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必修4《第一单元》2018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2/2 4:0:1

一、基础测试

  •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9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2难度:0.9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    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②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     ,我有的是恨,是悔。
    ③《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由于血缘      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组卷:44引用:7难度:0.9

  • 10.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名著导读推荐词”,在语法、逻辑等方面存在4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一座西方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作品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情节的曲折动人、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茫,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1)
     

    (2)
     

    (3)
     

    (4)
     

    组卷:33引用:16难度:0.5

二、综合测试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怀念我的父亲曹禺
    万方【注】
          我父亲的一生都和戏剧紧紧连在一起。小时候他就是个小戏迷,才三岁,就被我的奶奶带到戏院看戏,小小年纪,就被舞台的奇妙吸引。长大一些,他和小伙伴在自家的院子里演戏,可以算作他最初的戏剧实践。上了南开中学后,他参加了南开新剧团,演戏,导戏,翻译西方戏剧,从那以后,戏剧就成了他一生的迷恋与追求。
    《雷雨》是他最著名的剧作,上演至今已经70多年了。我记得他和我讲过,那时候他还在南开中学念书,有一个同学叫杨善全,他和杨善全说,我有一个故事想写出来。杨善全就说,那你讲讲吧。他讲了,头绪很多,讲得很乱,杨善全没听出所以然来,只说,很复杂呀,你写吧。后来他又创作了《北京人》,有评论家说《北京人》是曹禺创作历程中的高峰,是他写得最好的戏。作为一个编剧,我感到惊异的是,要具有怎样的感悟力,体味多少不愉快,刻骨的厌恶,埋得极深的苦痛,才能写出老太爷曾皓那样的人物,而我爸爸那时还是个青年。记得我曾经问过他写东西时的感受,他回答说:“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印象,许多憧憬,总是等写到节骨眼儿就冒出来了。要我说明白是不可能的。”我一直觉得《北京人》里每个男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他比他们加在一起还要丰富生动。
    “文革”时期,我爸爸被打倒,被揪斗。有一段时间,他被关在牛棚里,白天扫大街,晚上不能回家。他曾回忆说:“我羡慕街道上随意路过的人,一字不识的人,没有一点文化的人,他们真幸福,他们仍然能过着人的生活,没有被辱骂,被抄家,被夺去一切做人应有的自由和权利。”后来放他回家了,他把自己关在屋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吃大量的安眠药,完全像一个废人。
          粉碎“四人帮”后,我爸爸恢复了名誉,担任了很多职务,参加很多社会活动。但他最想做的是写出一个好剧本。在他的内心,他始终是一个剧作家,他的头脑就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一刻不停地转,我爸爸这一生从来感受不到“知足常乐”和“随遇而安”的心境。晚年的日子里,他一直为写不出东西而痛苦。这种痛苦不像“文革”时期的恐惧那样咄咄逼人,人人不可幸免。这种痛苦是只属于他自己的。我曾经反复琢磨这份痛苦的含义,我猜想:痛苦大约像是一把钥匙,唯有这把钥匙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他知道这一点,他感到放心,甚至感到某种慰藉。然而他并不去打开那扇门,他只是经常地抚摩着这把钥匙,感受钥匙在手中的那份沉甸甸冷冰冰的分量。直到他生病住院,身体越来越衰弱,他才一点点放弃了他的痛苦,放弃了由痛苦所替代的那种强烈的写作愿望。他不再说“我要写东西”了。有时他说:“我当初应该当个老师,当个好老师,真有学问,那就好了。”他常检讨自己过去不用功,没有系统地看书。偶尔他会谈起他年轻时怎样写作,写得怎样酣畅,就像讲一个他做过的诱人的美梦。
          当年我爸爸写出《雷雨》之后,给了他的好朋友、中学同学靳以。当时靳以、郑振铎和巴金一起在办《文学季刊》。靳以叔叔把剧本放在抽屉里,放了一年。我曾问过我爸爸:“你为什么不问问呢?”他说:“那时候我真是不在乎,我知道那是好东西,站得住。”一年后,巴金伯伯看到了《雷雨》,读过后立刻决定在《文学季刊》上发表。我爸爸年轻时是那么自信,而晚年,他不止一次地问我他写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好。我劝他不要想了,我说这不是你的事。“怎么讲?”他问我。我说出看法:“你写了剧本,尽了你的力,以后就由时间去衡量了。”“那我的戏是不是还算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他又问。“你说呢?”我反问他。他没有再说话,我相信他心里是有答案的。
          他曾说:“我喜欢写人。”写人,写出人的灵魂,对人永远满怀热忱和兴趣,我想这就是我爸爸写作生涯的写照。
    (有删改)
    注:万方,1952年出生于北京,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女儿。
    (1)请从语言艺术效果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2)曹禺晚年时痛苦于自己写不出好作品来,并且不再像年轻时那么自信了。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曹禺的戏剧人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