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瘟疫绝对是一个恐怖的名词。瘟疫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从古代就已有记载的鼠疫、天花、疟疾,到现代的“非典”“新冠肺炎”等,给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作为明清两朝人民深重的集体历史记忆,具有大规模传染性与较高死亡率的瘟疫不断地在文学作品里有所反映,这些作品折射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首先,蕴含道教医学文化。明清时期是道教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出现过《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道教医学专著。明清文学中对病因的认知很多源于道教学说。如“鬼神致病”的观念,《治瘟箓》中详细描述了主四季瘟疫的东南西北中五方瘟鬼,认为他们可使人类在不同时令里害上瘟疫;道医和道士经常作为抗疫主力出现,如《水浒传》开篇的京师大瘟疫,仁宗钦差洪太尉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祈禳;故事里的抗疫方法也颇具道教特色。如药符治病法,《三国演义》中的张角就是使用此种方法,且在多数故事里,药符被赋予了宗教神力,能够轻松治愈瘟病。
          其次,融入因果报应理念。在先秦时期,中国本土便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样的报应思想。佛教传入后,又与“因果报应”的思想相结合。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十分盛行。鲁迅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抗疫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思想,特别是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这样的观念。这种宣扬美德的内容不仅出现在小说中的抗疫故事里,还存在于民间抗疫故事以及文人笔记中,例如浙江海盐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棋盘石》。
          再次,反映群众对瘟疫的认知水平及传统祛疫习俗。瘟疫缘何突然袭来又为何渐渐平息,在清末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之前并没有科学系统的解释,所以对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古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无解的。于是大众便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去解释这一灾难,由此还衍生出许多民间祛疫习俗。有的人认为瘟疫爆发的缘由与瘟鬼痘神有关,甚至将瘟疫与天人感应联系起来,像《三国演义》开篇的中平元年(184)瘟疫。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外戚宦官专权为患,因此四方灾异四起,汉灵帝中平元年的瘟疫便是一大异象,它成了张角兄弟鼓动农民起义的正当借口。如《红楼梦》第21回描写巧姐出痘,短短几句话杂糅了医药治疗、清淡饮食、供奉痘神、冲喜讨吉等习俗。
          不过,明清时期的医学也并非对瘟疫一无所知,比如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温病派代表人物吴有性就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书《温疫论》,他提出“疠气说”,并认为“时疫能传染于人”,即瘟疫具有传染性。
          明清小说中的抗疫题材故事是那个瘟疫频发年代集体历史记忆的反映。一如现实之残酷,抗疫故事里的广大人民总是首当其冲地成为大瘟疫的受害者。时代在进步,当下的医学发展水平与明清时期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科学的抗疫措施早已系统化,全民抗疫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而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与瘟疫的斗争过程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断进步的。
    (摘编自杨雨秋《明清小说中抗疫故事的类型与文化背景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规模瘟疫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留下难以愈合的集体伤痛。
    B.《水浒传》中京师大瘟疫,天师张真人受命祈禳抗疫,这个方法颇有道教特色。
    C.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中十分盛行。
    D.古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因此对瘟疫进行了唯心的解读,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从三个方面论述抗疫故事中蕴含道教医学文化。
    B.文章论述抗疫故事的文化背景,多次引用经典小说,具有典范性和说服力。
    C.文章对于群众对瘟疫的认知和当时的医学水平的论述,能体现议论的辩证。
    D.文章紧扣“文化背景”这个核心,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两朝的文学故事反映当时的瘟疫情况,这是文学作品的现实性的体现。
    B.《三国演义》中张角兄弟借助瘟疫鼓动农民造反,“天意”使他们师出有名。
    C.我国在清朝初年就有了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著,这是古人抗疫智慧的结晶。
    D.文章末尾今昔对比,广大人民的地位完全不同,意在传达抗疫必胜的信念。

    组卷:1引用:4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
          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北,孟春之月鸿雁来。”令人费解的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中“自觉”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还有人认为,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据地磁场辨别方向。
          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个精准的“指南针”。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
          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此放飞的夜莺连续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也有科学家在鸽子头部放置了一个可控的电磁线圈,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磁场来控制鸽子飞行的方向……
          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最终对前行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要全面解开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疑问,尚待时日。
    (取材于李德、朱晓璐、王江云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6月23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
          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4a蛋白,它被认为是很多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光线照射到候鸟眼睛时,与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进入激发态,促使FAD从所处环境中获得一个氢离子变成FADH,产生一个空的电子轨道。此时,电子传递开启,FADH+会从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中夺取一个电子来填充空出的轨道,最终形成FADH和一个失去电子的色氨酸。
          到这里仍然处于生物化学领域,接下来最玄妙的部分涉及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具有自旋的内在性质,自旋的指向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当几个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则可视作一个整体,即使将这些粒子分开,它们也可以无视距离相互感应,这一现象被称作“量子纠缠”。
          得到电子的FADH与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变成了两个自由基,曾经在一起的电子依旧保持量子纠缠,原先自旋时处于单态的电子对转变成三重态,自旋单态和三重态之间微妙的平衡性对地球磁场的强度和角度非常敏感。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矩,当与磁场作用的时候,自旋不同的电子就会和磁场呈现出相同和相反的排列,导致两个电子的能态出现轻微的差异。
          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如果处于单态,生化反应回到起点,FADH变回FAD,色氨酸收回电子,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正常亮度。如果处于三重态,FADH不变回FAD,色氨酸仍然处于自由基状态,二者保持纠缠态,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高亮。那么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相当于对周边的地球磁场进行扫描,它们所“看到”的景象会随之改变,不同的方向对应的“光亮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能够准确进行辨别,最终找到迁徙的方向。
          在我国科学家看来,磁感应和生物导航原理的阐明,可能引发物理学新模型的提出和生物学新机理的发现,甚至将推动新一代的仿生导航仪和定位仪以及生物磁控技术的全面发展。
    (取材于赵天昊、韩扬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二,下面对“FADH+”的主要形成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候鸟眼睛
    被阳光照射
    FAD分子
    吸收蓝光能量
    获得氢离子
    FADH+
    B.4个色氨酸
    被阳光照射
    隐花色素4a蛋白
    吸收蓝光能量
    FADH+
    C.候鸟眼睛
    吸收蓝光能量
    FAD分子
    获得氢离子
    夺取电子
    FADH+
    D.4个色氨酸
    发挥作用
    隐花色素4a蛋白
    获得氢离子
    FADH+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一直在研究候鸟迁徙能够准确辨别方向的原因,但是可惜的是,种种原因的猜测都毫无依据。
    B.当前研究活动中,基于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家可通过技术控制鸟类的一些行为活动。
    C.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因为由大量氨基酸组成,所以对蓝光非常敏感。
    D.从量子力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候鸟只要转动头部,就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说明人类对候鸟辨别方向之谜的探索是如何不断推进的。

    组卷:2引用:5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禾场上
    周立波
          太阳落了山,一阵阵晚风,把一天的炎热收去了。各家都吃过夜饭,男女大小洗完澡,穿着素素净净的衣裳,搬出凉床子,在禾场上歇凉。四到八处,只听见蒲扇拍着脚杆子的声音,人们都在赶蚊子。小孩子们有的困在竹凉床子上,听老人们讲故事,有的仰脸指点天上的星光。
    “那是北斗星,那是扁担星。”桂姐指着天空说。
    “哪里呀?”桂姐的唯一的听众,菊满问。
          一只喜鹊,停在横屋的屋脊上,喳喳地叫了几声,又飞走了。对门山边的田里,落沙婆(落沙婆:一种小鸟。水稻快要成熟的季节,雌性在田里下蛋,并彻夜啼叫。)不停地苦楚地啼叫,人们说:她要叫七天七夜,才下一只蛋。鸟类没有接生员,难产的落沙婆无法减轻她的临盆的痛苦。
    “扁担星到底在哪里呀?”菊满又问。
    “那不是,看见了吗,瞎子?”桂姐骂他。
          大人们摇着蒲扇,谈起了今年的收成。都说,今年的早谷子不弱于往年的中稻,看样子,晚稻也不差。
    “今年世界好,明年也会好的。”脚猪子老倌王老二预言。
    “何以见得呢?”王老五移开口里噙着的烟袋,这样问他。
    “古来传下一句话:‘要知来年熟不熟,单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日落大雨,出大太阳,都是好的,单是阴阴暗暗的天不好。今年这一天,出了黄火子大太阳。”
    “都在歇凉哪?”从门头子外边,进来一个人,这样和大家招呼。这个人中等身材,蓄西式头,上身穿白净的衬衣,下边是蓝布裤子,脚上穿一双布鞋,手里摇一把蒲扇。他一走近,星光底下,大家看清了他的脸,都争着招呼:
    “邓部长来了,请坐请坐。”
          县委派来领导高级合作化的工作组长邓部长一面坐在王家让出来的一截凉床子上,看见王老二,就问他道:
    “晚季的禾苗如何,王二爹?”
    “蛮好蛮好,两季都好,明年也好。”六十九岁的王老二一连说了四个好,连明年的,也连带说了。
    “如今这里要办高级社了,都晓得了吧?”邓部长问。
    “高级社又是么子名堂呢?”脚猪子老倌王老二发问。
    “这都不晓得,太没学问了。”赖皮詹七插嘴说。
    “你晓得,你有学问,你讲。”脚猪子老倌吸一口旱烟,瞪詹七一眼,星光里,詹七没看清他的发气的眼神,作古正经地说道:
    “高级社是,呃,“他咳了一声,又停了一停,才说,“高级社,就是高级社。”
          脚猪子老倌哈哈大笑,并且叫道:“大家听听这个有学问的人。”他的笑引得全禾场上的孩子们都笑起来,接着男女大小一齐都笑了。邓部长忍住了笑,给大家解释:
    “高级社是:取消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不劳呢?”赖皮詹七又插进来问。
    “不劳呢?哼,就请你不吃。“王老五道。
    “那也要看么子人,如果是鳏寡孤独,真正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家,政府和农业社,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的。”邓部长说。
    “那太好了。”脚猪子老倌欢喜地称赞。这时候,全屋场的人都围拢来了。比开会还齐。王五堂客把凉床子移拢一点,机密地悄悄地说:
    “邓部长,我有一句话,不晓得好问不好问?”
    “你问吧。”
          王五堂客声音还是低低地说道:
    “人家讲,办高级社,山都要入社,有这个话吧?”
    “有这个话。”邓部长大声地回答,他觉得这事,无须保密。
    “我屋后边的这块竹山也要入社了?”
    “入社怕么子?入了好,入了就能封住山,不叫人砍了。”
    “对的,入了好,不入,山都剃光了。”一个打赤膊的青年,王五堂客的大崽,桂姐的大哥,青年团员,这样响应邓部长。
    “要你多嘴,你这个鬼崽子!”王五堂客斥骂她的崽,接着她又问:“楠竹入了社,日后玉个火夹子,织个烘笼子,都要到社里去买吗?”
    “不要买,是正当需要,到社里开个条子就可以上山去砍。”
    “开条子太麻烦了。”
    “怕麻烦,不用开条子也行。”邓部长说,“要玉火夹子的竹子,给你留出。”
    “织烘笼子的呢?”
    “也给你留出。”
    “是罗,我说,共产党的政策向来都是与人方便的。玉个火夹子,织个烘笼子,都要找社里去开条子,还行?”王五堂客满意了。
          脚猪子老倌王老二又提出了新问题:
    “部长!听说如今人去世,都要烧堆火把尸首烧光,说是火葬,有这个话吧?”
    “这要听各人生前的自愿,不愿意的,决不勉强。”邓部长说。
    “这就是了。我顶怕火葬,我给自家瞄了一块地,在对门山上。”
    “山要入社了,你瞄的地还有你的份?”王五堂客说。
    “做坟山的地可以留下,不必入社。”邓部长说。
    “这就是了。”王老二说,他也满意了。“我今年六十九岁,一霎眼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阎老五点我的名了。我就是要留下这块地,埋这几根老骨头,别的事,都听你们后生子调摆,我都不管了。”
          邓部长含笑起身告辞道:
    “不陪你们谈讲了。”
    “简慢了,邓部长,茶都没吃。”王五堂客说。
    “有空再来吧,”脚猪子老倌王老二说,“邓部长,就着星光,我不讲假话,有得几天看不见你,真有点想。像詹七这号赖皮子,十年不见,我也不想。”
    “对不起,二老倌,我也不想你。”詹七的嘴巴也不放让。
    “邓部长,再见。”是桂姐的声音。她举起手来,远远地对邓部长行了一个少先队敬礼。
    “再见,邓部长。”是菊满的声音,他才六岁,还不是队员,也学姐姐的样,行了一个少先队敬礼。
          邓部长摇着蒲扇,出了门头子,只听背后禾场上,桂姐和菊满又在议论天上的星光。
    “扁担星又叫牵牛星,他的堂客叫做织女星,在那边,在河东,你看,亮晶晶的那一颗,看见了吗,瞎子?”是桂姐的声音。
          深夜凉如水。露水下在人的头发上,衣服上,手上和腿上,冰冷而潮润。各家都把凉床子搬进屋里去,关好门户,收拾睡了。田野里,在高低不一的、热热闹闹的蛙的合唱里,夹杂了几声落沙婆的幽远的、凄楚的啼声。鸟类没有接生员,难产的落沙婆无法减轻她的临盆的痛苦。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有删改)
    【注】①堂客:妻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一连串富有特色的对话塑造了桂姐、王老二、王五堂客、阎老五等人物形象。
    B.今年的晚稻还未收,王老二就预言明年的收成会好,这是他根据古老谚语的推断。
    C.詹七俏皮爱斗嘴,他的一句追问“不劳呢”,并不能说明他的内心渴望不劳而获。
    D.要办“高级社”,王五堂客早有耳闻,为了消除心中的疑问才进一步求证于邓部长。
    (2)本文首尾呼应的环境描写以及桂姐和菊满的对话并不是小说的主体内容,但作者却进行了反复细致的刻画,请分析原因。
    (3)《禾场上》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颇具特色的一篇小说,代表了当时小说创作中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倾向,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①          有可能导致恢复缓慢,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发展为反复崴脚,继发关节炎。
          崴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要先找到距腓前韧带所在的位置,持续按压,大概20分钟之后,再进行其他处理,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发现血管破裂后,选择物理治疗方法时,千万不要热敷②          ,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减少血液的流出,起到消肿的作用。如果发现韧带断裂,要及时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以利于韧带愈合。固定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周,因为踝关节的韧带经过三周以后才能够基本愈合。做了这些处理后,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回血,③          就会使关节持续处于淤血的状态,不利于康复。
    (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仿照“按压痛点以便减少出血”的句式,用三个短句概括崴脚后的另外三个处理步骤及目的,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组卷:6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14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