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二(上)调研生物试卷

发布:2024/12/3 0:30:2

一、选择题

  • 1.图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为细胞与内、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1引用:2难度:0.7
  • 2.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⑤为相关的细胞或液体,其中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6
  • 3.2021举重亚锦赛比赛首日,中国选手创新世界纪录。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伸肘动作的反射弧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2引用:5难度:0.5
  • 4.继1:1战平阿曼队后,中国男足再次和澳大利亚队战平。下列有关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机体发生的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9引用:3难度:0.8
  • 5.激素甲和激素乙是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重要激素,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5难度:0.7
  • 6.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4难度:0.7
  • 7.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了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病机理如图甲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同时甲状腺激素不影响该抗体的分泌,机理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8.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9.已知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相互识别后,可完成抗原呈递过程。与CD28分子相比,癌细胞膜上的PD-L1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的亲和力更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8引用:5难度:0.5

二、非选择题

  • 28.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有加速下降的趋势,许多特有的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某一沿江地区建设了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湿地风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湿地的水域中有处于挺水层、浮水层和沉水层的不同生物,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这样的结构对群落的意义是
     

    (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通过
     
    散失,剩下的能量中,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
     
    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流入
     
    营养级。
    (3)能量流动的特点为
     
    。研究能量的流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我们建立了稻-萍-蛙的立体农业生产方式,这样对于我们利用能量有什么意义?
     

    (4)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使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如今,人们通过实施禁渔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使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从上述实例可以发现,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
     

    组卷:7引用:2难度:0.7
  • 29.红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其地上部分的支柱根和气生根非常发达。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固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温室效应问题中起重要作用。
    (1)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可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具有
     
    的特点。
    (2)补种红树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无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浸淹、抗逆性强等特性,可作为红树林的造林先锋树种引入,引种前应进行综合评估。
    ①盐度是影响红树植物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
     
    ,结果表明
     
    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
    ②为评估比较无瓣海桑林与本土红树林的固碳效率。科研人员查阅我国某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察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
    林型 平均树高/m 丰富度指数/S 每株生物量(kg•株-1 植株密度/(株•hm-2 植被碳密度/(t•hm-2
    1.白骨壤灌木林 2.33 1.37 9.00 11733 46.48
    2.桐花树灌木林 2.41 2.23 4.65 23855 48.83
    3.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 4.40 2.90 9.82 17960 77.61
    4.无瓣海桑乔木林 6.29 1.56 19.76 4225 36.74
    结合考虑植被类型和表格数据,分析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的原因是
     

    (3)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确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哪些措施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至少答出两点)

    组卷:6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