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4 21: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打“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 了中华文化走 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一一“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
          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 
     

    A.“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入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治大国若烹小鲜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D.大河无水小河干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59引用:69难度:0.1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  娘
    后窗
          我从小就不知道叫妈妈,只会叫娘。我娘就是我的妈妈,这是大些时候才弄明白的事儿。“为什么不让我们叫妈而叫娘呢?”娘的回答让我懂得了其中的缘由。
    “本来你姐出生以后是管我叫妈妈的,可是等你出生以后就不能叫了。算命先生说你这个孩子命硬,克妈,必须得改口叫娘才能避免。”原来罪魁祸首是我啊!在我的影响下,相继出生的两个弟弟也都管妈妈叫娘,娘是我们姐弟四人的妈妈。
          我娘是辽宁朝阳人,我爸是黑龙江朝阳人,“朝阳”是他们俩的缘分。虽有一些空间距离,但都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小东北人。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和父母的基因给了我们踏实、勤劳、朴拙、粗犷的共同性格。然而,细细品来,我的身上似乎集中了父母身上的优点,而对他们的弱点都悄无声息地规避掉了。
          我娘很聪明,上小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到六年级毕业正赶上了特殊时期,不能继续读书了,只好回家劳动。娘会唱歌还会跳忠字舞。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没钱买蜡烛,天一黑我们就躺在炕上睡觉了,睡不着,娘就教我们唱歌。我觉得娘唱得真好听,就很认真地和她学,《大海航行靠舵手》《打靶归来》《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都是我跟娘学的,娘就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
          我娘性子慢,我爸性子急,他俩合拍的时候很少,常常三句话不到我爸就急了,娘就会被责骂。在强势的男人面前,她通常都会选择默默忍受,实在忍不住,会小声反抗一下,但声音很弱,她不想家里发生战争,让我们四个孩子受到惊吓。除了给全家人安顿吃穿用度,我娘还要和我爸一起到地里干农活儿。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没有睡过懒觉,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猪喂鸡,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
          我娘的女工活儿做得很好,不仅会缝缝补补,还会绣花。我们小时候睡的枕头上,常有我娘绣的花,有牡丹,有蔷薇,有莲花,虽然是用粗布绣成的,却有一种别样的美。前几年回家,娘从箱子里拿出几个枕套,是她绣的十字绣,她捡了一个最好看的给了我,说我有了新房子可以用我看着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美丽图案,赞叹娘的心灵手巧。这两年,娘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不得已停止了女工活儿。
          然而,娘说什么不肯放弃她那台老式的缝纫机。爸和我都主张把缝纫机拿走,放在房间里的哪个角落似乎都和整体布局不搭调。娘却不搭理我们,说缝纫机要放着,说不上什么时候还能用上。衣服崩了线,裤子开了口,做个被罩,缝个围裙……过日子哪能都买新的,到外边修补都要求人花钱。开始我不太理解,坏了就淘汰买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后来想想,哪个人没有几件旧物是割舍不掉的呢?这些物件曾经充实过自己的生命,是生命中某一段时光的见证者。旧物就像树根,是不能拔掉的。一旦拔掉,生命就会失去活力。想明白这些,我不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娘,而是都听娘的,只要她觉得欢喜就好。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娘的性格,我爸太固执太严肃了,而我娘乐观豁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不纠结,不苛刻。遇到什么事都能想得开,我能把我娘带出来游玩,却很难说动我爸离开家半步。我娘想得少故而快乐多,身体好;我爸想得多故而纠结多,身体相对弱。从二老身上我都能得出心态性格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结论。
          从老家走出来在外生活的这十几年,与父母见面的机会极少,平均每年一次而已,每次都格外珍惜。二老确实实现了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但我娘和我爸生活在一起,我还是时常有些隐忧,不是担忧他们的身体健康,而是担心他们没有儿孙承欢膝下,仅剩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我娘会不会受到爸的欺负。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她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会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只会一个人暗自流泪。可是,流泪对她的眼睛伤害非常大。
          每次打电话,我都嘱咐我娘别和倔强了一辈子的老爸计较,再嘱咐老爸和娘好好说话,别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老爸总是笑呵呵地说,你娘在家里就剩下享福了,活儿都是我自己干的,她就是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哪里有受委屈?娘在一旁直咧嘴,说爸净捡好听的说。
          我在电话这头常常无法分辨,哪一个说的是真话,哪一个说的是假话,他们各说各的理。无奈的时候,我只好说,等你们相看两厌的时候,一个到我这里来吧,就是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没有新鲜感,不知道珍惜,分开一段时间就会想到对方的好。这时,他们就会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可不到你那里去,往楼上一住就像蹲了监狱一样,住不惯,哪里有我们的平房好,自由,方便。在这件事上,他们倒是达成了共识。
          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只是作为女儿,我一定让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
    (选自《海燕》2020年第12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待“我”叫“娘”的原因。“原来罪魁祸首就是我啊!”此话虽以俏皮的口吻说出,但也包含着“我”的自责和愧疚。
    B.“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总是”一词表现了母亲做这些事情的频度,她从未间断过,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的一面。
    C.“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小东北人”“黑土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既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又包含着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
    D.作者认为,生活中的某些物件曾经充实过自己的生命,见证了某一段时光。作者母亲无法割舍的她那台老式缝纫机即是如此。
    (2)下面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句式交错使用,语言生动活泼,如“衣服崩了线,裤子开了口……”句式简短整齐,富有节奏。
    B.文中提到“我娘眼睛不好,最怕流泪”“流泪对她的眼睛伤害非常大”,从中可见作者对娘的深深的爱和无限的担忧。
    C.文章以“我娘”为标题,突出了写作对象,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行文过程中以“我”的视角叙事,便于抒情议论。
    D.文章中“我”是叙述者,也是文本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可引发读者对和母亲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的思考。
    (3)请结合爸爸的形象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分析“我娘”对孩子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组卷:11引用:4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7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悲伤时的眼泪可以排毒。美国学者对几百名男女性分别研究后发现:在他们痛快地哭过后,自我感觉都比哭前好了许多,健康状态也有所增进。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那些选择哭泣的人,在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40%;而①          ,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测试发现,正常人的泪水是咸的,糖尿病人的泪水是甜的。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含有更多的荷尔蒙等,人们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如果能放声痛哭一场,②          ,这是由于悲伤引起的毒素,通过眼泪已得到排泄之故。可是,大多数的男性,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强压着悲伤,把泪水自咽下。殊不知,③          。因此,男人寿命较女性短也可能与心理压抑流泪少有一定关系。
    (1)下列选项是上面这个材料的标题,请选出拟得最恰当的一项
     

    A.男人也应哭
    B.要长寿,多流泪
    C.该哭就哭:哭可排毒
    D.流泪释放情绪,增强体质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22引用:13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长津湖战役中,我们的先烈都来不及换上冬装,在零下30-40度的户外,一天就只有一个连咬都咬不动的土豆。而美国人吃着用吉普车运来的圣诞大餐!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二
          国庆档电影《长津湖》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截至发稿,票房已突破42亿,因此吴京成了国庆最大赢家。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网友认为:吴京是吃志愿军的人血馒头,靠爱国生意赚钱!所以要求吴京捐出全部收入给志愿军家属。
          材料三: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
          一个国家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没有英雄!为英雄讴歌的人值得称赞!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一名高中生的名义写一封信给那些要求吴京捐款的网友,谈谈你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2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