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11/7 21: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那么,网络文学是否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
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根本任务,因此他们认为应当致力于器物之变、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借助于文学,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普通平民代替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物形象,整体风格是沉郁的、悲凉的。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的意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生。
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也有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表情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大批通俗化、消遣性的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获得了读者;改革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人有大量的消遣娱乐时间来阅读小说;改革开放以来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使网络文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文化与文学资源;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力,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文化自信,带来了网络文学积极、开朗、乐观的格调。
(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类型小说具有认识和教育的功能,中国网络类型小说也保留了这些文学功能。
B.面对落后挨打的局面,五四新文学试图寻求器物、制度、文化的变革以实现救亡图强。
C.中国现代文学变革,在作品的主人公身份、思想文化、文学形式三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D.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兴起提供了良好环境,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网络文学对娱乐功能和读者体验的重视,传统文学更侧重于将娱乐当做实施教化的途径。
B.现代文学革命批判封建旧文学、贵族文学和山林文学,可见这些文学在精神和形式上无可取处。
C.网络文学同“五四”文学所批判的类型化的通俗小说在形式上有相似处,但在内容上已经与时俱进。
D.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全民文化水平提高,文学的消遣功能大于启蒙意义,文学边缘化成为必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区别
A.前者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计划经济开始转型的形势,后者面对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
B.前者借助网络语境中的表情符号等形成轻松有趣的风格,后者用欧化的语言和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
C.前者借鉴西方文化与文学资源的同时具有文化自信,后者积极地向西方学习民主、科学、自由、博爱等现代思想。
D.前者得益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呈现出积极、开朗、乐观的格调,后者肩负特定的历史使命,整体风格沉郁、悲凉。组卷:18引用:9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答案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面,且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C.青藏高原冰川有4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D.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C.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D.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
(3)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组卷:34引用:4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道三个未知数的算题
[前苏联]巴赫诺夫 莉拉•赫丽赞图莫娃正值出嫁的芳龄,对此她非常明白,所以,出嫁也就相当频繁。
每一位丈夫都给她的生活留下了一点点痕迹。第一个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套单间住房;第二个丈夫给她留下了一个孩子和一辆查波罗什人牌汽车;第三个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他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他要当一个光棍汉。
莉拉卖掉了汽车,撕碎了便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妈妈,把住房留给了自己。现在,这位长睫毛、低嗓门、高胸脯、受过高等教育令人神魂颠倒的美人儿又打算出嫁了。只不过究竟选谁做她的意中人,她一时确定不下来。
候选人共有三位:歌剧芭蕾舞剧院的教员,共和国功勋演员巴尔马科夫,灌溉和土壤改良研究所活水利用实验室的代理主任、工程学副博士兰德林诺夫;还有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奖者、功勋运动员瓦连京•扎鲁巴耶夫。莉拉既然是一个严肃而善于思考的女人,她当然明白,称号并不等于一切,要一块儿过日子的是人,而不是称号。不过,既然有称号,那么和有称号的人过日子不是更好吗?于是,莉拉左思右想,无法断定什么称号更为实惠:是功勋演员,副博士,还是功勋运动员?莉拉只有依靠她那女性的直觉了。她结过几次婚,又受过高等教育,她的直觉受到了锻炼。
每当三位候选人聚在一起时,功勋演员便开开玩笑,副博士便炫耀自己的博学,功勋运动员瓦连京•扎鲁巴耶夫则一声不响地用痴情的目光盯着莉拉•赫丽赞图莫娃。
芭蕾教员一刻也没有忘记瞅准时机提一提灌溉和土壤改良研究所活水利用实验室代理主任只不过是个临时性的职务。可是,兰德林诺夫也不甘示弱,对他接二连三反唇相讥:当代理主任总比在歌剧芭蕾舞剧院没完没了地跳各种双人舞强得多。
巴尔马科夫说着笑话敷衍过去。莉拉•赫丽赞图莫娃哈哈大笑。瓦连京•扎鲁巴耶夫则用痴情的目光盯着她,一声不吭。
莉拉只是故作姿态,装出无忧无虑、高高兴兴的样子,实际上,她哪里顾得上笑,她还决定不下,究竟选择哪一位好呢。
一切都要她细细地权衡。
巴尔马科夫有一辆崭新的“伏尔加”轿车,但他有高血压;兰德林诺夫拥有一幢即将竣工的别墅,而他却患着肝病;瓦连京•扎鲁巴耶夫既没有汽车,也没有别墅,但他有令人羡慕的健康体格。这就要算一算,哪些条件更重要!
为了计算简便,巴尔马科夫的高血压、兰德林诺夫的肝病同扎鲁巴耶夫没有汽车和别墅可以等量齐观。不过,莉拉是个善于思考的女人,她明白,疾病与年龄俱增,而财产则是得来之物,如果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人人都要生病,那么汽车和别墅则只能被幸运儿所获得。
但是,每一位候选人还拥有其他的优点。譬如:巴尔马科夫与文学界有交往,经常写些文章,是颇有名气的实干家。扎鲁巴耶夫长得漂亮,经常出国参加比赛。而兰德林诺夫不仅勤奋地撰写博士论文,而且还有一位胞兄是大百货公司的经理。
不管怎么说,巴尔马科夫与文学界的交往能够同扎鲁巴耶夫的美貌和兰德林诺夫的勤奋等量齐观,不过,如果说出国旅行能同有个大百货公司经理的兄长相提并论的话,那么巴尔马科夫的实干精神比起来显然就逊色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莉拉作为善于思考的女人,她明白——扎鲁巴耶夫不能永远出国,经理的职务不能保留终身,而实干家则永远是实干家,这也不失为一个优点。
总之,巴尔马科夫有“伏尔加”,有高血压,与文学界有往,有实干精神:但不能出国,没有当经理的哥哥。
兰德林诺夫有当经理的哥哥、尚未峻工的别墅、勤奋的精神和肝病,而没有健康的身体。扎鲁巴耶夫则相反,有健康的身体、漂亮的相貌,能出国但没有汽车和别墅。
究竟什么更好呢?
要么,为了计算起来清楚,拿巴尔马科夫的“伏尔加”同扎鲁巴耶夫的出国和兰德林诺夫的勤奋相抵?拿兰德林诺夫的胞兄同扎鲁巴耶夫的健康和巴尔马科夫与文学界的交往相抵?那么,兰德林诺夫的肝病怎么办呢?能不能拿肝病同巴尔马科夫的实干精神和扎鲁巴耶夫的美貌相抵?拿巴尔马科夫的高血压同兰德林诺夫的博士论文相抵?拿扎鲁巴耶夫没有汽车这一点同巴尔马科夫崭新的“伏尔加”相抵?
是啊,莉拉•赫丽赞图莫娃想得越多,问题就越复杂。而时间在一天一天地流逝……事情常常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一年过去了。功勋演员巴尔马科夫荣获人民演员的称号,作为一个实干家,马上迁到了莫斯科。工程学副博士兰德林诺夫不知怎么悄悄地盖好了别墅,写完了论文,乘兴向自己的实验室的女实验员提出了求婚。
这样一来,莉拉就只剩下功勋运动员扎鲁巴耶夫了,他一如既往,仍用痴情的目光盯着她,一言不发……当他终于打破沉默开始说话的时候,才真相大白:他早已结婚,而且并不打算离婚……
唉,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不过,干吗说结束了呢?赫丽赞图莫娃仍然正值出嫁的芳龄。所以,我向一切有名望,有别墅,或者即使患有高血压的男子汉进一言;千万要当心!千万!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即点出正值出嫁芳龄的莉拉“出嫁也有相当频繁”,平淡的叙述语调中,隐含着莉拉的婚姻观念。
B.小说连续运用五个反问句来表现莉拉择偶的纠结,刻画出莉拉微妙的心理,塑造了虚荣浅薄的人物形象。
C.题目“一道三个未知数算题”诙谐而寓意深刻,表明莉拉择偶就像做算术题,表现了其精于计算的特点。
D.小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莉拉的算计,用较少的篇幅描写她无所获的结果,前后明显的反差颇具讽刺效果。
(2)小说为什么要为莉拉设置三位候选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讲述”是小说惯用的一种叙述手段,即作者会偶尔在作品中亮相,流露出作者对人与事的情感或看法。请以本篇小说的最后一段为例,分析“讲述”这种叙述手段的好处。组卷:11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语言基础运用。
①溪水依然在流,青山依然苍翠如烟……可是一个诗意的神话终于还是破灭了。②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强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③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的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④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⑤曾无数次与中原文化以死相拼,这块土地才保持了自己的“淳朴”和“悠然”。⑥也正是这一脉“淳朴”“悠然”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句中两个“依然”,表达作用是相同的。
B.①句中的“终于”一词,可以改为“终究”。
C.删去②句中“西方式”一词,对表达无碍。
D.⑥句加点的部分不能改为“独特的沈从文”。
(2)调整第⑤句词语顺序,使之与第④句衔接更为紧密、顺畅。组卷:23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中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会看轻看淡许多,比如名和利;也会看清看重许多,比如愤与义、国与家。
这是两度出征太空,逐梦星辰的刘洋从天宫归来的一段人生感言,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