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8 0:0:2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26分)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但王熙凤并未在意,整个荣府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
(2)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布局数千年变化不大。林黛玉进入贾府时,“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以明清标准,一射之地明确有130步,由此可知《阿房宫赋》中“
(3)面对中秋美景,心怀不同,感触自然也不同。张孝祥内心悠游自在,感到文字无法传达他所看到的月夜洞庭之景,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只能啧啧赞道“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 )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 )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 )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 )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犹 还 就 也 B.乃 还 就 并 C.乃 仍 又 也 D.犹 仍 又 并
A.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才觉利害。
B.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C.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才觉利害。
D.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更觉利害。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女子,一个寻常而鲜活的女性世界,它首先是美的。花团锦簇, ,红楼女性的形貌美、才智美、性情美以及不同年龄特有的风神美,都在书中绽放异彩。然而,没有一个女子是尽善尽美的。红楼女子的美,绝不集于一身,( ):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红楼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项优势,( ),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就像作者在第一回里借石头之口所 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 ,而是一群或情或痴的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各有一份善良,各有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个别的、互补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 ,少有重合,鲜有雷同,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光溢彩 宣告 样板 光怪陆离 B.金碧辉煌 宣扬 模板 斑驳陆离 C.流光溢彩 宣扬 样板 斑驳陆离 D.金碧辉煌 宣告 模板 光怪陆离
(3)下列能补全《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A.宴宁府 宝玉会秦钟 B.埋香冢 飞燕泣残红 C.牡丹亭 艳曲警芳心 D.潇湘馆 春困发幽情 排行
性别一 二 三 四 女 元(原)春 迎(应)春 探(叹)春 惜(息)春 男 贾珠(株) 贾琏(连) 贾 贾环(宦)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整本书阅读。(本题共1小题,6分)
-
8.阅读《红楼梦》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语段一:
探春因又接着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不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语段二:
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帐房的辖制,又不与凤姐去算帐,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都齐声说:“愿意。强如出去被他们揉搓着,还得拿出钱来呢。”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也都喜欢起来,口内说:“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贴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坐吃三注的!”
贾探春的改革措施为什么能得到下面“老妈妈”的拥护,请你用《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6引用:3难度:0.7
六、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从材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作。
“痴”本是一种生理疾病,意为呆傻之状;魏晋时期,“痴”逐渐由贬义词变成带有智慧色彩的褒义词;到明清时期,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将“痴”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发展……
(1)请以“红楼最痴人”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2)如果把你所在的班级比作大观园,你和你的同学又在书写着怎样的青春故事?请以“痴人×××”为题,写一篇记人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如选后一题,×××应用化名);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