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6 10:30:2

一、基础积累(17小题,52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4.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8
  • 6.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8

二、古诗(2小题,30分)

  • 18.七年级语境默写。
    (1)勇攀登,困难踩脚下,壮志凌云;登高望,万物收眼底,豪情满怀。杜甫在《望岳》中写出了“
     
     
    。”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启迪人们正视困难,勇于开拓。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
     
     
    。”
    (4)《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的诗句是:“
     
     
    。”
    (5)《<论语>十二章》中,指出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9

三、阅读(5小题,18分)

  •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5)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138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