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2016年单元测试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题: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组卷:20引用:2难度:0.9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5.下列组加点词语,不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7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2)本诗以何种表达方式抒发何种情感。
     

    组卷:10引用:1难度:0.3
  • 19.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徒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谈必孙吴             推:推崇
    B.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将:让……为将
    C.月粟万计             靡:倒下
    D.士及麾下去           遁:逃跑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尤善谈         而不霸者,将劣也
    战而不知       士诚以为,俾为将
    A.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不同
    B.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也相同
    C.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相同
    D.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也不同
    (3)下列加点的虚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甲兵莫利姑苏                 遂募兵钱塘
    B、而不霸者,将劣也。          无赖徒皆起从,得官者数十人
    C、今大王将,皆任贱丈夫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D、国朝争雄,兵未决             士尝游钱塘,无赖懦人交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结党营私,挥霍享乐,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B.吴士善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又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败名裂。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深得张士诚重用,但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强兵用兵,一战即溃,自己也被俘被杀。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②形势莫便于姑苏。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羞耻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于其身也,耻师焉/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不传也久矣/师道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人非生而之者,孰能无惑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组卷:3引用:1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