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一中高考语文调研试卷(4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潘平格《求仁录》开篇说:“孔门之学,以求仁为宗。”也就是说,孔门之学与教,都是围绕“仁”这个核心之核心来生发的,求仁是孔门人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一方面由近及远,下学上达,学以成人,学以致道,求仁得仁,超凡入圣,成就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内圣外王,修已安人,成已成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实现理想社会。
具体说,“下学”指形而下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是孔子当时为学生们开设的六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的目标是学做人。正如杜维明所说:“在儒家看来,学就是学做人。”《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讲了为学的次第,首先是做人,在生活中修行仁道,其次才是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六艺”是全面的人格成长教育,基本目标是做人,最高目标是造就君子,成就圣贤。“下学”还需要“上达”,以学致道,上达天道。《论语•子张》中孔子有两句话:“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肆”是百工学习制作器物的地方,百工在这里面观察、学习、制作、揣摩,最后制作器物,而君子与百工不同,君子之学不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艺以谋生,而是要下学上达,进而至于道的境界。“君子不器”君子不能仅仅满足于器物层面,君子是道的担当者、守护者。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儒家修学不在屏除人事,而要紧功夫正在日常人事生活中求得锻炼。只有刻刻慎于当前,不离开现实生活一步,从‘践形’中求所以‘尽性’,惟下学乃可以上达。”
作为贯通内圣外王的“仁”,如何在实践中贯通内外?即推己及人,成已成人。在孔子看来,“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和基本途径,实践“仁”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就是“忠恕之道”。《论语•雍也》载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此为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即成已成人,孔子称之为“忠”。《论语•颜渊》记载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即将心比心,孔子称之为“恕”。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统而言之,忠恕是仁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仁”的具体途径。所以冯友兰说:“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者也。”
冯友兰说,“实行忠恕即实行仁”,“孔子一贯之道为忠恕,亦即谓一贯之道为仁也。”“孔子每每即事以论心,即心以推事,本末内外,一贯以之。”因此,“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通透于其个体生命的成长之中,由下学而上达,上下通彻;由内圣而外王,内外贯通,于是造就了至圣的人格境界。孔子的“仁学”就是这样构建起来的,并为传统儒学奠定了基本规模和诠释方向,对今天重建新儒学思想体系具有正本清源、返本开新的意义。
(摘编自韩星《<论语>仁学体系新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人一直把求仁作为人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方法,一切行为以“仁”为准则。
B.孔子开设“六艺”的目的首先是要学会做圣人,而后才是学习书上的文化知识。
C.孔子忠恕之道即“推己及人,成已成人”是实现内圣外王的“仁”的具体途径。
D.孔子认为,“仁”通透于每个人生命的成长之中,下学而上达,终至至圣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论语•子张》的话语目的在于论证君子与百工的相异之处即求道。
B.文章在诠释孔子的“忠恕之道”时,提及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全面而透彻。
C.文章中“下学而上达”侧重内涵的论述,而“内圣外王”更侧重于方法的论证。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再层层递进地分析观点,最后指出其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之学的“仁”既有由下而上的一面,又有由内而外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修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求得锻炼,才能到达“尽性”之地,即下学方可上达。
C.冯友兰关于“仁者”的观点与孔子所说的“忠恕之道”是相通的,即推己及人。
D.只要了解了孔子“仁学”的构建过程,就能使新儒学体系的重建正本清源。组卷:8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随着秋粮入库,我国粮食生产在克服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及农业自然灾害偏重的情况下,继续获得了丰收。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中国农业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促进世界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通过农业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19年达到59.2%,实现了“藏粮于技”,保证了粮食安全。同时,我们也非常清楚,现代农业技术等还需不断原始创新,使核心技术最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确保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摘编自《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央广网2020年10月16日)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党中央对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充裕的粮食供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当前,从国际上看,受蝗灾、洪水、病菌等自然灾害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及分布受到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从国内看,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农业产业和农业科技在世界粮食生产领域的比较优势不明显、人均耕地拥有量不高等原因,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由于劳动力等粮食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多重压力。这些情况都对维护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势在必行。
从本质上看,餐饮浪费现象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践踏,违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必须把节约粮食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们的节约习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使节约粮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夯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摘编自李后强《使节约粮食成为自觉行动》,《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9日)材料三:
越是农业生产形势好的时候,越不能麻痹松懈,越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强化政策保障,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丰产又增收的实惠,才能有效保护种粮积极性。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端牢中国饭碗,需要进一步推动完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一国公民的粮食权得到保障,是他们享有其他方面人权的基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坚定地承担起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责任,既立足自身,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又放眼世界,积极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
(摘编自《端牢中国饭碗完善全球粮安治理》,《北京青年报》2020年10月16日)(1)下列对粮食安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供给,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B.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的充裕供给功不可没。
C.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公民享受人权的基础,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D.在粮食安全方面,中国既解决了我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又积极参与全球粮食事业,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9.2%,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
B.节约粮食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餐饮浪费现象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C.任何时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都不能松,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但也不能麻痹松懈,放松警惕。
D.当今世界,粮食安全情况依然严峻,我国粮食安全受世界各种因素和国内农业发展情况的影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仍任重道远。
(3)虽然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但是也面临挑战,应对挑战,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2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哑巴会唱歌
周尚俊
老家有句土语:看不起的哑巴会唱歌。老家就有个会唱歌的哑巴。
我的老家在山里,这里山大沟深,卯梁纵横,纯属浅山地区,靠天吃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公社化土地集体耕种,生产队安排给哑巴的工作是田间管理员,其职责就是保护农田。
这个决定简直让我们这些少年儿童高兴坏了。此前生产队安排的田间管理员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壮劳力,对别人管得异常严格。不会说话的哑巴当田管员,任由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忽悠吧!
哑巴是在麦田泛黄,庄稼成熟的关键时期走马上任的。一天,我们五六个小伙伴不约而同地赶上毛驴到离村庄最远的名叫鹰高嘴的地方放毛驴,大家各自撒开毛驴,钻进豌豆地摘豌豆瓣。咀嚼着鲜美的绿色食品,呼吸着清新的宜人空气,简直令人陶醉。可是,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田管员哑巴提着一根棍子朝我们的方向大步流星而来。哑巴身高马大,气宇轩昂,神情庄重。我们迅速钻出豌豆地,快速骑上各自的毛驴,飞快地逃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二天,我们几人约好,到名叫塔蓝山的地方放驴,哑巴纵有三头六臂也鞭长莫及。然而出乎意料,我们刚钻进麦子地,哑巴似天兵一般,出现在地边。我们丢下毛驴,落荒而逃,直到下午才偷偷地去牵回毛驴。
我们对哑巴怒目切齿,恨之入骨。
哑巴当上田间管理员工作一个月后,一块块庄稼地井然有序,错落有致;一个个麦穗头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就连原先靠近草地,容易被羊牲口们践踏的庄稼地也完好如初。
生产队干部对哑巴赞不绝口、表扬有加,社员们对哑巴奉若神明、肃然生敬。哑巴更是踌躇满志。自从他担任田间管理员以来,从没看见他背过一次背篼,没看见他的家人摘过一个穗头。每天傍晚,生产队大场上闲人们聚集在一起说长论短,他都是在众人的眼前空手而归,手里拿的永远是那根棍子。
第二年的夏秋时节,由于雨水充沛,风调雨顺,加上哑巴的田间管理到位,庄稼长势喜人。田野里小麦、青稞、豌豆密密层层,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小拇指大小的豆角鼓鼓胀胀。燕子们欢天喜地地在田间的上空振翅翱翔,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在农田的周围评头论足。我们垂涎欲滴,蠢蠢欲动。七八个伙伴商量好,利用早晨哑巴睡觉的时间,去地里偷摘。
那天,天刚麻麻亮,我们轻装上阵,偷偷摸摸地钻进了名叫岭背后的一块豌豆地。
豌豆郁郁葱葱,棵棵秆壮叶旺,肥大的豆瓣昂首挺胸,令人心醉。我们欣喜若狂得意忘形地陶醉,手疾眼快地采摘。忽然,山坡上响起一声声“啊吧啊吧”的吼叫声,哑巴来了,我们毛骨悚然措手不及。转身逃跑之际,哑巴似从天而降,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我们每个人。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心惊肉跳。哑巴看见了每个人,如果哑巴告到生产队,告到学校,扣了家里来之不易的工分,我们将会经受极大的惩罚。
胆战心惊地呆了四五天,家庭的生活涛声依旧。第五天小六子悄悄钻进我家,他鬼鬼祟祟的说,早晨他和阿妈去邻村亲戚家时看到了哑巴,哑巴一如往常,还客客气气地和阿妈打了招呼,丝毫没有那天的事一样。
哑巴田管员没有告诉任何人。我们虚惊一场,躲过一劫。
然而,我们的心中又疑点重重,一个聋子,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哑子,为什么对我们的行为一清二楚,对我们的防范如此缜密。
后来,我们才知道,哑巴对家家的大人有很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对户户的孩子有独特的看法和判断。他对村庄的一切明察秋毫,任何有悖于生产队的事,他都无所不知;任何违反田间管理规定的行为,都逃不脱他的法眼。
多年后我们才清楚,哑巴当年为了让我们逃跑,故意跳下梯田埂,扭伤了脚腿,在生产队干部面前他表现得责无旁贷,奋不顾身。他觉得孩子们偷摘粮食与贼偷是两回事,是孩子们顽皮的天性使然。
两年后,我们一批孩子到不同地方的学校上学。上学前,哑巴特意到我们家串门,比划哼哈了半天,叔叔翻译。大意是说,我们村庄虽然在这个穷乡僻壤,但孩子们都念了书,都会有出息。他不再当这个惹人嫌的田管员了,准备回家种田。现在农村已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的土地分到了一家一户。三四十年后,他们也将离开这块土地,到更好的地方生活。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去年到老家,家乡的一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哑巴的预言丝毫不差。我们这些偷摘麦穗豆瓣的毛头小子,步入了中年岁月,过上了很好的生活。
田间管理员哑巴没有上过一天学,读过一天书。他的世界,没有声音,没有语言,一片寂静。然而,他分明能用眼睛听到一切,用眼神表达一切,用眼光洞察一切,用行动歌唱一切。
(选自《文学港》2020年9期,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哑巴主要运用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比喻等修辞;同时通过孩子、干部、社员的不同态度侧面烘托,使人物形象丰满。
B.题目“哑巴会唱歌”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同时暗含抒情的意味,表达了赞美之情;结尾“用行动歌唱”解释了题目。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同时用孩童视角描写哑巴,“似从天而降”等描述,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小说用“公社化”“联产承包”简略交代了时代的变化;用“毛头小子过上很好的生活”交代了生活的进步,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2)哑巴的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文中景物描写有多方面作用,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组卷:8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将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10月17日经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该法将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订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网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组卷:1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20年10月,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网帖上了热搜。文中,作者号称花500元“入群费”,潜入魔都名媛群,用群聊记录,揭开了“名媛”们的真面目:40个人一起拼豪华酒店拍照,几个人拼一双二手名牌丝袜,60人每人100元拼团法拉利拍照,每人背几天拼租来的奢侈品包包……
②“不偷不抢,花的都是自己辛苦工作挣的钱,都是正常消费活动,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一位“名媛群”里的姑娘这样回应。
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发现,有多起通过网络展示伪装成“白富美”,在微信朋友圈炫富、展示虚假投资收益,从而给目标对象下套的案例。
④专家认为,消费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消费主义是不值得被过度崇尚的,“‘名媛拼团’行为没有违法,但是应该大家共同努力,扭转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
你是怎么看待“名媛拼团”现象的?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5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