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三(下)第七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城文化底蕴深厚。只有真正理解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才能发自肺腑、身体力行地去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始终面临着三大问题:生存、秩序和传承发展。长城的出现和存在,与此密切相关。生存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本。作为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修筑,最初的动力便是解决生存和安全问题。
秩序是一个永恒追求。农耕和游牧,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经济类型,彼此有着强烈的冲突和互补。资源互换,通常有抢夺、贸易这两种方式。如果抢夺成为一种常态,战争就会越来越多。长城的修筑,构建了良好的秩序。农耕民族在长城里面种地,游牧民族在长城外面放牧,二者通过长城成千上万的关口来进行贸易。这样,就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由此可见,修筑长城时,垒起坚固的城墙,封闭是手段,交流是目的。
传承发展才能走向未来。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这样一种辩证关系,耐人寻味。几千年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样的碰撞、融合中发展进步的。修筑长城,体现了对长城之外生活族群的承认,代表着一种共存共生、融合发展的关系。长城内外,是独立存在、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长城,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这一文化情结的表达。长城的每一块砌砖、每一块垒石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愿望。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人类的发展,也应当以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如何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且造福社会?首先,要把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广,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清了文化的根、生命的源,爱国就变得自然而然、发自肺腑了。长城,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其次,要把长城保护落到实处。排除长城险情,保护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风貌,通过修缮防止墙体继续坍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信息。换言之,长城修缮应以现状保护和最小干预为原则。长城保护的形势,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好,但与客观需要相比,我们的重视和努力还远远不够,除了加速培养专业人员,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及参与,如让祖祖辈辈生活在长城脚下的农民,能够因为长城保护和利用而受益,过上更好的生活。除此之外,还要把长城旅游做实,把长城故事讲好,尽可能将长城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艰难、很繁重,但也迫切需要!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材料二:
长城,巍峨峻拔,气势磅礴,纵横十万余里,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历史结晶,表现了伟大的民族创造力,是世界历史文化奇迹。长城,穿越时空,历经沧桑,上下两千余年,见证和伴随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要想研究长城文化,必须关注和回答一些问题,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那么中华民族为何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筑长城?只有读懂长城,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长城成为中华各民族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带。长城以北,主要是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长城以南,主要以农耕民族为主,二者以长城为纽带,共同创造演绎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长城在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沿河西走廊修筑长城,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汉宣帝又设置西域都护等,这些措施进一步保障了丝路贸易交往的安全,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
围绕长城,还产生了数不清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关长城的诗词歌赋、铭记碑文、民间传说、楹联匾额、雕刻建筑等,以它们独特的内容和风格,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加熠熠生辉。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今天,我们研究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不能不研究长城文化。研究长城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弘扬其内蕴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长城文化极为丰富,而且不断地充实着新的内容和特色。今天,我们既要努力打造夯实新时代的绿色长城,又要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为小康社会筑稳保障长城;既要着眼实现强军梦,为民族复兴筑牢钢铁长城,又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建设,筑牢社会和谐稳定长城,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编自宋圭武《研究长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筑长城为华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构建了良好的秩序,进而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
B.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广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促进长城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走向世界。
C.从时、空角度看,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D.中华民族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筑长城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给世人留下的封闭、保守的印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格局,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B.以现状保护和最小干预为原则修缮长城是把长城保护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长城修缮应当杜绝回砌。
C.推进长城保护形势不断向好,除了思想重视和主观努力,还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参与。
D.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长城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应当也必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充实。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一关于“长城的出现和存在”的原因的一项是
A.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唐•汪遵《咏长城》)
B.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张英《家书》)
C.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唐•陆畅《题悟公禅堂》)
D.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4)材料二作者宋圭武先生认为,“只有读懂长城,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读懂中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长城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5)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思考,简要说明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如何“发自肺腑、身体力行地热爱长城、保护长城”。组卷:5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石榴 元宵夜。
毛尖儿往飘窗那儿轻悠悠地看了那么一眼就吓了一跳。
倒不是真的害怕,是有点儿兴奋。她干脆坐了下来,隔着窗玻璃再看。只见十字路口向四个方向的延伸线上,行人丝丝缕缕,向交叉点上聚集,他们缓慢地移动着。毛尖儿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看起来马上就要密集、庞大的队伍,它带着一股子表述不清的力量——从四面向中心,或者说从外向内,悄然地凝聚着、变化着,挺耐看似的。九楼以下灯火通明,各种各样的花灯沿着街道亮起来,满世界繁华绚烂起来。但黑夜仍然是主导,虽然鞭炮时时炸上藏蓝的夜幕,还有骤然暴亮的“大呲花”,然而夜幕却依然压了下来,当然华丽丽地压了下来。
“讲道理,真的是个不一样的夜晚呀!多么豪华的夜晚哟!”毛尖儿完全兴奋起来。她冲下楼去。楼下的单元门外就是她和闺蜜青青、晓庄相约之处,她们相约玩个通宵,先看花灯,然后去音乐酒吧,再去吃烧烤、打台球。三个刚刚行过成人礼的女孩子哟!
毛尖儿一脚迈出单元门,还没有站稳,人就被卷走了。街上此时此刻的情形和她在九楼家中俯瞰到的大不相同。主街道上的行人已成洪流,毛尖儿即刻丧失掉了自主能力,被裹挟其中,就像是一滴水在江河当中,只能随波逐流。
毛尖儿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呢,就是说,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青青和晓庄只在她脑子里一闪而过,先玩起啦!毛尖儿也顾不得找朋友了,猜也猜得出来,她们必定被人流阻隔在什么地方了。
毛尖儿两手抓着手机,左拍右拍,不停地发着朋友圈。也不知过了多久,毛尖儿的胳膊酸了,手冻得失去了知觉,可是她发现人和人之间已经没有一丝空隙了,她的胳膊居然架在空中难以收回!毛尖儿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右手放下来,插进羽绒服衣兜暖和着。
不知怎么回事,有个男人不住地看她,那眼光有点贼,有点坏。“遇到猥琐大叔啦!”她心里觉得好笑,也有点生气,朝着那个可恶的人,她把眼珠一翻——天啦!毛尖儿心里叫道,她的右手怎么抓到了一只手机样的东西呢?不可能啊,毛尖儿的手机在左手上啊。毛尖儿脑子一下就炸了,她的右手正被攥在一只又厚又大的手中——毛尖儿并不知道自己的手是如何插进别人的衣兜的,此刻只想着拿回那只惹麻烦的手。
“我不是故意的,”毛尖儿说,“请你放开我!”
大叔不看她了,也不说话,脸藏在竖起的羽绒服衣领里,绒线帽子低低扣在眉骨下,但那只攥紧的手开始明确地传达出恶意,毛尖儿却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挣脱。他抓着她被人流推上了过街天桥的阶梯。
“我跟你说了,我不是小偷,我并没有想拿你的东西。”
大叔并不理睬,死攥着她的手不放。
“干吗?你好恶心,快点放开我!”毛尖儿的声音开始发抖,不能控制的那种颤抖。那个人低了一下头,在她的耳边发出阴冷的呵斥:
“闭嘴,不许出声!”
他拽着毛尖儿蠕动到天桥顶端,毛尖儿崩溃了,她觉得自己已经毫无办法了,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所能发生的,就绝不会是好事情,甚至平常事都不能够了,她有那种预感,她要死了!毛尖儿站在那儿,那儿几乎就是桥面的最高点,她看到了下面的人,人头攒动,密密挨挨,仿佛也都是捆绑在一起,去奔赴一个未知的却一定是恐怖的命运。她心里喊道:“天哪,放过我吧!放过我吧!要么,你塌下来,砸死我吧!”
这时候从阶梯下面上来的一股人流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躁动,然后就听到一片尖叫声。毛尖儿感觉到了怪异,她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是感到怪异,因为眼前——下行阶梯十几米处,人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扑倒!眼看着就到了自己的脚下,更怪异的是,她身后的人正在向前扑来,毛尖儿突然明白即将发生什么,那种不可控制的巨大的恐惧使毛尖儿浑身发麻,她站不住了,尖叫起来。随后记忆出现了问题,一切变得模糊并不可琢磨,只有一个细节脱颖而出,它清晰无比:毛尖儿看到大叔将自己抱起,托举——几乎是扔到扶梯的扶手上,他大喊了一声:“抓牢!”
毛尖儿抓住安全网,像壁虎一样将身体贴在上面,回首看到的一幕,她一辈子都忘不了。事后,官方宣告萧城元宵夜踩踏事件死亡26人,伤47人。
后来,家人朋友也是好奇,这种大事毕竟不是人人都能遇到的,作为一个幸存者,简直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了。就问毛尖儿:“说你处在踩踏事件中心,到底怎么回事呀?”
毛尖儿脑海里翻涌着扑倒和叠加的人体,凄惨的哀嚎,还有那个一闪即逝,永无再现的高壮身影。她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也想知道哇,可是没有想明白,从来就没有想明白。”
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迷惑和思考交织的神色。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为题,设置了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B.小说开头描写元宵夜人流从四个方向涌向十字路口的场景,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C.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元宵夜一场意外事故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叙事富于变化。
D.小说引用官方宣告的死伤数据交代萧城踩踏事故的严重后果,笔墨简练,避免了主次不分。
(2)小说结尾讲究“留白”,下列对小说结尾画线句子中毛尖儿“迷惑和思考”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大叔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全力救自己?
B.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应该怎样看待外面的世界?
C.如果再次面对突如其来不可抗拒的灾难,自己该怎么办?
D.年轻人应不应该以事业为重,通宵玩儿的想法是否荒唐?
(3)小说中,毛尖儿从遇到“大叔”到被“大叔”救,她的情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4)“人物塑造是小小说的第一要义。”小说对大叔着墨不多,但其形象却格外鲜明。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小说是如何塑造其形象的。组卷:4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职业紧张也被称为职业应激,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失街所致的心理问题。那么,①_____?应该如何应对和化解职业紧张?
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常见的外部因素是噪声和高温。在噪声环境下,因工作休息易被打扰,会使人产生不快感、烦躁感。特别是强脑力劳动者工作时需集中注意力,而噪音会分散注意力,对于他们的干扰相当明显。同时,高温环境可以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减弱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②_____,职业紧张与人格特征、应对外界的方式等因素都有关系。研究显示,成就动机强、有好胜心、对工作极为投入的人,更易因被打扰而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也更少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当他们遭遇莫名紧张时,或无法有效应对并从容化解。
③_____从职场人自身角度来说,一方面,要保持良好沟通,合理安排工作,遇到困扰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另一方面,要改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强化社会支援网络。如果压力长期持续,而且症状严重、自我放松无效,务必就医或向专业机构求助。
(1)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点处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匆匆赶来的李明远满身是汗水。
B.是活他都肯干。
C.《阿Q正传》的作者是周树人。
D.冬至前后的这场雪来得是时候。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7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三星堆遗址又出土500多件文物,包括完整金面具、前所未见的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国家级”神奇文物。最新出土的文物将中华文明至少提前了1000年,再一次证明中国古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远超我们的想象,再一次提升了当今国民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近些年,央视的《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综艺,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元宵《芙蓉池》、清明《折扇书生》、端午《祈》等火爆节目,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文学文字之美,为他们点亮了精神之灯。
材料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兴中学”学生“李明”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发言稿,向来“振兴中学”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优秀文化。
(2)写一份倡议书,向“振兴中学”全体师生发出“坚定文化自信”的倡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3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