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2/21 14:0:2

一、选择题共19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 1.“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卷:61引用:8难度:0.9
  • 2.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7
  • 3.小明在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收集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组卷:267引用:3难度:0.8
  • 4.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得到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

    组卷:561引用:16难度:0.7
  • 5.下列不同名称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组卷:35引用:2难度:0.9
  • 6.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组卷:82引用:9难度:0.6
  • 7.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30引用:6难度:0.8
  •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组卷:33引用:1难度:0.9
  • 9.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65引用:26难度:0.6

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 27.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中,若发现进入装置中的水少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分析实验】
    (2)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由此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
     
    法测定结果误差较小。

    【拓展延伸1】实验小组同学将足量白磷放在集气瓶中,白磷能发生缓慢氧化从而消耗氧气,并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的变化,根据压强的变化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及数据采集如图5。(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所占的体积成正比。白磷缓慢氧化会引发燃烧)

    (3)在开始200s内压强增大,增大的原因是
     

    (4)用如图所示数据计算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拓展延伸2】“温控保鲜”和“气调保鲜”是两类食品保鲜技术。它们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如图6所示是工业上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流程。

    (5)冰箱中常用的是“气调保鲜”。在空气分离后,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
     
    (填“富氧空气”或“富氮空气”)。
    (6)富氧空气中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能是
     
    (填字母)。
    A.1:3
    B.1:4
    C.1:5
    D.1:6

    组卷:62引用:1难度:0.5
  • 28.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压强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2)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
    (3)除了二氧化锰、硫酸铜以外,动、植物细胞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降低。
    实验探究一:比较植物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实验操作】
    (1)在27.8℃,100.7kPa时,将具支试管的支管通过胶皮管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如图1所示),取2.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试管中。
    (2)用量筒量取2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同时启动数据采集程序采集数据。
    (3)更换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植物碎末,重复实验(1)和(2)。
    (4)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1)和(2),做空白实验;目的是
     

    (5)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到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
    【实验结论1】由图2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交流反思】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的原因是
     
    ;200s后曲线略有下降的原因是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从图2中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探究二:比较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进行实验】在30.2℃,压强100.5kPa时,选择上海青叶碎末用量分别为1g、2g、3g,均与2mL3%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获得数据如图3所示。
    【实验结论2】由图3可知,在t1秒内,上海青叶用量为
     
    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最快;图中三条曲线最终将重合在一起,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写出在过氧化氢酶作催化剂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依题目中信息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突然变慢,理由是
     

    组卷:52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