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3 11:0:12

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21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跌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B.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C.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D.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B.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C.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的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动力。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A.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B.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C.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D.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5)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

    组卷:8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鼠疫(节选)加缪      里厄的妈妈像平常一样静静地靠在客厅一角的椅子上,她喜欢在做完家务后来这里歇着,只剩一小团黄光微微闪烁在马路延伸的尽头,给深夜增添了一丝温暖。里厄的母亲静静坐着,望着窗外那空无一人的街。
          忽然她开口问道:“街灯会随着这场鼠疫一盏一盏熄灭掉吗?”
          “应该是的。”
          “哎,要是这样的话,冬天该多凄清啊!真希望能在那之前摆脱掉这场瘟疫。”
          “嗯,我也希望如此。”里厄附和道。
          听到里厄开口,母亲的视线转了过来然后凝视着他的额头。里厄意识到自己疲惫的脸色引起了母亲的担心,这段时间的劳累让他瘦了很多。
          “白天不顺吗?”
          “没,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和往常没什么不同!意思是来自巴黎的新型血清效果比第一批更差!死亡人数的统计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当天的会议上,疲惫不堪的医生提出:想要预防肺鼠疫的口对口传染必须要采用新的举措,省长批准了这项提议。其实他也不知道做什么是最好的,和往常一样,没有人知道这次会有什么效果。
          这时传来了门铃声。里厄朝母亲笑了笑,便开门去了。光线昏暗,里厄看到一个披着灰衣、狗熊模样的人站在灰暗的楼梯台前,那是塔鲁。里厄站在安乐椅后,示意塔鲁坐在书桌前。他们两人中间隔了一个电灯,除此之外,房间里再没有别的光源了。
          “我听说省政府准备搞一个市民救助组织,每位身体素质不错的男性都得参与进来。”塔鲁说。
          “情报搜集得不错呀。只是这组织能不能建成还不一定呢,大家意见很大,省长下不了决心。”
          “那如果采取自愿的形式呢?”
          “已经试过了,没什么成效。”
          “我的想法是超过政府,自行组织一个志愿防疫队。其实政府已经无法顾及我们了。我的朋友遍布很广,我和他们可以作为队伍的先期主力。”
          “我是肯定不会拒绝你的邀请的。我们现在急需专业人员打下手。我会帮你去省政府提议的。他们现在也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应该不会拒绝的。只不过……”里厄顿了下,清了清思绪,“只不过,您也知道,这是件有生命危险的工作。我一定得问清楚了。您是否已经真的下定决心了?”
          塔鲁起了起身,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重新坐下,发丝在灯光下微微闪光。
          “那您是否信仰耶和华?”
          这并不算突兀的问题,可里厄没能马上开口回答。
          “我并不信仰他,不过这什么也说明不了。”
          塔鲁没有说话,只是倚在凳上笑了笑。
          “我想用问题来回答您的问题。”
          里厄轻轻一笑,算是同意了:“这确实是您的风格,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嗯。我想说的是,里厄,你明明就是一个拥有奉献精神的人,但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信耶和华呢?”
          里厄的脸依然处在灰暗之中。他告诉塔鲁,如果他相信耶和华是万能的,那可能就不会费力去干这些事了。其实,没有谁真的至死不渝、全心全意地信仰耶和华,大家内心深处都不相信有这样的耶和华存在。所以,里厄觉得自己正在逐渐接近真理,起码是这一点的真理:不要屈服于外界客观事物。
          里厄抬头望着塔鲁,塔鲁噘起嘴吹了个口哨。
          “我知道你肯定会觉得我口气太傲了。不过我没有骗你,这点骄傲是我仅剩的东西了。我根本不清楚最后会发生什么,更不清楚以后的路会走向何方。我现在所能看到的都是患病的人,我必须先赶快把他们治好。至于思考什么的,等病治好了再说吧,那时候我也自然会去想。没什么比治病更要紧的了。我所能做的就是保卫他们。”
          “可是,我还是想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场瘟疫的。”
          “就像您所说的那样,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失败。”
          塔鲁没有答话,默默看了里厄很久,接着站起身往门口走去,每一步都显得不轻松。里厄见状,马上起身走上去送他。楼道里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楼梯口处的灯不知怎么不亮了。
          还有一个小时就到凌晨了,此时城里除了点细微的动静和远处救护车的声响、安静得让人有些发毛。里厄把车发动,塔鲁也钻了进来。
          “塔鲁。我告诉您,您做这个事业有三分之二的概率会丧命。明天还是来我这打疫苗预防一下吧!”
          “医生,其实您也不是不知道,这是没说服力的。在一个世纪之前,波斯有座城市也染上了鼠疫,结果您也知道,除了那个日夜给尸体擦洗的人,没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他只是运气好,躲过了三分之二的死亡率。不过,我们确实要重新研究下这个问题了。”里厄的音量瞬间降了下来。
          车已经驶入了郊区,这里的街灯还是亮着的,但路上空无一人。
    (有删改)【注】耶和华:基督教崇拜的上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写了里厄妈妈在家中静静地坐着这一静谧的画面,与下文交代鼠疫的严重状况形成反差。
    B.文中重复出现“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写出了鼠疫四处蔓延、日趋严重,难以控制的现状。
    C.省长“也不知道做什么是最好的”,简单的一句话写出了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和民众的茫然无措。
    D.塔鲁提及波斯的鼠疫,实际上是以调侃的口吻来解释自己的选择,展现其性格的幽默与乐观。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塔鲁“那您是否信仰耶和华?”这一问题,既回答了里厄“是否下定决心组织志愿防疫队”的问题,也引出下文对里厄奉献精神的剖析。
    B.“塔鲁噘起嘴吹了个口哨”,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里厄医生关于“耶和华”的回答的质疑,但也从侧面衬托出里厄医生的伟大。
    C.小说主要采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里厄与妈妈的对话巧妙地交代了鼠疫的状况,而里厄与塔鲁的对话则让读者看到鼠疫下人们的价值选择。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述,既有利于多角度展现鼠疫时期的社会图景。也便于冷静客观地再现里厄医生的内心世界。
    (3)小说首尾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在《鼠疫》这篇小说中,鼠疫象征着人类生活中可能面对的战争、灾难、瘟疫等困境。请结合节选部分分析小说的丰富主旨。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黄河流域各地普遍出现的剪纸窗花中,在安塞农民的图画里……不同地域、不同材质的民间艺术品,大家都_____地采用了花卉意象。从田野作业汇集而来的样品来看,似乎是共时性的共振;沿着历时性的脉络_____,这里有着凝聚性的共同源头么?
    在每个民族文明初萌时期,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特定的某些意象抒发情怀,这些意象一经确立便是一种文化原型。花卉就是有着这种原型的民间艺术,其原型乃是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图腾之花。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吟诗予以历史性定位;“华山玫瑰燕山龙”,意即华山花卉图纹是在燕山龙之前我们民族最早的文化图腾。古来“华”“花”两字,相通且可互换。他认为花卉图纹可能就是华族(新石器时代活跃于此地的华胥氏——伏羲女娲之母)得名的由来,从此花卉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标识。一个花的图纹,便串联起我们民,族数千年不曾改易的文化记忆链条,这____是英雄佩花、逢喜戴花的欢乐点缀,这不正是有着数千年的谱系性的花卉根脉?花之意蕴源远流长,____,融于血脉,成为我们不思量自难忘的集体记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不约而同 穷源溯流 哪里 根深蒂固
    B.不约而同 追根溯源 岂止 根深蒂固
    C.不谋而合 追根溯源 哪里 根深叶茂
    D.不谋而合 穷源溯流 岂止 根深叶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个民族在文明初萌时期,都会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情不自禁地抒发情怀
    B.每个民族在文明初萌时期,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抒发情怀
    C.在每个民族文明初萌时期,都会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情不自禁地抒发情怀
    D.在每个民族文明初萌时期,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某些特定的意象抒发情怀
    (3)下列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华”“花”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如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
    B.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C.这天孩子们要放雄黄炮,还要在额头上用雄黄酒涂一个“王”字。
    D.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组卷:25引用:7难度:0.5

四、作文(60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叉路口,红灯亮起。120急救车被前方按规定停车的私家车挡住。由于病人情况危急,急救车驾驶员不断鸣笛,私家车司机见状,看准绿灯方向暂无车辆通行,果断闯红灯左拐,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通道,急救车顺利通过了路口,为抢救病人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按照新交规,私家车司机接受了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监控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呼吁取消处罚。交警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特事特办,马上取消了对私家车司机的处罚。
          在这支共同谱写的救助生命的“爱”的协奏曲中,私家车司机、网友、急救车司机和交警,谁最值得你崇敬?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和看法,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1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