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A10联盟高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6 18:0:3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文学运动和历史现象的现实主义发生于十九世纪,但正像我们常看见的那样,历史的运动过去了,一种抽象的模式、方法或精神却留了下来。于是,现实主义运动发展到最后,终于升华为一种美学原则;因此现实主义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不仅仅属于历史事件,也代表一种文本类型。
          从类型学的角度考虑,现实主义就不应该仅限于十九世纪作品的范围,它可能比这一运动本身出现得更早,亦不因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运动进入尾声就寿终正寝;现在人们可以宣称从古至今都有一类作品属于现实主义。这样,概念的衡量的标尺已经改换——从历史的标尺换为美学的标尺。
          历史以社会现象为依据,美学则注目于抽象精神。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的抽象精神可以在以往时代里找到它的前驱,那么我们就能越过历史而把现实主义看成一种观念,而观念当然不必自十九世纪始,现在有的关于世界的观点过去完全也可以有。
          现实主义是一种什么观念呢?主要是指非主观地完整再现客观真实本身。《辞海》在“现实主义”辞条中认为:“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虽然该辞条后面援引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等与上述定义不符。
          看来,“客观地再现”就是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本质。理解这一本质,对整天把“客观”挂在嘴边几乎已经麻木的人来说,往往需要从相反的方面启发他们,也就是说,从与“主观”相对立的意义对之加以强调。是否意识到现实主义所处的二元论思维结构,是我们能否把握它的来源和特征的关键。当文学史家们认为,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不仅十九世纪成功地使用过,而且早在荷马时代已被尝试并由亚里士多德首次做了美学上的概括——那么,这样的说法其根据究竟何在呢?无疑,首要的根据在于在十九世纪文学与史诗《奥德赛》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观念:文学、艺术的职能应该如实地“再现”主观以外的客体。其次,更深的根据和观念则是,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哲学认为世界可分为两大本体,即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物;关于二大本体的关系又有二种主要的评价,一种认为人高于物、主观高于客观,又一种认为物高于人、客观高于主观——概括出来,就是所谓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二大派别。从唯心主义世界观中,派生出了颂扬自我、情感、个性、意志的美学和所谓“表现型艺术”;从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则派生出了探索自然、社会、历史、物象的美学和注重摹仿的“再现型艺术”“现实主义”当属从后一种世界本体论中转化而来的文学观念。
          因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并非是何时何地都能套用的,它来自一个特定的思维结构并打上了这个结构的深深烙印。而这样的思维结构只是某种文化所特有的,其它文化则自有其思维结构。当希腊人在人体雕像上恰当而逼真地表现肢体、肉感、构造和比例时,当十九世纪戏剧舞台上出现几可乱真的布景、道具时,我们应当知道,他们是在展示自古以来就坚持着的客观主义意识一现实主义美学的前提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洁非《现实主义三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产生前和结束后,现实主义文本类型并不存在。
    B.欲理解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本质,必须从与“主观”相对立的意义来强调“客观”。
    C.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可分为人和物这两大本体,并且物高于人、客观高于主观。
    D.“现实主义”来自一个特定的思维结构,而这种思维结构只属于某种特定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从不同角度阐释“现实主义”概念的内涵,为下文进一步论述奠定基础。
    B.文章在诠释“现实主义”观念时引用了《辞海》中相关辞条,有助于增强观点的权威性。
    C.文章认为现实主义作为文学观念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这一世界本体论中转化而来的。
    D.文章以希腊人体雕像和十九世纪戏剧舞台上布景、道具为例论证现实主义美学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现实主义看成观念,就能够从古代作品中挖掘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的抽象精神。
    B.《红楼梦》虽被当作现实主义作品范例,但并不符合《辞海》中“现实主义”的定义。
    C.史诗《奥德赛》主张如实“再现”主观以外的客体,属于注重摹仿的“再现型艺术”。
    D.作为基本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源远流长,由亚里士多德首次做了美学上的概括。

    组卷:7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近年来,在数字化发展大背景下,从产业角度来看,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供应链,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时序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等各环节形成了数据产业体系,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加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从数字政府建设角度来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的转变;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发展重心逐渐从整体谋划、全面建设向营造优质环境、设计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转变。
    (摘编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材料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增长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产业集群,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等系列产业。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集群以及横向和纵向产业关联,借助产业协同和反馈效应,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效率。同时,数字信息产业具有渗透性、外溢性、互补性特点和较高的技术提升和广泛的应用潜能,具有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外部性,能渗透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
          当前,数字经济已从单纯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集群走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随着消费互联网加速向产业互联网延伸,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我国新发展格局的稳固深化。
    (摘编自唐国华、李庭燎《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材料三:
          数字经济背景下,参与者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充足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的获取门槛较高,主要集中在资金和技术基础充足的少数群体或机构。传统经济组织受多种因素制约,难以获取相应资源,从而形成发展障碍。与此同时,方便的电子化、网络化服务对不擅长使用智能技术的人群,如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等带来学习困难,形成较难逾越的数字鸿沟。
          数据信息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出于各种原因,相关机构或经济组织趋于尽可能地收集更多的数据,这中间易引发侵犯用户隐私问题,威胁到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
          此外,以网络交易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普遍具有跨区域交易的特征,存在各领域相互融合的特点,而现有的政府治理体系在职能设置上主要面向特定区域、特定领域,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摘编自张世珍《数字经济面临的治理挑战及应对》,《光明日报》2021年2月9日)(1)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以数据信息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来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
    B.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增长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因此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就能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C.数字经济催生了人工智能等系列产业,并通过数字产业集群以及横、纵向产业关联,借助产业协同和反馈效应,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效率。
    D.数字经济通常以网络交易为代表,普遍具有跨区域交易的特征,也存在着各领域相互融合的特点,这给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化发展大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政府治理的优化转变,新型智慧城市也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B.数字信息具有渗透性、外溢性、互补性等特点,同时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存在广泛的应用潜能,从而为经济增长开辟出新空间。
    C.尽管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实体经济,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稳固深化新发展格局。
    D.资金和技术基础充足的少数群体或机构,往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的获取中占有优势,而老人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则处于劣势。
    (3)面临数字经济发展中问题,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4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萨赫勒荒原
    朱山坡
          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那天,是一个叫萨哈的尼日尔黑人来机场接我。他的脸憨厚纯朴,身材中等,看上去很强壮,只是性子有点儿闷。“日落之前必须赶到。”萨哈对我说。
          按原计划安排,我本应在尼亚美培训半个月,下个月初才赶往津德尔接替援非满两年的老郭,但老郭突然病倒,前几天去世了。他一走,津德尔地区医疗队就缺少拿手术刀的医生了,而那里等待做手术的病人排起了长队。我只好提前出发赶赴津德尔。
          萨哈给中国援非医疗队当司机有三年多了,但他不愿意跟我闲聊,直到进入了一个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荒凉之地,萨哈话才多了起来。
    “萨赫勒大荒原。”萨哈说,“穿过去就是我们的驻地了。”
          我想象中的萨赫勒荒原跟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它太辽阔、太平坦、太荒凉!路边全是荒凉的灌木、荆棘和草甸,并朝着四周蔓延开去。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根草,都仿佛相处了千年,早已经看腻了彼此,却又不得不互相为邻,紧挨着搀扶着度过漫长的岁月和亘古的孤独。开始时我对此等风景感觉很新鲜,甚至有些兴奋,仿佛处处有惊喜,但很快便审美疲劳。因为此景近处是,远处也是,比远处更远的地方还是,仿佛全世界都是。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公路,从荒凉通往荒凉,从寂寞通往寂寞。
          我问萨哈,穿过大荒原要多久。
    “日落之前。”萨哈脸上的淡定让我惊讶。
          何时才日落呀?这太阳似乎才刚刚升起,那么高迥无际的天空,太阳会落山吗?极目远眺,毫无尽头,山在哪里?
    “山在我的心里。”萨哈说。
          我刚想哂笑,萨哈突然肃然起来。
    “老郭就是一座最高的山。”萨哈拍了拍方向盘,仿佛是刻意提醒我,不容我置疑。
          怎么突然说到老郭了呢?
          我故意对他隐瞒实情。“我不认识老郭,只知道他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医术很高明。
    “你怎么不认识老郭呢?”萨哈惊讶地质疑我,并朝我投来不满的目光。
          也许在萨哈的眼里,我只是乳臭未干的新手,他不相信我能取代老郭。
          他把车速放慢下来,主动跟我聊起老郭。
          去年,老郭给我母亲做过摘除白内障的手术,使她瞎了十五年的眼睛重见光明。你不知道,她看见了亲人和草木的模样可高兴了,又喊又叫,像一只野鹿在荒原上撒欢儿。母亲对老郭感恩戴德,视他为儿子。上个月,她就是沿着这条公路,一个人走了十二天,突然出现在津德尔中国医疗队驻地。我斥责她,你跑来这里干什么?你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她说,十二天前的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老郭被七只萨赫勒荒原恶魔缠住了,她看到老郭很难受、很危险,惊醒过来,从床上翻身下地,谁也没有告诉,马上推开门,乘着星光和月色就出发了。她是来解救自己的儿子老郭的。她要带老郭回我们的村子里做一场法事,替他驱魔。
          老郭不相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况且,他哪有时间去做无聊的事情?他太忙了。任凭老太太怎么说,他都无动于衷,坚决不肯跟老太太走。老太太蹲在手术室门外哭,哭得很伤心。老郭安慰她说:“我没事,身体好得很,你不要把眼睛哭瞎了,瞎了便看不见那些恶魔了,它们就不怕你了。”
          老太太听老郭劝,不哭了。她知道劝不动老郭,央求我把老郭送到她的村子里去。
          我对她说:“你看看,那么多病人要医治,郭医生哪走得开呀?”
    “忙也得顾性命呀!荒原上的野兽还想方设法活下去呢。”老太太怒对我说。
    “我也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离开驻地的。”萨哈说,“回去后她便病倒了。
          老太太离开驻地后不久,老郭便出事了。那些天他每天都要做两三台手术,经常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那天给一个病人做完手术后,他突然昏倒在手术台前……
          太阳早已经开始西斜,我看见地平线上的霞光了。但我的视线模糊不清,因为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溢了出来。
          萨哈突然把车停了下来,质问我:“你认识老郭,对不对?为什么要对我隐瞒?”
          我怔怔地看着萨哈,“老郭是我的恩师。他有心脏病,很危险。他要我替他隐瞒,说哪怕他死了,也要替他隐瞒。我担心把老郭的秘密说出去,所以干脆说我不认识他,这样你们就不会向我打听了。”我说的都是实话,“两年前,本来是我来这里的,但老郭跟我抢。他说他一定要去援非,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此时,压在心底的悲伤突然翻滚起来,溢出我的胸膛,在大荒原弥漫开去。
          萨哈好像有心灵感应一般,猛然拍了拍方向盘,发出一声重重的叹息。
    “老郭到津德尔的那天,也是我开的车。就像今天这样,坐在你的位置。他对大荒原的风光无比喜欢,不断用相机拍照。不过那时候是春天,是大荒原最美丽的季节。”萨哈说。
          一路上我竟然没拍一张照片。其实,秋天的萨赫勒大荒原也很漂亮。
          抵达津德尔驻地时,已经是繁星满天,月牙挂在头顶上。第二天,我便接替老郭开展工作。我跟同事们每天都救治不少病人。我的手术水平得到了同事们和病人的认可,说我不愧是老郭的学生,这让我很高兴。但我时不时地想起老郭,还有萨哈的母亲。
    (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外貌、神态、细节等描写塑造出一位纯朴的非洲司机形象,他的叙述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中国援非医疗队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B.小说以明暗两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其中明线是“我”接替老郭前往津德尔医疗队,暗线是老郭隐瞒病情坚持援非工作而最终殉职。
    C.小说中的老郭、萨哈母亲通篇并没有正式出场,但二人之间的故事不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体现出作家独特巧妙的艺术构思。
    D.“我”开始时觉得萨赫勒荒原十分荒凉,后来觉得“秋天的萨赫勒大荒原也很漂亮”,是因为日落时分的荒原景色远比日出时分美丽。
    (2)有关萨赫勒荒原的描写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
    (3)小说在“我”与萨哈的交谈中叙述了一位中国医生援非的感人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19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摘要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教育部此前表示,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519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44.3%,女性占55.7%。00后占25.5%,90后占38.6%,80后占29.0%,70后占6.0%。调查中,85.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青少年需要培养“阳刚之气”,4.6%的受访者觉得不需要,9.9%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加强阳刚教育,86.8%的受访者认为要注重增强责任意识、团队精神。

    组卷:5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等文物,它们以独特的造型、成熟的冶炼技术、神秘的象征意义再度吸引世人的目光,并引发诸多争议。有些网友仅凭浏览到的部分图片和零碎文字就认为三星堆文明是外星文明遗存的产物,究其原因,他们对古代文明往往心存质疑与鄙薄;而有些西方学者看到三星堆遗址文物与中国其他遗址存在较大区别,从而鼓吹“文化传播论”,强调中国文明是从西方文明的传播中才发展起来的,并得到不少国人的盲目赞同;中国专家在综合研究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此次出土的相关文物充分体现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它们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实物例证,并且指出这有助于破除不少民众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原文化中心论”的偏见。
          针对三星堆遗址文明起源引发的相关热议,某网站学习论坛正以“提高媒介素养,破除文化陋识”为主题举行交流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并传到网上以供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3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