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一中高二(下)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30 19:30:2

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3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史上唯一连续未中断的历史文明,之所以能够成其广大久远,绝非偶然,背后自有其深刻道理,这就是中华文明所讲的“可久可大之道”,关联着中华民族重视历史、捍卫史观的悠久传统。从《尚书》的“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历史忧患意识,到孔子《春秋》的“大义”、司马迁《史记》的“通古今之变”,再到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的“褒贬分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都体现着我们现在所说的正确的历史观,从古至今都对每一个中国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今天的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基于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历史。翻阅历史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的修史原则,是总结治乱、兴衰、得失的历史经验,而“二十四史”作为连续通贯的中国通史,对于中国历史文明连续性的造就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历史之“通”,既体现在《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典籍中,也体现在对于因革损益的通贯,即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历史意识。中国的历史意识,是贯通古今、统筹全局的意识。有了这一贯通的历史意识,我们才能理解历史的起伏、文明的兴衰,也才能理解伟大复兴背后深沉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历史观正确与否,关乎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尤其在今天,对中国历史的诠释、对正确历史观的弘扬,关系重大。周代之鼎,上面的文字是铭记祖先之德业,而今天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于革命烈士、英雄的否定,泛娱乐化对历史的消解,无疑是在蚕食历史之“鼎”。“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此,我们要防微杜渐,以正确的历史观廓清思想迷雾。
    (摘编自谢茂松《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有删改)材料二:
          当我们问“什么是三国历史”的时候,指的是三国时期发生的事,还是《三国志》这部史书告诉你的事?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首先希望大家明白,所谓历史、历史小说、历史文学,实际上都不是指向一个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是不可能还原的。史书也好,历史小说、历史文学也好,给我们展现的是经过历史家、文学家或者其他评论家建构的历史。任何历史都是被建构出来的。因此,我们要问的是:《三国志演义》给我们建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它要告诉我们什么?传达什么样的感受呢?任何历史文学所传达的都是历史的感受而不是历史的事实。
          清朝康熙初年刊行的毛宗岗本《三国志演义》,一开篇引录了一首明中期状元杨慎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传达给我们两个重要的历史感受:第一,不管历史上有多少英雄,他们在历史上曾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迹,“是非成败转头空”。人在历史上的所有行为,不管如何轰轰烈烈,如何多彩多姿,最终都是“空”的。留下的是什么?是不变的青山和夕阳。中国还是中国,青山还是青山,太阳还是太阳,但是曾经有过的历史,曾经努力奋斗一生的英雄已经不会重现了。
          可是真的不会重现了吗?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历史感受:历史英雄仍然活在我们当中,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的一生借助语言表述的方式得以重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谈”是一种语言表述方式,是说故事。故事不是一个人在讲,“白发渔樵江渚上”,是许多人反复地讲述,而且不止白发人,青发人也讲故事。所以,历史上的英雄还活在当下。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之所以对历史感兴趣,愿意阅读历史,是因为历史对我们当下有意义,如果对当下毫无意义的话,历史就不会存在。所以,历史的价值在当下。如今我们阅读《三国志演义》,也是为了丰富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生命。
    (摘编自郭英德《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有删改)材料三:
          前期已经试运行3个多月的中国历史研究院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据介绍,3个多月来,中国历史研究院微博总阅读数超过2亿次,转发总数达到18万次,获赞达到30万次,总粉丝量已达34万。同时,微信公众号阅读总量累计已超亿次,全网讨论总量超千万条。多篇原创作品《孙元良缘何引争议》《国耻家恨,请勿调侃》单图、《清末失地与不平等条约一览》视频等,针对一系列网络流传甚广的虚无主义论调进行在线辟谣,对利用历史人物、故事、笑话进行的恶意影射进行有力回击,切实引导网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效激发起了广大网民的民族凝聚力,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正能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中国历史研究院网站与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信息化传播建设迈入全新阶段,为充分发挥传播展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功能提供了充足的平台保障。中国历史研究院网站和新媒体矩阵将合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历史文化网络高地和学术推介传播平台,更好地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服务。
    (摘编自李澍《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重视历史、捍卫史观的悠久传统,成就了世界史上唯一连续未中断的中华文明。
    B.中国古代的修史原则,是总结治乱、兴衰、得失的历史经验,“二十四史”造就了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性。
    C.周代之鼎上的文字铭记祖先之德业,成功地避免了“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历史悲剧。
    D.《三国志演义》等历史小说都不是指向一个真实的历史,而《三国志》等史书则可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历史上的所有行为,最终都不会重现。不管如何轰轰烈烈,如何多彩多姿,最终都是“空”的,留下的是不变的青山和夕阳。
    B.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借助语言表述的方式得以重现。人们对历史感兴趣,愿意阅读历史,是因为历史对我们当下有意义。
    C.对网络流传甚广的虚无主义论调和利用历史人物、故事、笑话进行的恶意影射等,中国历史研究院利用网站与新媒体平台进行辟谣和反击。
    D.中国历史研究院网站和新媒体矩阵合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网络高地和学术推介传播平台,并且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大家都觉得遥古之世,是一个黄金时代,虽然其对于遥古的情形并不清楚。这便是崇古主义的由来。”
    B.“历史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C.“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D.“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4)材料二中引用杨慎的词起了怎样的论证作用?请简要说明。
    (5)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评价“历史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10引用:6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拜年
    李国明
          整个夜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没有停歇。看完春晚,一家人都睡下了,他一个人倚在被子上想心事:上一年和四叔打下的心结,一定要借拜年时解开,重新看见四叔脸上的笑容。
          大年初一,李家屯时兴拜年仪式。年少的给年老的磕头,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在村子的大街小巷。有道是初一的头,遍地流;见面无语,先叩头。“今年你还想给四叔拜年?门儿都没有!”刚进腊月门,他妻子就约法三章。妻子说这话时,言辞坚决。
          妻子说完,他说:“不过,这事儿,得让我想想,到时候再做定夺。”
    “有啥好想的?以后在我们这个家,就不能提‘四叔’这个字眼儿。”
          他说:“这是干吗呢?别忘了,打我的是四叔,又不是洋鬼子,别太无情。”他夺门而出,故意把门摔得山响。
          夜里,妻子又堵在他耳边叨叨:“四叔就算是长辈,你也是四十大几有儿有女有孙子的人了,他抬手就把你打个超起,这算啥?初一不能给这号人拜年!”
          他转过身,说:“这事你还是少掺和,拜年和四叔打我,本来就是两码事。咱爹去世早,四叔毕竟是我家长辈,一家人意见不合,打打闹闹,就像两口子过日子,勺子碰碰锅沿儿,得过且过。”“得过且过?你刚选上村主任就挨了打,这都能得过且过?以后在李家屯,连孩子都敢冲你扔砖头。”
    没那么严重吧!任何事你都要往长远看,往大处想。四叔为啥打我?还不是他那炮仗脾气被我点燃啦?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万事皆有因果。当初,四叔来找我要宅基地,我要是把他门前长春大爷那块耕地许给他,他肯定就得意了。他高兴了,可长春大爷又火了,他会骂我这昏官,叫镇长来评评这个理儿。那我这个村干部营私舞弊,给亲属谋利益,被撤了不说,四叔多占的耕地还得如数退还。可四叔偏偏一根筋,油盐不进。他以为我当了村主任,他就能横着走路,好像集体的一种一瓦,一草一木就全归了李家似的。”
          唉!在李家屯,偏偏就出了这么一个搅局的四叔。
          初一到了,来拜年的人一拨儿接一拨儿。妻子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说:“今天,你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就是不能给四叔拜年。”
          他说:“听你的还不行呀!我不给四叔拜年,可总得给二叔,三叔拜年,总得叫我出门吧!”
          给三叔拜年的路上,他猛回头,见妻子紧跟其后。他就寻思,用啥办法才能把这个熊娘儿们给甩了。他看到有两支拜年队伍迎面走来,一支是女子方队,一支是男子方队。他对妻于说:“你瞧瞧,就算是咱当上了村主任,也不能搞独立吧?本来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让你这一弄,咱们被分离出来,你猜这叫啥?”
    “叫啥?”
    “往小里说,叫不随群;往大里说,叫脱离群众。两顶帽子,哪一顶都不能戴不是?”
    “那你也不能去给四叔拜年!”
          他说,“你赶紧随女子方队去吧,再晚了,你就真的被孤立了。我随男子方队给二叔、三叔拜完年就回家。”
          妻子望望他:“哼!看你这膝盖长没长骨头!”
          他冲她使个鬼脸,一转身就混入了拜年的大军。
          借着路两旁灯笼的亮光,只见拜年的队伍绵绵长长,路上尘土飞扬。踏进四叔的院子,庭院被人们塞得满满当当。“四叔,给您拜年啦!”喊声落地,“扑通”一片。
          四叔忙在众人中寻找着什么。突然他的手机响了,四叔循着手机铃声把他从人群中提溜出来笑着说,“你小子藏起来,以为我就找不到?我早给你烫好一壶好酒,等你小子来呢!”
          四婶说:“你四叔这几天茶不思饭不进,后悔拉了你的后腿,还打了你。”四叔冲四婶脸一沉,说:“哪个后悔?从小我不知打过俺侄儿多少次屁股蛋子呢,你说是吧?”
          他说,“俺哪能忘呢?打小你就疼俺。俺偷吃过四叔晒的腊肉,四叔提鞋子追俺,四叔哪有俺跑得快,追了几步,就被玻璃扎了脚。还是俺跑去卫生室,给你买来的创可贴呢。”
          四叔点着头,眼里湿漉漉的。初一,他在四叔家喝高了,回到家时,妻子横眉冷对地望着他。他吞吞吐吐地检讨:“都磕头那会儿,俺藏在队伍里,额头都挨着地皮了,要不是你打那个电话响铃,说啥俺也不让四叔寻见呀!”
          他脑门子被妻子的食指猛戳了一下:“你呀你,再抵赖也是磕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道是初一的头,遍地流;见面无语,先叩头”反映了这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相处虽难免发生矛盾,但讲究和睦友好。
    B.文章画线句子表明“他”也认识到自己不该惹四叔生气,塑造出“他”敢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的形象。
    C.“我早给你烫好一壶好酒,等你小子来呢”表明四叔心中早已消除对侄子的不满,期待叔侄之间的和好。
    D.“你四叔这几天茶不思饭不进,后悔拉了你的后腿,还打了你”借四婶的话侧面表明四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上一年和四叔打下的心结,定要借拜年时解开”一句既点明了丈夫的心理活动,又设置了悬念。
    B.“大年初一”是小说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而“李家屯时兴拜年仪式”既是社会环境,又是文中各个人物的联系纽带。
    C.小说以人物之间的对话为主,在人物对话中完成了故事情节的构建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极具口语化。
    D.小说结尾很简洁,但画面感强,“猛戳了一下”这一对妻子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妻子对“他”不遵守诺言的真切的愤怒。
    (3)小说中“妻子”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这在本文中也有鲜明的体现,请简要分析。

    组卷:15引用:4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灌谓宰相白时中曰:“金人倾国远至,其锋不可当。今方平扫精锐以北,万有一不枝梧,何以善吾后,盍留以卫根本。”不从,明日,又命灌行,辞以军不堪战,强之,拜武泰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副使。未及行而帝内禅,领兵入卫。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何灌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B.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C.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D.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文中何灌是通过武选而被录取,进入仕途。
    B.河东,在古代指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这一地区,因在黄河以东,故有此称。
    C.靖康,北宋年号之一。年号是汉武帝时首创,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
    D.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曾与北宋相对峙,后被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灭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武艺高强,武选登第。武选被录取,进入仕途,做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说他是奇才,有一天何灌会坐上他的位置。
    B.何灌擅长射箭,大显神威。面对辽兵的侵犯,他凭借精准的箭术震慑敌军;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也箭无虚发,全部射中。
    C.何灌戍守边疆,了解形势。徽宗向他询问西北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画图,借助座位衣罩上的花纹进行讲解,使皇帝明白。
    D.何灌头脑灵活,减少损耗。河水太浅载不动船,从陆路运粮要用八千辆车,沿途的麦子正是成熟的时候,他建议朝廷用运输的费用加价就地收购麦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方平扫精锐以北,万有一不枝梧,何以善吾后,盍留以卫根本。
    ②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龟堂独酌
    陆游
    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
    巴山频入初寒梦,江月偏供独夜愁。
    越石壮心鸡喔喔,子卿归信雁悠悠。
    天生我辈初何用,病骨支离又过秋。
    【注】①陆游晚年将居室起名“龟堂”,并自号“龟堂”。②兰溪;兰溪产的美酒。③献酬:泛指斟饮。④晋代抗敌名臣刘琨,字越石。刘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与范阳祖邀为友,闻祖退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诗人从自斟自酌起笔,对句看似嗔怪“徂年”,实则是诗人无奈之情的流露。
    B.颔联,用“巴山”和“江月”两个意象,连接起现实与过往,又用“频入”“偏供”强化了感情。
    C.颈联,用刘琨和苏武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比较,既丰富了内容,又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D.全诗笔力清壮,感情抑扬顿挫,气势恢弘,意境深远,具有雄浑豪迈和豪放飘逸的风格。
    (2)全诗抒发了哪些情感?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3难度:0.2

四、课内文言知识检测(共5题,15分)

  • 11.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所给例句相同一项(  )
    例句:项王乃复引兵而

    组卷:0引用:1难度:0.9

五、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参观革命旧址,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走进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重温红色故事;献上一束花,向为共和国献身的英雄致敬……忆峥嵘岁月,聚奋进力量。“十一”期间,全国多地红色景区人气高涨,人们在互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在致敬英雄中激发吾辈当自强的奋斗热情。
          在当今和平时代,你认为这些红色文化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7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