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2月份)

发布:2024/12/11 14: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所谓人脸识别,关系到“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更多指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个人住址等物理信息,但未来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有可能是指人脸、角膜、指纹等这些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远距离发生作用,而无需直接接触。这意味着,政府、公司等机构和个人可能未经当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读取并搜集其数据。在许多欧美国家,目前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远远压倒了对技术收益的乐观预期。而在我们这里。似乎许多公司陷入了技术狂欢中,只想要收益,看不见责任。
          今天我们并不拒绝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实用,但也不得不追问的是,这些生物信息会不会被过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业有没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觉性?就笔者个人观察来看,情势似乎并不乐观。人脸识别在各行各业已经出现了规模效应,除了支付行业外,人脸识别进校园等都被“发明”出来了,甚至看个新闻APP也索要人脸权限。仔细想想,我们的人脸信息或许是交出去了,但它们会得到用心保护吗?经验告诉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互联网公司只顾及流量,却不顾用户安全,只顾及体验,却不顾隐私保护。
    (摘编自扶青《对刷脸支付保持审慎态度》,有删改)材料二:
          旷视科技研究院研究人员范浩强介绍,就生物识别来说,目前常见的应用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
          虹膜识别,目前主要见于部分高端智能手机的虹膜识别解锁。相较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通过人体独一无二的眼睛虹膜特征来识别身份,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是各种生物识别中较高的,但相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虹膜识别硬件造价高,识别过程需配合,大范围推广较为困难,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使可靠性降低。
    “综合来看,人脸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性较高的,当然也并非万无一失,想要实现人脸识别安全、规模化落地需要技术水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范浩强表示。
          人工智能行业资深人士孙立斌认为,生物特征识别迅猛发展,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的特性,抗伪造能力也不同。若要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可以采取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例如步态和人脸一体化识别,能够大幅度增加伪造数据的难度,提升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材料三:
          人脸识别算法的攻击。合法用户身份仿冒需要以获得合法用户的人脸照片及视频等数据作为前提条件。国内某安全团队已经实现了更具威胁的攻击手段,使用完全不同用户的人脸照片绕过身份识别系统。该攻击手段对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应用造成逃逸攻击以及数据污染攻击等效果,不依赖于具体的深度学习模型。
          将人脸识别和机器人控制等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军事领域制造自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杀伤性武器的技术链条中,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关键环节。要想达到目标的精准识别,尤其是区分敌我,需要训练高准确度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过程需要大量实际的人脸数据做支撑。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经过大量真实数据的积累和训练,人工智能可以达到并超过人眼的识别准确度。因此,人脸数据是杀伤性武器研制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这种人工智能技术,一旦被运用于未来战场或被恐怖分子利用,后果都将异常严重。因此,加强人脸识别技术的监管、规范及利用势在必行。
          保护好一个种族的人脸数据和人脸模型,就像保护这个种族的基因库一样,是限制敌对方开发针对本种族的自主致命武器的关键任务。在人脸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及使用等环节,应通过技术和立法等手段加强保护和监管,既要尊重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又要保护人脸数据资源合法合规流通和使用。一要建立生物特征信息相关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保障人脸数据的安全、规范使用。
          如果人脸数据和模型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证和强调,势必出现人脸数据和模型的地下市场,造成数据和模型泄露的严重风险。解决人脸数据和模型的泄露风险的技术和法律方案是存在的。在技术上,建议公安系统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建立人脸大数据中心,在物理隔绝的专网内存储人脸数据。算法供应商的模型必须在公安专网的大数据中心内进行训练。
          对于生物识别产品来说,即使检测准确度达到99.99%,一旦大规模应用,由于上亿用户规模的基数太大,被误判影响的人群数目也会非常之多,给人身财产利益带来的损失也将十分巨大。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法律上考虑,当前都还不宜过分依赖人脸作为生物识别中唯一的身份识别手段,建议可以采用多因子识别管理体系,与其他身份识别手段相结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科学性。
    (摘编自《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风险与防范》有删改)(1)下列有关生物识别信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识别信息最大的特点是人脸、虹膜、个人住址等信息能在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远距离被读取甚至收集。
    B.人脸识别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并不拒绝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实用,但应该担忧的是这些生物信息会不会被过度收集保存。
    C.孙立斌认为生物识别中不同模态生物特征抗伪能力不同,可以利用多模态融合的识别方式更高级别抗击假体攻击的风险。
    D.生物识别产品即使检测准确度达到99.99%,一旦大规模应用,由于上亿用户规模的基数太大,被误判影响的个人数目也会非常多。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某安全团队已经使用攻击机手段绕过身份识别系统。该攻击手段对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应用造成逃逸攻击以及数据污染攻击等。
    B.人脸数据杀伤性武器研制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因为人工智能经过大量真实数据的积累和训练会达到甚至超过容颜的识别准确度。
    C.虹膜识别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图像畸变,可靠性降低,所以目前无法广泛推广,只能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的识别解锁。
    D.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在生物识别领域安全性较高,但无法否认的是,其在科技领域、市场领域的应用都可能存在隐患。
    (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属于“生物识别信息”范畴的一项是
     

    A.黄牛帮助粉丝搞到明星的微信号、游戏账号,甚至家长住址、酒店房间号等。
    B.银行部门为用户办理存款义务是提供各种识别技术,方便顾客,提高了效率。
    C.公安干警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案件侦办的过程中大展身手,以最短的时间破案。
    D.一间位于广东东莞的公厕内安装了一种“人脸识别供纸机”,有效避免了浪费。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读到了“人脸识别”话题,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阐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5)结合材料三内容,请简要概述可以从哪些方面降低“生物识别信息的风险”。

    组卷:13引用:4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护林员
    孙频
          我骑着摩托车沿山路盘旋而上。
          走着走着,路的前方猛地跳出一个半山坡,林中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现出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这是护林员住的房子。我一直骑到离木屋很近的地方才停住,熄灭油门,从摩托车上下来,顺便把挂在车把上的一个塑料饭盒摘下来。屋门口正蹲着的一个男人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我走过去,站在他身后,发现他正给一只小狗挠痒痒。另外两只大狗躺在旁边晒太阳,它们过于安静了,已经不再像狗,好像已经过渡成了另外一种陌生的兽类。听到我的脚步声,它们没发出任何一点声音,其中一只微微睁开眼瞟了我一眼,便又闭上了。那只小狗大概刚出生不久,巴掌大,正张开细嫩的四肢,露着肚皮,任凭主人给它挠痒痒。我站在他身后,咳了一声,说,这小狗是刚抱来的吧?以前没见过。
          他还是没有回头,只背对着我说话,声音听起来嗡嗡的装满回音,刚生下没两天,是它们生的。说着他指了指那两只晒太阳的大狗。那两只狗都纹丝不动地晒着太阳。
          他继续摆弄那只小狗,我则继续站在他身后看他摆弄狗。深山里的光阴夹杂着虫鸣鸟叫和草木的清香,缓缓从我们身上踩过去,脚步迟缓犹疑,似乎只要我一伸手,就能抓住它。木屋前的一块菜地是他自己开垦出来的,主要种土豆,土豆是山民们的主要食物,几乎顿顿不离土豆。地头干裂的黄土里长出了一排像牙齿一样参差不齐的青菜,还有几棵剑拔弩张的大葱,各自在头顶举着一朵毛茸茸的大花,引来了一群蜜蜂。
          此外便是无边无际的山林。这木屋和菜地像是从山林手里好不容易抢出来的,一不小心就会被夺回去。我看到木屋边上已经包了一圈瘦小的毛榛和栎树。山林是会自己走路的。有时候猛一回头,却发现它已经跟在你身后了。
          四周山林如海,木屋如沉在井底。蹲在地上的护林员终于站了起来,矮个儿,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迷彩服,表情呆滞地看了我一眼,又偷偷扫了一眼我手中提的饭盒,目光缓缓驶到别处,说,过来了?因为一个人独自呆久了,经常要过半天才能找到下一句话,这使他的每一句话听起来都是残疾的。我说,一个人巡山怕不怕?他呆望着远处,极慢地眨了两下眼睛,谁说不怕?我问,一个月给你多少钱?他转过身去用慢动作喂狗,等狗都吃得差不多了,他才丢出一句,八百块。这时他慢慢扭头看了我一眼,磕磕绊绊地补充道,额也是挣过大钱的人,早几年,在山下的,厂子里,看门,一个月还给额,三千块……三千块呢。后来,厂子,不景气,关门啦,额上山也是图,图挣人家,两个钱。
          这几年山民纷纷从山上搬下去,搬到平原的县城里,多半都是因为打工和孩子的上学问题。山民们大规模迁徙下山使得平原上人口剧增,一时房租上涨,有几个新小区的房子几乎都变成了山民聚居区。山民们下山之后把山上的土豆和伞头秧歌也带到了平原上,以至于晚上的广场舞里突然嫁接了好几条扭秧歌的伞队,花红柳绿的。大山里则更加空荡幽静了,鸟兽和树木纷纷住进了废弃的山村。但也有少数人会逆流而上,从平原回到山里。比如这护林员,比如我。
          眼下这阳关山,全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古时候的人们大概是为了躲避战乱,从平原来到深山里。很多年后又因为子女的教育等问题迁徙到平原。有的山村学校,原来有一百多个学生,后来到几十个,十几个,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学生。我已经分不太清楚,对于人们来说,这种迁徙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进化过程,还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衰败过程。对于我来说,前半生是跟着欲望走的,后半生,我只想跟着心走。
          我把手里的饭盒递给护林员,刚炸的油糕,皮还脆着,给你送几个过来。他站在那里没动,只拿眼殊偷偷扫了一眼我手中提的饭盒,半天才敢问一句,甜的咸的?我说,石榴形状的是咸的,半月亮形状的是甜的。他仍不肯接饭盒,笨重的目光碾压过黄土和大葱,不知道要落到哪里,嘴里却说,额自小,好吃甜的,就是,甜的吃多了,这不,牙也快掉没了。我硬把饭盒塞给他,他这才接住了,也并不急着打开,就那么用两只手抱在胸前,好像并不想要。嘴里还在向我拼命解释着,额不是,很爱吃,油糕.不太好消化,额不急着吃,等,等放到晚夕(傍晚)再吃。
          对于他来说,吃一顿油糕就等于过节。我隔三差五来给他送点吃的,几乎每次都这样,他表示他不是很爱吃,也并不急着吃,要先放一放再吃,然后等我转身离开的一瞬间就会把它们吃光。我再次骑上摩托车准备拧油门的时候,他双手紧紧抱着那只饭盒忽然大声对我说,夜来,有一只花豹,敲额的门,额用强光手电,一直照它,照它,它就在门口,蹲了一黑夜,天明才走掉,额一夜,没睡。我说,晚上记得把门从里面关好。然后拧了一把油门。他手捧饭盒小跑两步又追上来,有些绝望地对我喊道,你没见,好大,一只花豹,就在额门口,守着。
          他张开的嘴里果然没几颗牙,看着有些荒凉,像个黢黑的山洞。我知道他不想让我走。但我还是拧了一把油门,骑着摩托车重新上了山路。
    (节选自孙频《骑白马者》)
    文本二:
          山上的集体生活瓦解之后,不愿下山或者没有能力下山者,就变成了背对现实的象征。山上是一个安宁的归处,还是失败者转身的自我收留?小说写得苍劲飘逸,又不乏勃勃生机。寻找之动与躲藏之静,人世的芜闹与山上的枯寂,提问与解题,形成紧密咬合的平衡状态,展现了小说家孙频正在努力构建的小说美学。
    (2020年第五届“收获文学榜”《骑白马者》上榜理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护林员摆弄着小狗“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既说明了他对“我”的到来早已习惯,又说明了在单调封闭的生活中他的木讷寡言。
    B.作者多处用山林的广袤无际来衬托木屋的孤零狭小,一方面表现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表现出自然村落的日渐式微。
    C.文中两次写护林员“偷偷扫了一眼我手中提的饭盒”,这一细节说明他在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期待,细腻地揭示了他的矜持心理。
    D.小说结尾护林员一反常态追着“我”大声讲述花豹敲门一事,表现了他渴望有人陪伴的迫切心理,让人不免生发出一种酸楚之感。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护林员“继续摆弄那只小狗”与他“终于站了起来”之间,作者着意宕开笔墨抒写山间环境带来的惬意,以此缓解二人之间无法正常沟通的尴尬。
    B.小说在刻画护林员这一人物形象时,有意突出了语言描写,失之流畅的艰涩表达意味着他语言能力的退化,侧面反映了其长久以来生活环境的孤寂。
    C.小说以探访护林员为主线,其间穿插了山民搬迁进城的相关内容,交代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同时为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深化了小说主题。
    D.作者以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优美的景色、舒缓的生活节奏,也将与时代逆行的贫穷、闭塞、窘迫和焦虑呈现在读者面前,视角独特,发人深思。
    (3)在小说开头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对“狗”进行细致的描写?
    (4)文本二提到,这篇小说“寻找之动与躲藏之静……形成紧密咬合的平衡状态”,请结合文本一对此进行简要分析说明。

    组卷:22引用:5难度:0.2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高三学习任务重,很多学生忽略规范书写。为了促进学生端正认识,改变不良写字习惯,年级组决定召开“写好汉字”的年级主题活动。请你为参加年级主题活动做准备,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字数不超过150字。
    (1)很多同学写字潦草,没有良好书写习惯,谈到问题原因,都归咎于电脑。对此,大家展开辩论。请写一段辩论词,表明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有的同学认识到自己书写存在问题,想做到书写工整、清楚。如何在高三学习生活中改善自己的书写状况?请为这些同学写一份“练字建议”。要求:内容具体,用语简洁。
    (3)笔与纸陪伴我们书写,陪伴我们成长。请以“笔与纸”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组卷:3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之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些都表达了孔子对“君子”的理解。在当代社会,我们对于“君子”,应有所传承,也应有所发展。
          请以“‘君子’今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符合逻辑。不少于700字。

    组卷:33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