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广东省高三(下)强化语文试卷(十一)

发布:2024/11/6 0:0:2

  • 1.(三)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一诗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
    (2)《小石潭记》中“
     
     
    ”两句,传神地写出潭中鱼儿忽然向远方游去、轻快敏捷的样态。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人生就像一场梦境,以“
     
    ”的举动来开解自己。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归家时轻快惬意的心情的句子是“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3)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
     
    ”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表达了他宁死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态度。
    (2)《锦瑟》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的两句是“
     
     
    ”。
    (3)苏轼《赤壁赋》中的“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写出自己的无尽愁绪的句子是“
     
     
    ”。
    (2)《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杜甫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诗使用互文的手法,以将士们的感受侧面描写了边地天气的苦寒。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
     
     
     
    ”点明了齐王受蒙蔽的原因。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表现人生无尽、江月永恒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2)在《雁门太守行》中“
     
    ”一句写城内的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显示了军威和气势。
    (3)《蜀道难》中,以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大声响,烘托蜀道之险的两句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
    (2)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景物描写的诗句是“
     
    ”。
    (3)苏轼于《赤壁赋》中用“
     
     
    ”八字,写出了曹操儒雅豪迈的气概。

    组卷:3引用:3难度:0.9
  • 8.补写出下到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
     
     
     
    ”三句,将当时一般人与古圣先贤进行对比,批判了前者不愿从师学习的错误态度。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两句诗,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组卷:5引用:2难度:0.9

  •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
     
     
    ”写诗人走近泰山抬头仰望时的所见所感。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将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两句是“
     
     
    ”。
    (3)李煜在《相见欢》一词中,既点明时令,又写出庭院冷清的句子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9
  •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女主人公用“
     
     
    ”一句以水流之有岸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无穷无尽,形象生动。
    (2)在《马说》中,作者认为“食马者”得出“天下无马”这一无知妄说的自身原因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