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9引用:4难度:0.6
  • 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机体会出现的变化是(  )

    组卷:19引用:1难度:0.5
  • 3.呋塞米是一种利尿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它能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6
  • 4.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皮质醇释放增加,引起DNA损伤,诱发细胞癌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3难度:0.7
  • 5.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其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6.植物能通过感知外界光照变化,调节脱落酸和赤霉素合成,保证冬天(短日照)休眠、夏天(长日照)生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6
  • 7.桔小实蝇成虫在很多水果果实中产卵,幼虫蛀食果肉,严重影响水果产量和质量。在治理虫害时,往往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寄生性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桔小实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6
  • 8.如表是我国第7次人口普查全国(31省市)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年龄 人口数(单位:人) 比重(%)
    总计 1411778724 100.00
    0-14岁 253383938 17.95
    15-59岁 894376020 63.35
    60岁及以上 264018766 18.70
    其中:65岁及以上 190635280 13.50

    组卷:5引用:1难度:0.7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 23.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肌肉酸痛、头晕等疲劳症状。研究发现疲劳的发生跟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纤维间形成的特化突触)处的代谢有关。如图为神经肌肉接头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有关结构。请据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
     

    而积累了大量的乳酸,该物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2)图中
     
    (填图中的标号)等结构共同构成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当兴奋传递至轴突末梢时,③中的ACh通过结构[
     
    ]
     
    被释放到⑤中,该过程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3)⑥上的ACh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当其与ACh结合时,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会引起
     
    ,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起肌肉收缩,反之则肌肉舒张。
    (4)为了进一步探究产生疲劳的原因,某研究团队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重、年龄等身体状况相似的雄性大鼠若干只,实验规定每只大鼠的左、右腿分别代表疲劳腿和兴奋腿,用电持续刺激左腿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样品直到疲劳状态,对右腿
     
    。然后分别做冷冻处理。
    ②测定腓肠肌神经肌肉接头处乳酸光密度值(该值越大代表乳酸浓度越高)、乙酰胆碱浓度、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浓度,求得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
    样品 乳酸光密度(μg/mL) 乙酰胆碱浓度(μg/mL) 乙酰胆碱酯酶浓度(μg/mL)
    左腿样品 0.506 0.784 0.430
    右腿样品 0.421 0.364 0.430
    据上述结果推测乳酸的产生是肌肉疲劳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产生乳酸的呼吸方式产能不足,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另一方面,乳酸的堆积会导致
     
    ,从而导致肌肉不能正常工作。
    (5)跑步是时下流行的健身方式之一,为避免运动疲劳,请结合题意,为跑步者提两点具体的合理建议:
     

    组卷:7引用:1难度:0.6
  • 24.青藏高原是最重要的牧场类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数量过多对草地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时用
     
    法,若经过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偏
     
    (填“多”或“少”)。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原鼢鼠进行防治,效果如表。人工捕杀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种群的
     
    控制高原鼢鼠的种群数量;造林整地是通过降低
     
    实现降低种群密度的目的。为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往往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根据表格,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组合方案是
     

    不同防治措施对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造林整地 药物治理 人工捕杀
    整地方式 整治前 整治后 药物种类 整治前 整治后 捕杀月份 整治前 整治后
    ①块状 70 60 ⑤药物A 62 24 ⑨5月 53 36
    ②鱼鳞状 67 55 ⑥药物B 57 34 ⑩8月 61 48
    ③水平沟 72 54 ⑦药物C 58 37
    ④对照 69 174 ⑧对照 54 141
    (2)高原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植物组成。
    群落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类型为
     
    演替。在3~6年阶段,群落内“其它一年生植物”生物量占比呈现
     
    趋势,说明“其它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处于
     

    (3)为研究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对某地区进行了区域划分,图2中CK(对照)、A、B、C、D表示不同土丘密度的区域,“黑点”表示土丘。图3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结果显示
     

    (4)基于上述研究及种间关系等,写出两点高原鼢鼠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组卷:4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