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节选自钱锺书《谈中国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同西洋读者的观点,作者也认为中国诗典故不多、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B.作者认为,中国诗和西洋诗的内容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C.作者认为,中国诗是文明人的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D.作者认为,中国诗和外国诗相比就像中国人和外国人一样,共同点大于不同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运用比较分析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如用“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说明了中国诗的音调单薄的特点。
B.作者为了论述诗歌音调的轻重与语言的本质有关,特意将法国诗、英国诗、德国诗、拉丁诗与中国诗比较。
C.希腊哲学家认为“家居”是指读本国诗,“出门”是指读外国诗,“回家”指读完外国诗又想起了本国诗。
D.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深奥、复杂的问题传达出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雅面不奥,俗面不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的狂放与西洋诗不尽相同,中国的诗人虽狂不过有仙意,而西洋的诗人则有“兽力”与“神威”,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B.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说明中国古代与西洋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
C.只要在研究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上多下功夫,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优势,就能在文化交流中处于文化优势,同化外国文化。
D.作者认为,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不如西洋诗雄厚和沉重,西洋诗和中国诗各具千秋,不应以一种文化的特点来否定另一种文化。组卷:5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具有书写时代先进思想和伟大实践的政治站位、历史方位和主题定位,显示出同步记录时代史诗的宏大气派。这一宏大主题由许多微观叙事打开,在创作上积累了重要的创新经验。
理论宣传专题节目《这就是中国》《中国正在说》等,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为载体,生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深入分析中国扶贫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体现了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纪录片《决战脱贫在今朝》《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遍地英雄下夕烟》《大搬迁》《最是一年春好处》《扶贫村里的年轻人》等,聚集一个村庄、一户人家、一位扶贫干部、一个脱贫故事,在徐徐打开的个体故事中,让观众感受到国家的气象、时代的发展。电视剧发扬艺术特长,讲述各地富有成效的扶贫实践,比如表现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都不能少》,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水青山带笑颜》《遍地书香》《我的金山银山》,表现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同心协力脱贫的《花繁叶茂》《最美的乡村》《枫叶红了》《石头开花》等,完成了一次次生动的微观叙事。
(摘编自《脱贫攻坚电视文艺——记录时代的足音》)材料二:
近期播完的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不仅收获一片好评,而且得到年轻观众的高度认可,成为“爆款”,网友们在豆瓣上打出9.4的高分。
侯鸿亮说,剧组就像当初的移民一样,重建场景,在戈壁滩,在田野上,直面扶贫工作者面对的风沙高温、方言沟通障碍等,而这些最终都成为剧情,比如环境,沙尘暴说来就来,卷起石子砸向搭建的房屋,……剧中,黄轩饰演的村干部在大喇叭里说:“涌泉村离医院太远了,离学校大远了,”剧组去村子原址时,山路上开了四五个小时车,交通极度不便。这句台词,是从内心长出来的。
现实中,“种蘑菇”是脱贫的重要产业,为了还原,剧组真的种起了蘑菇,肥料由当地人事先配好,苫布一打开,那气味仿佛迎面被人打了一拳。粪肥在40℃的菌棚里发酵后,再撤菌种,保湿、保温、通风。蘑菇棚难闻到人进不去。工作人员还能戴口罩,演员必须忍。
种种拍摄经历,让剧组与那段历史、那些人物产生了化学反应。孔笙说:“我们用3个月时间体验了他们20多年的生活。”侯鸿亮说:“这些亲历者的群体记忆和个人经历太鲜活了,剧组的所有人不断受到心灵冲击,共情到了极致。”所有人都希望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动的种种化为创作,传递给观众。
共时性创作,让剧组与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同频共振,“心灵感应”,人物、剧情、台词,所有的判断、感觉、细节都对了。比起文艺评论事后对每个镜头、每个人物、每个情节的一一拆解,当时全体共情的投入状态,是真正不可复制的体验。
在电视剧《山海情》创作座谈会上,有人评价说,《山海情》真实的质感不像拍出来的,而像从那片土地上“长”出来的;蕴含的情感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像黄河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
《摘编自《<山海情>背后,主旋律这样与观众共情》)材料三:
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面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伟大实践,如何运用形式多样的文艺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聚集扶贫脱贫主题,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坚持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发挥文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作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同步记录时代发展,反映时代先进思想,体现出宏大的史诗气派,为该类文艺节目创作积累了创新经验。
B.相对来说,理论宣传专题节目更立足于宏观,体现全球视野;而纪录片只能立足微观,通过个体故事来反映国家的发展。
C.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因为明星黄轩扮演村干部角色而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成为豆瓣上的高分“爆款”作品。
D.《山海情》剧组只用3个月时间来体验当地人20多年的脱贫攻坚生活,体验的时间太短了,否则效果应该会更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蘑菇”是真实的扶贫历史,在《山海情》剧中得到高度还原,剧组真实地去种植蘑菇,达到与这片土地的人和故事的同频共振。
B.脱贫攻坚电视文艺包括多种形式,其中电视剧有艺术上的优势。百姓喜闻乐见,所以相关作品的制作要多一些,其他方面可以减少。
C.有人评价:《山海情》真实的质感是“长”出来的,情感是“流淌”出来的。这是对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下的高度肯定。
D.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文艺创作的方向,思考文艺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作用,从而给予人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感召。
(3)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有哪些成功启示?请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组卷:5引用:10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孩子
楸立 我叫陈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缘由。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来到了常州,过半年我又到了南京,我就像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无声地四处漂泊。
爸妈的真实名字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叫王海时,爸爸叫老王;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姓吴了。妈妈长得很美,她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人。我记忆里的妈妈很少说话,她是爸爸的好助手。
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就将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这些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不能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
巷口有几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正在跳房子做游戏,我在窗子里向她们摆手,可她们看不到我,能和她们一起玩该有多好呀!这时门开了,妈妈走进来,我急忙把手藏到身后。
晚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野猫的叫声好瘳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牙舞爪地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我有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骗的孩子,我是爸妈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家人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的小脸蛋说:“孩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在这城市换了三个地方,爸妈分头出去的时间多了,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
妈妈说:“什么时候走?”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香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任务完成!”
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出一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递给爸爸。
天刚发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领我下了楼,我的小手被她牵着,上了一辆黄包车,我抬头望了望住了仅十几天的老木屋。
黄包车到了江边码头,我和妈妈登上一艘油轮,妈妈时不时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焦急地盯着渡口,却始终不见爸爸的影子,我也开始为爸爸担心起来。
时间在一点一滴地过去,油轮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码头上忽然来了好多宪兵和军警。他们向油轮奔跑过来,妈妈抱紧我,亲了亲我的脸,对我说:“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妈妈要走了。”说完她决然地走出油轮。
我看到妈妈昂首走上码头,一个瘦脸男人指着妈妈说了什么,军警就把她抓住,上了辆很严实的汽车。
我扒在窗户上看着,眼泪流下来,我对我自己说,我不哭,一定不哭。不知不觉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身旁站着个高个子叔叔,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的,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然后是马车,走了好多天,来到了到处是山的地方,山上还矗立着一座宝塔,一切都那么新鲜。
高个子叔叔领着我,见了一个长胡须的伯伯!伯伯从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张纸条,那上面密密匝匝地写满了数字和字母,这是妈妈缝进我的衣服里面的。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小的小朋友,我不再是孤单的了。可我到夜里总是梦到爸爸妈妈。
我弄醒睡在一旁的罗陕北。
“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小北说:“我想。”然后我们就哭出声来,把所有的孩子都闹醒了,孩子们都哭,喊着要爸爸,要妈妈。第二天,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面善慈祥的阿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她们都是你们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所有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响彻云霄。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我”用过很多名字,并且每次换新家后,爸妈都会给“我”起新名字。这样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就像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无声地四处漂泊”这句话用孩子身边熟悉的事物作比喻,贴切自然,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和表达特点。
C.由于地下工作的保密性,爸妈是不会当着“我”的面谈工作的,作者就多次用睡觉和做梦的内容来叙述“我”所认识的世界、所理解的世界。
D.小说善于刻画人物,个个形象丰满,“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话语中可知妈妈饱含深情,又理智沉稳,从容淡定。
(2)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着情节设计和形象塑造上的多重好处,请结合文章分析。
(3)小说主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分析。组卷:8引用:1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等联袂主演,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七连战士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整个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长津湖》① ,主要是因为激发了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②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伟大胜利振奋了民族精神,也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长津湖》谱写了③ ,展现了浩然之气、阳刚之气,让人们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明白“最可爱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高二01班开展《长津湖》观影交流会,请你以班级主持人的身份参考上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为每段设计一个提问句子,每句不超过30个字。组卷:5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诗风流派、文化审。美,都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它穿越秦砖汉瓦、唐风宋骨,从涓涓细流汇成浩大江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直到今天,读“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我们依然能领会到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我们仍然能感受到空灵蕴藉的意境美,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还是能体悟到悲天悯人的品格美……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与古诗词有过怎样的故事?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你对古诗词在当下的意义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7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