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实验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生物质炭是作物秸秆、果木修剪枝条、农产品下脚料、动物粪便等各种来源的废弃生物质在厌氧环境下发生热解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早在2006年,科学家提出将生物质炭施于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这一思想源于亚马孙河流域黑色肥沃土壤的发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因高温多雨,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导致土壤快速退化而贫瘠。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土地广泛贫瘠的地区,零星分布着非常肥沃的土壤。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土壤的特征是存在大量的黑色炭颗粒。它是2 500多年以前当地原住民将植被开垦后的林木废弃物土法炭化后混入土壤中的。21世纪以来,全球掀起了对这种人为黑色肥沃土壤的研究热潮,也拉开了农业生物质炭研究的序幕。
          土壤健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健康的土壤拥有持续生产力,能够维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并促进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孕育出了诸如秸秆养畜——畜粪肥田——土地生产的闭合循环农业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土壤地力得以持续。随着化肥工业兴起和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这一闭合循环模式被打破:化肥逐渐取代有机肥,规模化养殖取代分散式养殖,导致秸秆不再养畜和薪用,畜禽粪污产生集中、农牧脱节、种养分离,秸秆和粪污回田之路被阻断。秸秆和畜禽粪便变成了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有机质得不到有效补充,土壤面临板结、结构变差、盐碱化等退化问题。设施农业中,大水大肥和高强度的土地利用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菌群失衡等问题,土壤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尽管各级政府一直引导和推动秸秆与畜禽粪污的回田利用,但收效甚微,农业废弃物利用难和土壤退化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作物秸秆热裂解的生物质炭科技与工程构想,以此作为我国农业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2017年,秸秆炭化还田被列入国家十大秸秆处理模式之一。2020–2021连续两年,秸秆炭化还田入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榜单。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生物质炭化还田是实现土壤改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食物优质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农业科技,能够服务于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区别于生活和环境用途的木炭和活性炭,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最显著的功能是施用于土壤,提升耕地质量。生物质炭农业应用经历了直接施用和炭基肥施用两个重要阶段。将生物质炭直接施用到农田土壤中,可显著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强保水性能等,进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但对生产者来说,经济效益是生物质炭应用的关键,价格因素是限制生物质炭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目前,直接施用生物质炭仅限于经济作物(例如人参、三七等中药材和大蒜、山药等)生产中。因此,只有降低施用成本,才能发挥生物质炭的土壤改良与固碳效益。
          生物质炭基肥是将生物质炭与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造粒制成,可以替代化肥施用,同时增施了有机质。生物质炭基肥的施用量等同于化肥,施用成本与普通复合肥相当,对消费者来说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作为一种新型肥料,生物质炭基肥全面替代化肥尚需要解决市场机制问题。
    (摘编自刘晓雨、潘根兴《生物质炭农业应用与碳中和》)材料二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其他措施大幅度影响土壤碳氮循环变化,其表现和影响之一就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等负面效应。如何减少在土地利用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当前减缓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而土壤碳库对土壤肥力以及作物产量等有重要的影响。碳、氮循环是农田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过程,受到人为作用的影响和调控,同时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其环境效应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由于施肥量大、用地方式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土壤酸化等情况,严重威胁着环境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落实。因此,找到切实可行的减排固碳措施能够达到生产与环境的双赢。
          为了应对土壤碳库以及气候变化,各类措施已经被广泛实施与应用,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例如秸秆还田虽然可以增加蔬菜产量,但是由于土壤的矿化作用等过程,并不能对土壤碳库产生持续的影响(短于30年),还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生物炭由于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以及其碳负性固碳理念,在近些年来被作为一种良好的减排措施广泛应用于各类试验中。生物炭是指各种有机植物残体在无氧条件下高温热解或者气化后的固态产物的统称,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二氧化氮的排放,增加农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且不增加或者少量增加甲烷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同时,生物炭还能够改良土壤,提高作物的生产力,因而可以作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增汇、增产的双赢途径。
    (摘自《生物炭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运用》)材料三
          土壤中添加的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以防治土壤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污染物质沉积,有利于土壤改良与修复。相关研究发现,不同原料和裂解温度所生产的生物炭不同,故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效果不同,不同类型的土壤重金属对于生物炭的响应也是十分复杂的,从而呈现出互不相同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效果。另外生物炭还田,由于生物炭几乎为纯碳,这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壤中,减少了二氧化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有利于减轻现今地球的温室效应。因此,生物炭的综合利用有助于构建新型发展模式,追求低碳高效经济发展,对保障国家环境、能源、粮食安全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展了与生物炭更广泛作用有关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美国和英国有专门的“生物炭研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在关于生物炭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摘编自章明华、李婧姝、黄梦琦《生物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质炭是各种废弃生物质在厌氧环境下发生热解反应生成的黑色生物炭,它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构建新型发展模式,追求低碳高效经济发展。
    B.利用生物质炭改良土壤的思想根源于亚马孙河流域黑色肥沃土壤,它是2 500多年以前原住民将植被开垦后的林木废弃物土法炭化后混入土壤中的。
    C.秸秆炭化还田是中国农业农村部的重大引领性技术之一,它作为一种绿色农业科技,可以达到土壤改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食物优质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D.生物质炭直接施用到农田土壤中,能显著改良土壤结构,具有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等多种好处,进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因此利用前景广阔。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而土壤碳库中碳的含量对土壤肥力以及各种作物产量,和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B.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其他措施大幅度影响土壤碳氮循环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其环境效应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C.生物炭由于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以及其碳负性固碳理念,使其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在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试验中。
    D.在土壤中添加生物炭,不仅可以防治土壤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污染物质沉积,改良与修复土壤,而且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下列各项中,属于炭基农业技术运用的一项是
     

    A.湖南永州养猪场:利用活性炭处理的养猪场污水,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B.甘肃甘州大棚蔬菜种植业: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助力蔬菜产业大发展。
    C.潘根兴团队:将秸秆通过热裂解技术制成碳颗粒,提供秸秆炭化还田方案。
    D.海南花卉种植业:在苗木移栽中,用草木灰配合有机肥做底肥,改良土壤。
    (4)材料一中采用什么论证结构?请简要说明。
    (5)节选的三则材料都提到了生物质炭在农业上的运用情况,但三则重心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组卷:12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大河
    刘夏
          我们村最长寿的张老太活到103岁,生了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逢年过节,来看望她的后辈站满了整个大院子。有一年春节,她在南方当兵的外甥捎来两箱橘子,其中一个到了我同学宋大河手里。宋大河是张老太的孙子,在吃完橘子瓣后,他把橘子皮像地瓜干一样晒干,每天掰一小块放杯子里泡水喝。大家笑话他怪兮兮的,但他一本正经地说有药用价值。
          张老太的庆寿随着年龄增高越来越隆重,大家都愿意沾点寿气儿。张老太总是笑呵呵地接受大家的祝福,她一年到头对襟大褂前面掖着一方白手帕,有一般农村老太太没有的干净劲儿。张老太有一本矜贵的小画册,过寿时才拿出来给大家过过眼。看过画册的宋大河说都是繁体字,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大洪水的。“你们知道大洪水吗?”宋大河有一次问我们。我点点头,印象中有一年发大水,家里一片忙乱,东西堆得到处都是,水漫到院子里的时候,我被放在一个大盆里,不知怎么就随着盆漂到了小学旁边的水塘那里。水盆一路打着转儿,我坐在里面,看着眼前浑浊的水有点头晕,一只鸭子跟在后面,让我不那么孤单。水盆忽然停下来,原来是碰到了两棵紧挨着的树,被挡住了。我正不知道怎么办,家里人追过来,把我拉上来。这次童年经历让我对大水深有忌惮,多少知道了水火无情。我一开始对宋大河以及王大江这些同学有点抵触,觉得他们身上蕴藏着我担心的能量,直到有一天听说是因为命中缺水,起个带水的名字弥补一下,才觉得他们没什么可恃的。宋大河摇摇头,“咱们村以前的发大水算不了什么,画册上说的发大水才厉害。那水高过最高的山,把所有能喘气的都淹死了。”我倒抽了一口气。宋大河接着讲故事:“不过画册上说有一家人躲在一艘大船里活了下来,还说我们现在所有人都是他们的后人呢。”
          我从此对张老太的小画册有了念想,希望能一睹真容。在张老太九十八大寿的时候,我拼命挤到她身边。张老太抽出手帕擦擦手,“这是游方先生送给我的,那年我听游方先生讲故事,还是个小闺女呢。他扎大棚在我们张家村讲故事,一讲就是三四天,我每天都去,先生站在台子上讲,我紧挨着听。临走时先生送了我这本画册,嘱咐我回家好好看,别弄丢了。你们不知道,先生真是好口才,心肠也好,可惜我再也没见过他。”张老太说着,小心打开画册,我看到第一张画上是两个人在一个园子里吃水果,“可惜这是个不好的果子,吃了以后他们就变坏了。”张老太叹了口气。再往下翻,就是大洪水了,果然有一艘大船,高高地浮着,看得出里面有几个人还活着,水面上漂着很多死人。“这可不是一般的发大水,除非在船里才能逃命。”张老太又叹了口气,“游方先生说,大洪水之前,人至少能活五六百岁,还有的活了九百多岁呢。大洪水之后,寿命就短了,活不过两百岁了。”大家这时便都说起过年话来:“老太太,你身子硬邦着呢,也能活好几百!”张老太翻到画册的最后,“这里还有个园子,里面的果子都是好的,吃了能长生不老呢。游方先生告诉我,只要相信他说的那些话,有一天就可以吃到那些果子,连树叶子都是上等药材,有点小病也不怕。”大家听了,都露出羡慕的神气。我追问道:“万一又来了大洪水呢?那园子不会被淹吗?果子还能存住吗?”大家有些黯然。张老太想了一会儿,忽然高兴地笑起来,“我记得先生说过,以后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洪水了。为了这个事,天上还专门设了个记号,我到现在还没忘呢。”看着我们好奇的样子,张老太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你们可不一定能猜出来,那可是个稀罕光景呢——晴天看不到,雨后才会有的稀罕光景呢。”紧挨着我的宋大河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那天我在屋檐下晒橘子皮的时候,忽然下起睁眼儿雨来,一会儿雨停了,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奶奶,你说的那个记号是不是彩虹?”张老太抓起一把糖果装在宋大河的口袋里,连声说:“是是是!好孩子,你说的正是!”我不禁羡慕起宋大河来,此前还嘲笑他吃橘子皮的事,谁想到他晒橘子皮能遇到睁眼儿雨呢?睁眼儿雨是突然下的时间很短的一阵小雨,通常一边出太阳一边下着雨,可能就是一片过路云彩随心所欲,走后留下一道彩虹,颇有点浪荡子的拽劲儿。我决定以后对宋大河客客气气的,这个人吃块橘子皮都能跟天上彩虹搭上关系,说不定就是个贵人。
          据说张老太为她的小画册专门做了个小皮套加以保护,每天晚上都放在枕头下面,简直就是小宝书。张老太成了百岁老寿星那一年,村里着实热闹了一番。宋大河自从答对了彩虹题,深得张老太欢心,百岁宴上他作为特派员,拿出张老太的小宝书跟大家分享,并负责回答大家的提问。显然他已经对小宝书上的故事滚瓜烂熟了,我丝毫不怀疑他就是那本小宝书的继承人。我甚至起了贪念,如果有一天我能嫁给宋大河,我也会拥有部分继承权。
          一贯沉稳自信的宋大河有一阵心事重重,我猜他一定有什么秘密。我学习更加努力,行事越发严谨,力争让自己成为最值得托付和信任的那个人。终于有一天宋大河来找我了,我克制自己的好奇心,认真向他请教一道数学题,频频点头表示钦佩。宋大河忽然停止讨论数学,跟我说起玄学来:“前一阵子,我奶奶告诉我,她要走了,过完生日就走,要去很远的地方……去那个园子,吃好果子,叫我别伤心……”我听了居然没有表示惊讶,甚至觉得很自然,大概是小宝书起作用了。我安慰他:“你奶奶要去享更大的福了,你没什么可难过的。如果你舍不得她,你就把那小宝书继承下来,做个念想。”
          张老太在过完103岁生日后的第二天寿终正寝,她像往常一样安稳地睡了,只是没有再醒来。大家都说她没病没灾地走了,实在是天大的福气,是喜丧。就像个老面瓜,瓜熟蒂落,没啥可悲伤的。宋大河果然继承了小宝书,上大学后我们还一度保持联系,但高度始终维持在分享小宝书的水平线上,我体会到精神对肉体的辖制,当然这不能不说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他结婚了,我作为同窗好友送了一份厚礼,他回赠了我一本小宝书的复印件,封面上画着一道彩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大河吃完橘子瓣后,把所剩下的橘皮晾晒干,然后用来泡水喝,这显示了宋大河生活的节俭和养生知识的广博。
    B.张老太的庆寿随着年龄增高越来越隆重,是因为大家只想沾沾张老太的喜气,希望如张老太一样健康长寿。
    C.由于宋大河能继承那本小宝书,所以幼时的“我”希望能嫁给宋大河,也由于宋大河继承小宝书,我们的友谊被限制在了分享的水平上。
    D.“小宝书”既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又可以象征着人类的历史:有灾难,有诱惑,有信仰,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使用第一人称,主要运用儿童的视角,叙述了“我”童年时期对于洪水、对于小画册、甚至对于死亡的理解。
    B.“我一开始对宋大河以及王大江这些同学有点抵触”,是因为他们的名字都带有与水有关的字,而“我”在童年时遭遇过发大水。
    C.我向宋大河认真请教一道数学题,并“频频点头表示钦佩”,表现了我在数学方面能力的欠缺。
    D.小说语言通俗质朴。“矜贵”在文本中是“珍贵”的意思;“就像个老面瓜,瓜熟蒂落,没啥可悲伤的”,以“老面瓜”比喻人的死亡,贴切自然。
    (3)小说中作者设置“张老太”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彩虹”具有多重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做简要的探究。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百年征程,初心永驻。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①
     
    ;②
     
    ;③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把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继承好、运用好、发展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豪情满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书写新的恢宏史诗
    (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根据材料中划线的部分示例,选取下列的词语,填写句子,使语意连贯、意思完整。
          自力更生、解放思想、发愤图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自信自强

    组卷:2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新冠疫情意外爆发以来,迄今为止已经蔓延到世界各个地区,并且每年都会有新的变异出现,并造成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有人认为这种意外的爆发就是世界的一种不确定性。什么是不确定性,就是事物的发展脱离了他预先发展的轨道,使得人们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难以预见、把握。有人对此感到茫然,也有人对此充满信心,坚信历史发展的潮流必将滚滚向前。同样每个人的人生也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限挑战的魅力。对此,如何看待种种不确定性,请结合你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个人的理解。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2引用:4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