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宁夏银川二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教文化源远流长。《周易》便是最早讲家庭问题的。之后,先秦的礼法,汉代的家法,六朝以后出现的家训、家规、家仪,以及近人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述,都属家教的范畴。此外,散见于经、史、子、集等中的大量有关家教的名言、名篇,无疑也是家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中,爱子与教子是一对矛盾。传统家教在处理这对矛盾时坚持“教子义方、严慈相济”的原则。“义方”,指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左传•隐公三年》中说:“爱子,教之以义方。”《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爱孩子,就要教子以义,遗之以义,而不能喻之以利,遗之以利。家庭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实现“养”与“教”的结合,因此传统家教强调严慈相济。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是家教的重要原则,“无教而有爱”,必将铸成大错。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家庭与家族的稳定发展和持续繁荣,因此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教育、以“勤俭”为核心的品德教育及以“耕读”为主体的处世教育构成了传统家教的主要规范。在伦理教育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构成了主要规范;在品德教育中,包括孝亲、明礼、勤俭、慎言等主要规范。此外,在立身处世方面,与古代的农耕社会与儒家崇学重教传统相联系,传统家教重视耕读传家,将耕田与读书看作理想生活方式加以追求,奠定了中华文明中淡泊明志、清廉高洁的生活情趣。传统家教规范中,既有处理家庭、邻里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又有忧先乐后、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当家教规范与家国大义产生冲突和矛盾时,遵循的是舍小德从大德的原则。如清廉在次序上优先于孝亲。战国时齐国田稷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拿来路不明的钱孝敬自己时说:“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廉”“忠”优先于“孝”,传统家教的原则非常鲜明。
          鲁迅在《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一文中说:“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熏陶”一词,贴切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家教“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方法。在传统教育思想中,老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正人先正己”,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素丝”说,都是强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道理。传统家教还注重相机而教。《颜氏家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相机而教既包括因时而教,也包括因势利导,因事而教。孟母“断织”、曾子“杀猪”都是因势利导,田稷母亲拒收非法所得,借机对儿子进行廉洁教育则是因事而教的典范。
    (摘编自都爱红《光大中华民族家教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爱子与教子的矛盾,传统家教坚持教子义方、严慈相济的原则,其中“义方”是教子的内容,“严慈”是教子的方法。
    B.传统家教的主要规范涉及伦理、品德和处世等方面,三个方面既各有侧重点,又共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
    C.清廉在次序上优先于孝亲,实际上是传统家教舍小德从大德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家教规范与家国大义矛盾的方式。
    D.传统教育思想中,道家、儒家、墨家相关人物的表述虽不同,强调的对象也有所区别,但是都强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道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论述《周易》最早讲家庭问题始,一直论述到近人有关家庭教育的观念,有力地突出了中国家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中引用《左传》《朱子治家格言》中的言论,意在阐释传统家教坚持“教子义方”原则,并突出家教中“义”的重要性。
    C.文中讲述田稷母亲教子的故事和引用《颜氏家训》中的话语,目的在于强调教子要相机而教,而且需早教,不要失良机。
    D.本文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提出“家教文化”这一概念及其范畴,然后将家庭教育中的矛盾、规范和方法等作为阐述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家教的教育内容,重点在于对伦理规范、道德品质等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知识文化教育处于次要地位。
    B.传统家教规范关涉的范围很广,从邻里关系到家国情怀,从孝亲到忠贞再到清廉,家教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大。
    C.作者摘录鲁迅书中的话语,是认同鲁迅对教育的功德的认可,鲁迅认为教育的功德,可以在大禹治水的功德之上。
    D.中国家教文化对古人的修身养性、家庭的稳定繁荣和社会的和谐有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现代社会借鉴。

    组卷:10引用:6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元宇宙的初始概念源自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该小说描述的是脱胎于现实世界的一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其中第一次提及了“元宇宙”的概念,一般认为,元宇宙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文学、艺术为载体的古典元宇宙。如,但丁的《神曲》包含了对人类历经坎坷的“灵魂寓所”,一个闭环式的至善宇宙的想象。第二阶段是以科幻和电子游戏形态为载体的新古典元宇宙。经典作品有雪莱夫人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1999年全球上映的影片《骇客帝国》等。第三阶段是以“非中心化”游戏为载体的高度智能化元宇宙。首次标志性事件是美国互联网公司2003年推出的“第二人生”。此后,罗布乐思公司发布兼容虚拟世界、休闲游戏和用户自建内容的游戏《罗布乐思》,瑞典一个游戏开发工作室开发《我的世界》游戏,脸谱公司宣布旗下多人电子游戏成为社交虚拟现实世界等成为第三阶段的重要节点。
          纵观元宇宙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加持。那么,新技术赋能下的第三阶段元宇宙该如何定义?罗布乐思首席执行官认为元宇宙至少要满足8个关键特征,包括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等。马化腾则将元宇宙视为全真互联网。尽管目前对第三阶段元宇宙尚无统一定义,但可以看出,它属于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形态,平行于现实世界,与之互通,但又独立于现实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真实的社交和工作。
          元宇宙现在处于第三阶段中后期发展阶段,其主要表征体现在以网络和算力技术、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显示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等技术集群赋能下的虚拟生态构建。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开始尝试对元宇宙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新尝试,比如:虚拟演唱会、虚拟教育、虚拟金融、虚拟研讨会、虚拟创作等。元宇宙的第三阶段发展起始于游戏,而随着以游戏为主体的基础设施以及框架日趋成熟,游戏与真实世界的边界将开始走向消融,可以想象的是,未来人们将有可能切换身份,穿梭于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甚至可以在元宇宙中学习、工作、交友、购物、旅游。
          但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很多专家与业内人士为此也提出了他们的担心,比如:如何确定元宇宙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如何制定元宇宙内在的经济规则?怎样避免元宇宙内在垄断?如何维系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正面互动关系?等等,面对现在爽手可热的元宇宙,有人也提出了质疑:“这是拿未来数十年都未必能实现的科技幻想,来弥补现在的创新枯竭”,因为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对元宇宙的畅想可能都过于超前,不仅因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还有很大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甚至虚拟经济体系等关键要素都还只是纸上谈兵。
          鉴于此,主流媒体当下要避免跟风炒作元宇宙概念,合理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元宇宙,可以尝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元宇宙进行深入讨论,进而提升公众对元宇宙的理性认识与科学认知,同时,元宇宙作为人类社会对新媒介的探索,为其提供了个体连接的新范式。它对于大众媒介的发展给予了某种目标性的定位,特别是对主流媒体的发展给出了定位的转向。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当元宇宙的技术、系统、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伦理、道德等条件趋于成熟时,主流媒体可协调政府、科技公司与公众共同参与元宇宙的建设,尤其是需要帮助公众建立现实世界与虚拟环境间的健康互动关系。
    (摘编自韩韶君《数字化生存:新技术赋能下的元宇宙缘起、发展与启示》,2021年10月12日人民网研究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载体的不断变化,元宇宙可分为古典元宇宙、新古典元宇宙和高度智能化元宇宙三个阶段。
    B.脸谱公司宣布旗下多人电子游戏成为社交虚拟现实世界是元宇宙进入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C.第三阶段元宇宙属于人类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数字化生存状态,既独立于现实世界,又与之互通。
    D.元宇宙发展到当今时代,离不开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显示技术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加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宇宙的概念始于1992年,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变化,其内涵和当初所说的元宇宙已经完全不同。
    B.作者就元宇宙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的诸如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内在垄断等方面的风险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C.在元宇宙第三阶段中后期,人们可以穿梭于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在元宇宙中学习、工作、交友、消费。
    D.虽然对元宇宙的畅想可能都过于超前,但是后疫情时代人们尝试对元宇宙进行深入的探索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不同群体应该如何参与元宇宙的建设。

    组卷:11引用:6难度:0.2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京砖
    顾盛红
          干窑自古是个窑乡,相传从秦汉以来就有烧砖制瓦的传统,俗称“千窑之乡”。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误将“千窑”念作“干窑”,后以讹传讹,沿用至今。
          干窑与普通的砖窑不同的是,它不光生产造房子的砖头和瓦片,也盛产京砖。京砖用料考究,制作工艺复杂,为皇家专用。如今,“嘉善京砖”“干窑瓦当”已被列入嘉兴市、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砖窑大多临水而筑,一是为了挑水的方便,二是为了运输的方便。当年,窑洞旁的市河里停满了运输的船只,堪与《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媲美。
          干窑的老根和老周是同村人,以前穷窑工出身,自然懂识别砖瓦,也喜欢收藏砖瓦。几十年来,他们收集的砖瓦堆成了小山。
          晚上,炒一盘螺蛳和一碟花生米,两人便一起喝喝小酒,聊一下当日收获,也聊一下以前窑工的生活和一些民间传说。
          聊得更多的是,这块砖是从人家拆掉的房子里捡来的,那片瓦是从乡下砖窑那里收集来的。他们也常常为某块京砖或某块瓦当纹饰的归属年份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老周在雨天开着电瓶三轮车去乡下收瓦片时,不小心撞上了电线杆,撞得人仰马翻。所幸有人路过报了警,将他送至医院。因为伤势严重,老周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老根闻讯后赶至医院,看着身上插满管子昏迷不醒的老周,不禁老泪纵横。
          老周的老婆抹着鼻涕眼泪向老根诉苦:“重症监护室医药费很高,我们家又没啥钱,这可怎么办呀?”
          老根沉思片刻,眼睛一亮,对她说:“上次老周从河中捞起了一块大京砖,很值钱的,你带我去看看吧。”
          老周的老婆把他带到一堆破砖瓦跟前:“你自己找吧。”
          老根从角落里找到了一块京砖,对她说:“就是它了。”老根带走了京砖,二话不说,从亲戚那里借了五万,帮老周付了医药费。
          老周出院后,惦记着那块从河中捞起的京砖,说是他的心头肉,但想到老根临危救急,帮他付了医药费,也无话可说。
          老根的儿子开了一个厂,是生产机械配件的,配件是智能机器人身上的一个零件。有一次,老根儿子单位的那批货出现了质量问题,导致整批机器人出现了重大问题,被索要巨额赔偿。
          老根坐在那堆砖瓦前不断地抽烟,地上堆满了烟屁股。
          老周提了一袋钱,来到跟前说:“老根,这里有八万,我想把那块京砖赎回来。”
          老根沉默了片刻,默默地接过钱袋。老根儿子的事慢慢地解决了,老周也松了一口气。老根帮儿子度过经济危机后,让老婆弄了一碟花生米、一盘蒜泥黄瓜。在当初一起出过苦力的一座废弃的干窑里,老根喊上老周喝小酒,没喝几口两人就都醉了,抱头痛哭起来。
          其实两人都知道,那块京砖是明末清初的民窑货,价值不到五百块。
    (《羊城晚报》)(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干窑自古是个窑乡”,从“乾隆皇帝下江南”讲起,交代了干窑悠久的历史,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增加了小说的意蕴。
    B.小说以“京砖”为线索贯穿全文,“京砖”是老根老周相互帮助而又不说破的巧妙媒介,是小说情节展开的关键。
    C.老根儿子单位的货出现了质量问题,被索要巨额赔偿。作者对这件意外变故的叙述,其目的在于突出老一辈诚实守信的美德。
    D.本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的展开看似波澜不兴,结局却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局”的处理方式。
    (2)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老根老周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有人说,好的小说结尾既要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本文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组卷:7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如图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四川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徽标,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角度解说两个徽标的相同点。要求:不超过90个字。

    组卷:15引用:5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语文课上,围绕“境遇与心态”的话题,大家讨论热烈。
          甲同学:苏东坡历尽波折,却随遇而安,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乙同学:屈原忠而被谤,内心不安,《离骚》便是“忧愁幽思而作”。
          丙同学: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欧阳修却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老师:是随遇而“安”,还是随遇而“不安”?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学会正确地认识、抉择与平衡。请大家认真思考,明天分享自己的心得。
          听了同学们与老师的发言,请你为明天的分享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