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津市河东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5 9:0:2
一、(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游泳的起源虽无法考证,但我们可以略为窥探。在战国时代,游泳运动( )。《论语》中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记述,大意为鲁人沂水游泳后迎风歌唱。有的史料记载,在一些地方,婴儿刚降世,便需要学习游泳的技能。那远古时候,人们怎样渡过宽阔的河流呢?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人们把抓着葫芦过河这种创举算在他的身上,按照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情结来看,倒也是( )的。“匏”,就是葫芦之类的飘浮工具,《庄子》中有载,“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以为樽而浮于江湖”,说明当时这样的“装备”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
类似于这种借简易的“救生圈”泅渡,在急流之中是行不通的,环境是促使人们提高游泳能力的一个条件,在中国,水网( ),仅《水经注》记载的大小水道应有一千二百余条,我们的老祖宗学习游泳的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
(取材于煮酒君《中国古代的游泳运动》)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崭露头角 无可厚非 交错 B.蔚然成风 无可厚非 密布 C.蔚然成风 毋庸置疑 交错 D.崭露头角 毋庸置疑 密布
A.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B.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
C.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D.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组卷:66引用:5难度:0.7 -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6引用:5难度:0.5
二、(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贫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发展难题。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中,将“全世界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的人口数减半”作为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一项。减贫与消除贫困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热议话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薄弱的农村经济社会基础,造成农村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的基本格局。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从广义的、救济式扶贫到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式扶贫再到当前的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成为世界上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选自《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进路与世界启示》)
材料二:
(新华社图表,北京,2019年9月6日新华社记者周大庆编制)材料三:
2020年12月14日,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他强调,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减贫事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论坛与会人士深化减贫经验交流,广泛凝聚共识,提振减贫信心,为加速全球减贫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消除贫困,过上衣食无忱、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幸福好日子,是人类共同的理想。看中国,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
世界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贫事业步入“快车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引领下,在无数扶贫干部、基层力量的矢志奋斗下,我国用一组组充满奋斗热情的数据标注出中国减贫的高度和力度。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贫困堡垒被逐个攻破,贫困人口逐年递减,脱贫根基持续得到巩固,中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令世界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看到了希望,提振了信心,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不仅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更是有力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从积极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等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到加强与非洲经济、教育、基建等多领域合作,把更多的“中国经验”分享给需要发展的国家;再到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推动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在做好国内减贫事业的同时,心系贫困人口生存现状,帮助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减贫脱贫、促进其经济和社会发展。
(选自金羊网评《中国的减贫,世界的“加油站”》)(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依次经历了开发式扶贫、救济式扶贫、精准扶贫等不同的历史阶段。
B.中国率先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宣言》中将“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口数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成为世界上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
C.中国之所以农村贫困人口多,分布广,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经济社会基础薄弱。
D.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截止到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低至1.7%。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实难题,发达国家则不然。
B.2011年我国减贫脱贫工作已卓有成效,农村贫困人口低至一亿以下。
C.中国在2020年现行标准下已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D.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贫事业步入“快车道”,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贫困人口逐年递减,贫困发生率低至0.6%。
(3)我国下列措施,不能直接促进世界减贫事业发展的一项是
A.积极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等开展国际减贫合作。
B.加强与非洲经济、教育、基建等多领域合作,把更多的“中国经验”分享给需要发展的国家。
C.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D.控制国内房价,让人民住有所居;抑制医疗收费,让人民病有所医。组卷:23引用:2难度:0.6
六、语言知识运用(10分)
-
9.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
近百年的党史记述了共产党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想与智慧,包含着许多涉及民族、社会、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荣与辱、义与利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有①
A.修齐治平、治国安民
B.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组卷:16引用:3难度:0.6
七、(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有一个相互“怎么看”的问题。是正视还是斜视?是仰视还是俯视?这取决于彼此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关于这个话题,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席话引起了人们广泛共鸣。“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昔日的“老土”已经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综合国力、人文环境等全方位的变化,筑牢了中国自信的坚实基石,给予我们“平视世界”的底气和自信。
假如你是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成员,在模联活动中,作为中国外交官作“平视与自信”为主题的一次演讲,请拟写一篇演讲稿。
[注]①模拟联合国:简称模联,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组卷:28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