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宣纸为宣州皮纸的总称,其名源于唐代宣州贡纸,在元明两代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至明代中期已臻完善,成为中国皮纸的杰出代表。
          宣纸最突出的特点是“润墨性”,这种特性对书画创作意义重大。宣纸可以大大丰富笔墨的表现形式,不仅可皴擦勾斫,也能施诸泼墨渲染,笔迹墨痕清晰可辨,极有笔墨韵味。丰富的笔墨变化可抒发感情,移情寄兴,遣貌求神,这是其他纸种所不能比的。
          宣纸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它“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寿命却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高的。真正的宣纸,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皮料成分越重,纸张越能经受拉力,即使笔力反复搓揉纸面也不会破,也就越能体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质量也就越好。
          然而,由于稻草浆的成本只有皮料的六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如今有些所谓的宣纸,稻草比例超过了70%的还称之为“净皮”,几乎全是稻草浆的美其名曰“棉料”。成了这个样子的“宣纸”,已经承载不了更多的笔墨技法,也保存不了多少时间。
          当代书画用纸的生产工艺与过去相比也有很多不同。过去的玉版宣,要在纸浆中抄造三回;今天的玉版宣,只是皮料的比重大些。过去有一种半生熟的煮捶宣,是要把生宣纸反复砸打密实,而今天的煮捶宣,是用刷子刷上矾水,达到半洇不洇的效果。
          如今,漫步北京琉璃厂,各种品牌、各色式样的宣纸令人眼花缭乱。宣纸的生产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至今没有量化的质量标准:青檀皮和稻草比例应为多少?漂白的残留物质究竟有什么?与此同时,在生产工艺中,用杂交稻草代替沙田稻草,大量使用化学漂白剂,都使宣纸的质量大不如前。更让人担心的是,宣纸生产技术目前仍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而且由于工作条件辛苦,待遇低,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宣纸是中国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纸寿千年”之誉。今天,更需要优质宣纸,将我们创造的文化艺术,传诸后世子孙。
    (取材于殷燕召《宣纸:“纸寿千年”,需求不降》)(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当代宣纸质量大不如前的原因的一项是
     

    A.配料比例发生变化
    B.古代造纸技法失传
    C.生产工艺过于简化
    D.大量使用化学制剂
          材料二
          我国古代造纸业有十大产区,皖南堪称其中最显赫者。此地水源丰富,土地贫瘠,树木丛生,劳动力充足,造纸成为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而竞争异常激烈,又促成技艺不断精进。长年浸润、耳濡目染,精妙的手工操作让造纸技艺完美呈现。因此,似乎是上天的安排,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名纸的故乡
          泾县便在皖南小岭一带,那里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不仅因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而闻名,更因泾县宣纸而蜚声中外。泾县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的最杰出代表,它在千百年的积淀中逐步成长,与故土血脉相连。“纸之制造,首在于料”,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的生长,冲积平原则适宜生产长杆水稻,青檀树和水稻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宣纸是“捞”出来的纸,纸帘是捞纸的重要工具,纸帘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宣纸的质量。纸帘的制作原料也与泾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泾县及周边一些地区产一种苦竹,长者可达二丈有余。这种苦竹,笋苦涩不能食用,但是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竹篾。用此竹涂土漆制成的竹帘是捞纸的必备工具——纸帘。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
          此外,泾县地处中纬度南部,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正所谓“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既为宣纸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充沛的阳光,又使原料不至于在暴晒、暴雨和暴冻中风化或腐烂。
          宣纸最初是以小家庭、小作坊形式在泾县及周边的老徽州地区生产,千百年来在泾县小岭不断完善、成熟。宣纸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和耗时,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纸出来,中间要经历皮料制作、草料制作、配料以及捞、压、焙、剪等上百道工序,几乎需要用一年的时间。2006年5月20日,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取材于《宣纸的产地》)
    (2)对“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名纸的故乡”一句中“这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十大产区
    B.皖南地区
    C.泾县
    D.皖南小岭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不属于泾县宣纸品质上乘原因的一项是
    A.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料。
    B.当地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水源丰富,阳光充沛。
    C.宣纸制作工艺由小作坊发展而不断完善、成熟。
    D.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三
          中国纸,通常是指用手工捞出来的“土纸”,即手工纸;欧洲纸,一般是指用机器抄出来的“洋纸”,即机制纸。造纸工艺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在外观方面,如果把手工纸拿起来迎着阳光观察,就会发现纸内有一条条的“印子”,也就是“帘纹”,而机制纸则没有。由于机制纸是经过高温烘缸干燥,故纸面光滑度较高,而手工纸是低温干燥的,其光滑度要低得多。在性能方面,手工纸一般呈碱性,纸面柔和,宜于使用毛笔书写,吸水性较大,纸的强度较小、质地较软而轻。机制纸一般呈酸性,纸面挺硬,吸水性较小,宜于使用硬笔书写。
          在价值方面,区别于机制纸以实用性价值为主,中国手工纸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要了解传统文化,中国纸及纸文化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简单点说,纸文化包括了历史古籍、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许多丰富的内容。早在汉朝时,我国就发明了纸,随后又在隋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此后我国的书籍出版、印刷事业突飞猛进。据报道,我国现存3000万册古籍,这些古籍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中国纸从用毛笔书写开始,历经了拓碑、写经抄书的漫长岁月,进入了书法、绘画阶段,草篆隶楷、写意工笔之精品,令人倾倒,达到艺术的高峰。欣赏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能在思想或性格上受到熏陶,使人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有了转变和提高。
          关于民间艺术,是指与纸有关的艺术品,如年画、春联、剪纸、纸脸谱、扇面画、风筝、折纸等。它们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民俗的,又有高雅的;既有创造的,又有欣赏的,真可谓蔚为大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手工纸与我们的文化生活和人文修养结下了不解之缘。保存和保护一定范围的手工纸市场,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就像日本把他们国家的“和纸”(手工纸)称为“无形文化财产”,政府和民间共同出力帮助经营,使和纸在市场上锦上添花,有了如纸插花、浮世绘等作品丰富了手工纸的市场。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文化发展策略对中国纸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取材于刘仁庆《中国手工纸与传统文化》)(4)下列关于手工纸和机制纸区别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手工纸专指中国纸,而机制纸则专指欧洲纸。
    B.手工纸因高温干燥而能看出“帘纹”,机制纸则不会。
    C.手工纸柔软而吸水性强,机制纸则恰恰相反。
    D.手工纸只有文化价值,而机制纸只有实用价值。
    (5)中国宣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作答。

    组卷:7引用:2难度:0.7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昔者先圣王,成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备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故上失其道则边侵敌,内失其行,名声堕外。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商、周之国,谋失于胸,令困于彼。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
          夏后相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有扈氏服。故欲胜人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诗》曰:“执辔如组【1】。”孔子曰:“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安,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于门户天下治者,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吕氏春秋•先己》,有删减
    注释:【1】拿缰绳赶马就像织丝一样。意思是说,拿缰绳赶马,只控制住马嘴就能达到万里之外;织工只管织丝,花纹也自然形成于其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其身而天下 治:太平安定
    B.六卿请 复:再战
    C.此言之 审问
    D.何其 躁:快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上失其道则边侵 名声堕
    B.期年有扈氏服 不出于门户天下治者
    C.故欲胜人必先自胜 丘陵成而穴
    D.成身而天下成 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反其道而身善矣
    所以,反对他们的道理自身就完善了
    B.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
    三王先施行教化再实行刑罚,所以事业没有不成功的
    C.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圣人用织丝的道理来修养自身,成就的是天下太平。
    D.得之于身者得之人
    能得到自身修养的人就可以得到人心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
    ②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6)请结合下列各句的内容,谈谈如何做到“先己”。
    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③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④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组卷:17引用:3难度:0.3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病柏【1】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鸱鸮: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组卷:310引用:5难度:0.1
  •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诗歌之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商隐就善于表现含蓄蕴藉之美,如《锦瑟》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2)姜夔在《扬州慢》中描写了兵乱后扬州的沧桑变化:“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
     
     
    。”
    (4)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知识盲区,遇到不懂的领域,应该虚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正如《师说》所谓:“
     
     
    。”

    组卷:104引用:4难度:0.9

七、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 11.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37引用:3难度:0.7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雷锋日记》开篇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看到这几句话,你头脑中会闪现出哪些与此相关的人或事呢?请你展开联想或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6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