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发布:2024/8/6 8:0:9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 1.1820年4月,丹麦物理学家
     
    发现了“电生磁”现象;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又发现了
     
    现象,实现了“磁生电”。

    组卷:32引用:6难度:0.7
  • 2.在温度为0℃的室内,有一杯久置的水,水面上浮着一层碎冰块。此时水的温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0℃,如果把一块冰扔到杯中,过一会,这块冰的体积
    (选填“会”或“不会”)减小。

    组卷:517引用:9难度:0.6
  • 3.如图若要测量同学们100米跑的成绩,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表,甲表外圈的分度值为
    s。

    组卷:137引用:2难度:0.8
  • 4.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和密度都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甲、乙两种方法使其一端缓慢抬离地面,若F和F始终竖直向上,则F
    F,如果两种方法都将水泥板缓慢拉到竖直位置,不计空气阻力等因素,两次拉力做功W
    W(两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组卷:380引用:6难度:0.4
  • 5.如图为大学教授课堂演示情景,教授将一个摆球从下巴处放手,结果摆球摆回时并没有砸到他的下巴,这是因为摆球在摆动过程中部分的机械能因为和空气摩擦转化为内能而导致摆球的机械能减少,这一过程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若小球摆回来到达最高点时外力全部消失,摆球将

    组卷:158引用:4难度:0.7
  • 6.如图所示,这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灭蚊器,其工作时,发出的蓝紫光吸引蚊子靠近,灭蚊器内的电动机转动吸气,使内部的气体流速变大,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蚊子被“吸”入困死在灭蚊器内,达到无毒灭蚊的效果。日常生活中用吸管吸饮料,饮料在
    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

    组卷:151引用:10难度:0.8
  • 7.如图所示,A、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B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12N,C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2=18N,它们均静止,则B对A的摩擦力f1=
    ;地对C的摩擦力f2=

    组卷:1915引用:5难度:0.5

四、实验题(共28分,18小题8分,20小题6分,19、21小题各7分)

  • 20.【实验名称】“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器材】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10Ω),两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根据图甲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同学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同学规范操作,正确测量,测得并记录三组实验数据如表,分析处理表格中数据,可知待测电阻Rx=
    Ω;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的平均值Rx
    1 1.2 0.10
    2 1.8 0.14
    3 2.4 0.20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拓展】实验后小明同学利用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假设干电池电压未知且保持不变),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也测量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其实验步骤:开关S断开,电流表的示数为I1;开关S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所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的表达式:Rx=

    组卷:133引用:1难度:0.6
  • 21.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以相同初速度冲上斜坡后运动的最大距离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他和小华思考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斜坡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
    他们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角度θ(可改变)倾斜固定,并找来质量不同的小木块若干、较光滑的斜面M(物块在斜面M上滑动时可忽略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和轻弹簧P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
    (1)他们上网查找得知:初速度相同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在路面滑行时,路面越粗糙,汽车滑行的距离越短。由此他们思考认为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一起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时将质量
    的小木块从斜面M的
    高度自由滑下,就可以使木块以
    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通过比较木块冲上长木板的最大距离就可以验证猜想二(以上三格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小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认为只要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分别将同一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后自由释放,也可以验证猜想二。老师告诉小华这一设计方案是不可行的,理由是:

    (3)他们保持长木板的粗糙程度和木块的初速度相同,分别改变木块的质量m和长木板的倾角θ,测得木块冲上长木板后运动的最大距离x,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m/kg 1.2 1.0 0.5 0.3
    θ/度 10 20 30 30 40 45 45 50 55 55 60 65
    x/m 1.76 1.57 1.45 1.45 1.38 1.37 1.37 1.36 1.37 1.37 1.39 1.42
    分析数据可知:
    ①最大距离x与质量m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最大距离x随长木板倾角θ变化的关系是:θ角增大时,

    组卷:176引用:6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