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8 0:0:2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26分)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但王熙凤并未在意,整个荣府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
     
     
    ”,极尽奢华,沉迷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假象中,最后落得个“盛筵必散”的下场。
    (2)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布局数千年变化不大。林黛玉进入贾府时,“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以明清标准,一射之地明确有130步,由此可知《阿房宫赋》中“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建筑之密。
    (3)面对中秋美景,心怀不同,感触自然也不同。张孝祥内心悠游自在,感到文字无法传达他所看到的月夜洞庭之景,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只能啧啧赞道“
     
     
    ”;林黛玉则触动身世,倚栏垂泪,开口便是“寒塘渡月影,冷月葬诗魂”,预示着她的不幸命运。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  )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  )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  )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  )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犹
    B.乃
    C.乃
    D.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才觉利害。
    B.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C.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才觉利害。
    D.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更觉利害。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女子,一个寻常而鲜活的女性世界,它首先是美的。花团锦簇,        ,红楼女性的形貌美、才智美、性情美以及不同年龄特有的风神美,都在书中绽放异彩。然而,没有一个女子是尽善尽美的。红楼女子的美,绝不集于一身,(  ):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红楼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项优势,(  ),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就像作者在第一回里借石头之口所        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         ,而是一群或情或痴的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各有一份善良,各有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个别的、互补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        ,少有重合,鲜有雷同,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光溢彩 宣告 样板 光怪陆离
    B.金碧辉煌 宣扬 模板 斑驳陆离
    C.流光溢彩 宣扬 样板 斑驳陆离
    D.金碧辉煌 宣告 模板 光怪陆离
    (2)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下列能补全《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回目的一项是
     

    A.宴宁府 宝玉会秦钟
    B.埋香冢 飞燕泣残红
    C.牡丹亭 艳曲警芳心
    D.潇湘馆 春困发幽情
    (4)有人推测贾宝玉的大名应为“贾珏”,请你根据如表写出两条他判断的依据。
    排行
    性别
    元(原)春 迎(应)春 探(叹)春 惜(息)春
    贾珠(株) 贾琏(连)
     
     
    贾环(宦)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整本书阅读。(本题共1小题,6分)

  • 8.阅读《红楼梦》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语段一:
          探春因又接着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不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语段二:
          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帐房的辖制,又不与凤姐去算帐,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都齐声说:“愿意。强如出去被他们揉搓着,还得拿出钱来呢。”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也都喜欢起来,口内说:“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贴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坐吃三注的!”
          贾探春的改革措施为什么能得到下面“老妈妈”的拥护,请你用《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16引用:3难度:0.7

六、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从材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作。
    “痴”本是一种生理疾病,意为呆傻之状;魏晋时期,“痴”逐渐由贬义词变成带有智慧色彩的褒义词;到明清时期,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将“痴”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发展……
    (1)请以“红楼最痴人”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2)如果把你所在的班级比作大观园,你和你的同学又在书写着怎样的青春故事?请以“痴人×××”为题,写一篇记人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如选后一题,×××应用化名);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