得再具体些,那么可以说,当时人们所认为的漂亮文辞,包括语句偶对、声音和谐、辞藻富丽、运用典故等几个方面,也就是具有骈俪文字之美。这在《文选序》没有具体说出来,但从《文选》选录作品的情况中是可以窥见的。比如《史记》里的序和“太史公曰”,颇有感慨跌宕的文字,但《文选》一概不选,这与那些文字句式长短错落、不合乎骈文要求很有关系。《文选》选的是班固、干宝、范晔、沈约所写的史论述赞,它们句式比较整齐,讲究对偶和辞采。又如同样是写三月三日禊饮的诗序,不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选颜延之、王融的两篇,与《兰亭集序》比较质朴,而颜、王所作“文藻富丽”有关。颜、王这两篇文字当时以此而闻名遐迩,连北朝人士都佩服之至。再如陶渊明诗,北宋以后成为一种诗美的典范,《文选》却所选不多,因为陶诗语言朴素率直,在齐梁时是被认作“田家语”的。曹操诗在后世被称赞为“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文选》则只收录两首,也是同样的缘故。
          萧统所持的这种骈俪时代的文章审美观,自然有它的局限性。不少优秀作品由于不符合骈俪之美的标准而被忽略了。这从上文所述便可见一斑。在萧统看来,子书、史书“不以能文为本”,是不在美文范围之内的,这样的眼光也嫌狭窄。以后人、今人的眼光看,别的不说,《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那些人物形象、细节描绘、名言隽语,多么栩栩如生;《庄子》的浪漫想象,纵横恣肆,也多么具有文学色彩。而萧统那个时代的人们没有认识到它们的美。这些确实是《文选》编者审美观的局限。
          但是,在我国文学史上,骈俪时代毕竟是一个重要而且漫长的时代,同样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如果像后世某些提倡“古文”的论者那样,排斥骈俪之美,蔑视骈体诗文,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是片面而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文选》选录了晋代陆机的大量诗文,陆机是萧统最心仪的作家之一。诗且不说,即以其他文体而言,《叹逝赋》《文赋》《豪士赋序》《水吊魏武帝文》《辩亡论》《演连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靠了《文选》,我们今天还能欣赏到这些名篇。陆机之外,晋代其他的优秀诗文,在《文选》里也保存了不少。
    (摘编自杨明《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材料二:
          据载,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一生似未明确褒贬过任何历史人物,独独前他七十四年而卒的“南岳幽居之士”陶渊明,却赢得了他异乎寻常的尊敬。昭明不仅首次编撰了《陶渊明集》,而且特为之立传作序。就在《陶集序》中,他德文并重地推崇陶渊明。实际上,昭明太子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高度评价陶渊明的第一人。
          陶渊明《闲情赋》是《陶集》中仅有的一篇述情惆怅,文采可观,十分接近齐梁文学“典丽”特征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情采,它都可与宋玉的《高唐儿神女》《登徒子好色》,以及曹植的《洛神》诸赋相类比。因此,把《闲情赋》采入《文选》“情”类赋并不为过。但是,昭明不但不选,反倒在《陶集序》中特出一条评语,说道;“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首,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这“白璧微瑕”之叹,难道不正好表明,昭明看重陶渊明之德名,远远超过其文名吗?“惜哉!无是可也”一句无限的叹惋,就把昭明企望陶渊明成为“人伦之璧”的愿望表露无余。
    《陶集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隐逸人生论;第二、陶渊明文德论;第三、陶渊明文章“风教”论。昭明为:陶渊明者,高尚之士也,其“爱嗜”陶文者,崇尚其德也。这正是南朝文人(诸如颜延之、沈约、钟嵘)的共识。只不过比较起来,昭明爱心更切,以至对《闲情赋》作出了旨在求“全”的苛责。原来,他就是要把陶渊明推尊为“人伦之完璧,道德之高标,为文之准式”,以“讽谏”时事,“风教”社会。如此的伦常道德追求,显然与《文选》的编撰目的迥然不同。
          其实,在昭明文学主张中,原本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一为娱乐,审美;一为“鉴诫”“风教”。前者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为目的;后者以规范、指导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为指归。《文选》和《陶集》就是以上这两种文学价值追求的分别体现。昭明在陶渊明“百年祭”之时编撰《陶集》,纯乎出于一种道德教化的考虑。在《陶集序》中昭明强调渊明文章“有助于风教”,又说《闲情赋》“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等等,完全本之于传统的儒家“诗教”之说。因此,正是在这种传统道德文学价值观的驱动下,他才爱屋及乌,因人贵文,超越个人和时代的审美观念,满腔热忱地高度评价陶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选序》指出,文学语言是从简单质朴向精巧华丽发展的,曹操诗入选《文选》就是证明。
    B.关于文章审美标准问题,无论是只看重骈俪之美,还是完全排斥骈俪之美,都有其局限性。
    C.萧统肯定骈俪之美,并据此主编《文选》,从提倡“古文”的论者那里保存了大量优秀的篇章。
    D.萧统从不褒贬历史人物,却对陶渊明异常尊敬,并为他立传作序,这是因为萧统“崇尚其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统认为班固等人文采优于司马迁,所以《文选》弃《史记》里的序,而选了班固等人的史论述赞。
    B.同为写三月三日禊饮的诗序,颜延之、王融的两篇在语言上要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富丽得多。
    C.《文选》所体现出的文章审美观虽有局限性,但《文选》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重要参考。
    D.萧统深受传统儒家“诗教”之说影响,而超越个人和时代的审美观念,因陶渊明其人而推崇其文。
    (3)下列选项,与材料二中画线部分对《闲情赋》态度相似的一项是
     

    A.宋•苏轼:“渊明作《闲情赋》,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
    B.清•陈沆:“且以《闲情》为好色,则《离骚》美人香草,湘灵二姚,鸠鸟为媒,亦将斥为绮词乎?”
    C.清•方东树:“昔人谓正人不宜作艳诗,……如陶渊明《闲情赋》,后世循之,真是轻薄淫亵。”
    D.清•刘光贇:“(《闲情赋》以为忠臣之恋主也可,即以为自悲身世以思圣帝明王也亦无不可。”
    (4)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萧统只选了少量陶渊明诗文入《文选》,却又单独为其编撰《陶渊明集》,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组卷:2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悒郁
    汪曾祺
          秋天生长在淡淡的稻花香里,成熟于戟指的稻芒上。秋天总不免有些悒郁,成熟的稻穗也低垂了头!
          时近黄昏,夕阳在西天烧起篝火,地面上的一切都镀了一层薄薄的金。卷发似的常青树树梢上升起一道金边,蓬松松的,静静的。
          银子像是刚醒来,醒在重露的四更的枕上,飘飘的有点异样的安适,然而又似有点失悔,失悔蓦然丢舍了那些未圆的梦;甚么梦?没有的,只不过是些不可捕捉的迷离的幻想影子罢了。
          青青的远树后冉冉的暮霭。
          银子漫不经心地走着,沿着恬静的溪流,轻轻地叫唤着自己名字:“银子,银子,……痴丫头!要真是宝贝,为甚么你娘不叫你做金子?”她心里藏着一点秘密的喜悦,不愿意给人知道,并且像连自己都不给知道似的。一涡浅笑镶上她的脸。
          她走着,眼睛跟着自己的脚尖。这脚尖,小小的,可以把她带得多远!究竟能走多远?她想问问自己,但是她不愿意自己回答,默默地,她又笑了。说了她怕人知道,也怕自己知道。还不是走到——那个坪里!
          脚下是带绿的浅草,这些浅草有的也已经红了心,茸茸的,被西风剪得很平齐,被朝露洗得很干净。
          她很耐心地寻找,看看有没有马齿咬过的印子。她仿佛觉得有一匹浑身柔润如天鹅绒的长脚俊物,嚼着草,踢着前蹄,悠然拂着修齐的尾巴。马在哪儿呢?她乐意有那么一匹马。
          陌头躺着一头倦刍的牛,她心里想:笨东西,我不欢喜看见你啰,你太笨,太懒,太……让你早上自己走出来,晚上再自己走进栏里去。她甚至还想拾一块青鹅卵石扎它一下,因为牛角上正栖了两只八哥儿,它那么从容自在,那么得意,竟想甜甜地做一个梦,但是她没有这么做。这草里一片坦平,一般不会有石卵儿。也许有吧,可是她不想找,多费事。
          草坪四近都没有人影,洗净了泥腿的人早给高挑的酒旗儿招去了。咦,连马号的声音都听不见了。世界这样清静,究竟是甚么意思?
          这已经出了庄了,银子左手在前,勒住缰辔,右手在后,抓住鞭儿,嘴里一声“哈—嘟”马来了,嘚嘚嘚……一口气跑了不知多远。她停住了。唉,不像!怎么两脚总不腾空?
          马累了后得歇歇,饮点儿水,于是她大步走下土坡,坐到最下面。今儿这坡忽然像是嫌宽了些,比往常宽,也比往常静。
          河水清极。水里一处有两只黑晶晶的大眼睛,怔怔地对着她。
          嗨,这心脏为什么跳得这么剧烈?跳什么?春天的花过去了,夏天的云过去了,秋天的一株白了头的狗尾草在风中摇。谁家的葡萄园不采摘葡萄酿酒?无意又似有意地,她的手触到自己的胸前,忽然无端地红起脸来。心一下子飞到什么天上去?人都说有三十三重天!飞去了怎么回来,多远的路!
          嗯,银子很害羞地往坡上的草里一伏。
          “啉,啉,”一只青桩鸟儿飞过去了,它笑银子。有什么可笑的?银子知道。
          银子回去了,她听得妈妈叫“银子,银子,——回——来——啵!”的声音渐渐远去了。妈妈也晓得银子一定会听见的,她只是不答应罢了。其实银子心中正想到好笑的地方:一天到晚银子银子的叫,应当发一百万财!可是连仅有的一个金戒指还当掉了。
          隔山有人吹着芦管,把声音拉长,把人的心也好像拉长了,她痴了一会儿,很想唱唱歌,就慢慢地唱起来了:
    第一香橼第二莲,
    第三槟榔个个圆。
    第四芙蓉五桂子,
    送郎都要得郎怜。
          门外场上被风儿扫得平平的,除了一两片落叶掠过留下的线条外,只有几个脚印,那是妈妈的。银子将撷来的一把狗尾草,不高兴似的恨恨地一撒。她高兴?她怎么不高兴?快吃饭了。
          饭已经摆到矮桌上,爸爸喝着一小杯酒,银子坐在矮桌边,呆呆地注视着爸爸喝一口酒,吮一吮胡子。
          “银子成人了。”爸爸妈妈看看银子,默默地笑笑,妈妈还微微地攒一攒眉。若在往常,银子非得往爸爸怀里一扑,间他“笑些甚么”不可,但是今天她不想问。她心里想:“你们笑我,我不回来了,明儿,我会跑,跑到远远的天边,看妈妈会不会再叫‘银子——回——来——破!’银子一走,你们找金子去。”
          突然,银子把簇子往下一放。飞奔地跑出门外去了。外面的天宽宽的,罩着大地,地面上的一切都在成熟。
          嘚嘚嘚……明明听见的呣?
          银子向林子里跑去,今天好像甚么都欺负她。她要去林子里哭一会儿。她要看看那匹马。
    1941年11月21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悒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幸福的心理,是银子对异性的好奇,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文中写银子嫌弃牛太笨太懒,甚至想拾起鹅卵石扎它,是为了表现银子不喜欢牛,及其任性的性格。
    C.银子和《边城》中的翠翠一样,都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女,翠翠是外向灵动的,而银子则是内向文静的。
    D.“银子一走,你们找金子去”,表现银子因父母嘲笑她并对她产生不满,而产生离家出走的奇怪想法。
    (2)下列关于银子骑马部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唉,不像!怎么两脚总不腾空?”表明骑马的情节是银子想象出来的,并未真实发生。
    B.银子骑着马一口气不知跑了多远,说明银子体内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她渴望离开去远方。
    C.银子骑马,一口气跑了很远,将内心的烦闷一扫而空,这一段的描写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D.这一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由马儿跑累了需饮水,引出下文银子走下土坡来到河边的情节。
    (3)文中银子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15引用:2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①            ,这个物体就能在空中飘起来。某个物体如果足够轻,甚至能把人带飞,如氢气球、氦气球等。
          ②            ,有很多这方面的实例。
          中国第一个氢气球由晚清军工专家华蘅芳制造。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华蘅芳当时所采用的氢气球制造十分简陋,即强酸和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再将氢气充入气球内。
          我们熟悉的热气球则利用热空气代替比空气更轻的氢气或氦气。由于气体的密度与绝对温度成反比,因此,可以通过升高气温来减小气体的密度和质量,达到比空气轻的目的。古老的孔明灯采用的就是这种原理,它也是最早出现的热气球。
          氢气球也好,热气球也罢,二者虽然都能飞起来,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③            。为了更好地控制空中姿态和飞行方向,同样基于“变得更轻”的思想,人们设计、制造了飞艇。
          人们把比空气更轻的气体(一般使用安全性更好的氯气)充入飞艇内部,用以提供升力;然后,在飞艇上安装发动机,为其水平移动提供推行动力,并借此控制飞行姿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项中,引号的作用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相同的一项是
     

    A.这种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
    B.《诗经》里有“如鸟斯革,如晕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C.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
    D.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组卷:3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名叫余建春的农民工因为在卡迈克尔数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普遍关注,甚至被浙江大学教授请至大学讲台当众宣讲他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件引发强烈反响。农民工和数学天才,人们很难将两种身份重合在余建春的身上。有人质疑,一个农民工研究深奥的数学理论正常吗?是否有故作高深博眼球之嫌?也有人关心他的生存处境,不知道贫乏的物质生活能否支撑他的数学研究?还有人认为他的研究过于偏狭,显得那么不切实际。余建春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他常说:“数学是我的兴趣,我从小就对数学保持着执着梦想,至于是否能被别人认可并不重要。”
          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